越来越多人选择去云南“住下”在旅居中探索多样人生

中国城市报 2025-04-09 21:26:43

“这里不再只是游客的过站,而是生活家的主场。”——当全国都在抢人才,云南直接抢“人生”。

越来越多人开始“逃离”自己熟悉的生活、工作环境,探索更多的人生体验可能性:苍山洱海的民宿集群化身数字游民办公间,普洱的茶山梯田变身银发族的康养乐园,怒江峡谷的野奢营地吸引着全球冒险家打卡……

数据显示,2024年,云南外来旅居人数近400万,增长20.7%,旅居消费规模达426亿元。今年的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到,2025年力争旅居人数达600万。

眼下,云南正以一场“旅居革命”重新探索打开人生的多重方式。

云南发展旅居的底气

天色渐晚,丽江古城的灯火慢慢亮起,露台下,从深圳来的投行精英Mark兴奋地对刚认识的民宿主理人说:“你上次推荐的普洱茶山徒步绝了!我们组里3个同事看完我的朋友圈后,直接申请了远程办公。”

“申请远程办公、来丽江生活,是我做过的最不后悔的决定之一。”Mark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投行工作压力大,他感觉自己越来越力不从心,于是便远离原来的工作环境,换个工作方式,顺便换个心情。

越来越多像Mark一样的都市白领开始向“数字游民”靠拢,过起了旅居生活。云南,则成为不少人旅居的第一站或是常驻站。

“云南成为旅居首选地,得益于它与一线城市相比之下的高性价比以及自身‘诗与远方’的特质。”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研究院学术委员、闻旅CEO周海涛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云南以“四季如春”的气候为底色,大理的苍山洱海、丽江的雪山古镇、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等风光则构成了天然摄影棚,很适合边生活边游玩;再加上一线城市三分之一的生活成本,让来旅居的人不至于承受过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作为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云南的旅游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像在咖啡馆里敲代码、在菜市场里学方言这样的慢生活叙事,能够极大激起人们对“可控逃离”的渴望,让云南从旅游打卡地升级为可长期驻留的生活“乌托邦”。

从旅游到旅居

云南敏锐洞察市场需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旅居云南”成为热门话题,云南省委书记王宁通过向全球网友在线发出“旅居云南”的邀约,希望大家携手把云南的绿水青山、乡情乡愁,化作更多人“心安此处”的“第二故乡”。

对此,不难发现,从过去呼吁消费者去云南旅游打卡,到现如今推荐人们旅居云南,云南文旅的引导重点正在发生变化。

旅游和旅居,虽只有一字之差,内涵却大为不同。在云南省旅游业协会会长袁兵看来,从旅游变成旅居,深刻反映了游客需求的转变。旅游是“边走边游”,而旅居则是“住下来游”;传统旅游注重走走看看玩玩,旅居则侧重于追求生活方式。

“与过去相比,现在人们对旅游的理解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把生活方式变成旅游体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或乡村的美好生活成为重要的旅游体验载体。”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旅居不是简单的旅行和居住,更是一种深度的文化体验和生活方式的融入。

云南省副省长徐浩介绍,云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25个世居少数民族在此繁衍生息,拥有6项世界遗产、8座历史文化名城、3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传统村落数、温泉资源数均位居全国第一,云南正成为人们旅居康养的全新目的地。

“云南推动旅游向旅居转变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其追求高质量发展、注重游客深度体验、促进文旅融合的发展理念。”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称,这一转变体现了云南对旅游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和对游客需求的深刻把握。通过发展旅居产业,云南旨在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服务,满足游客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顶层设计+基层创新”

促云南旅居实现产业升级

实际上,云南升级发展旅居的背后,是一套“顶层设计+基层创新”的“组合拳”。

《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明确提出,建设不少于3000个重点旅居村,发展康养、研学、文体、养老等新业态。同时,据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马志刚介绍,云南还将通过财税、土地等政策大礼包,鼓励社会资本与村民合作,培育“新云南人”创业生态,把旅居业打造成民生产业,让美丽资源变美好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云南将“人”这一要素看作是旅居产业的“核心资产”,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红河元阳阿者科村,65户村民自主运营旅游公司,政府提供基础设施支持;旅居客耦合效应让长住游客成为品牌传播者,使大理日渐成为全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旅居目的地之一;文山广南六郎城村探索群众领薪金、分股金、挣现金、获奖金、收租金模式,共享旅居新收益……这样的例子在云南这片热土比比皆是,而政府搭台、村民唱戏、游客共舞的机制也让旅居不再是单一的商业行为,转变为“多向奔赴”下的多方共赢。

从今年起,云南将开始实施旅居云南三年行动,坚持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以乡村和城镇为“主战场”,突出“乡村旅居”这一重中之重。

在此背景下,如何充分激活云南乡村发展新动能、发挥乡村资源新优势?

对此,袁帅建议,云南应深入挖掘乡村的自然和文化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入专业团队进行开发和运营。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旅居者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此外,还应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旅居品牌,提升云南旅居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实施这些举措,云南有望将乡村旅居打造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袁帅说。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亚欣

0 阅读:3
中国城市报

中国城市报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用专业视角发掘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