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贴身护士透露:她晚年在美国,经常嘟囔“没有铜钿了”

砚田文化人 2025-01-03 02:31:03

1994年11月8日,宋美龄的外甥女孔令伟在台湾去世。

亲属给她的遗体换上了旗袍,还把名字改为了本名“孔令俊”,让这个一生男人扮相的桀骜人物变回了女人。

宋美龄亲自主持了孔令伟的葬礼,她一生没有儿女,却把这个外甥女当作亲生女儿看待,因此很难接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剧。

宋美龄和孔令伟之间为什么会有这么深的感情呢?

他们个人的经历在时代浪潮下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孔宋联姻

民国时期有四大家族,他们在暗处控制着全中国。

其中,宋家和孔家掌握财政大权,同时和蒋家联姻,获得各方面的支持,代表人物就是宋美龄和孔祥熙。

四大家族中蒋、宋、孔的联系非常亲密,主要原因是这三家互相通婚,之间是亲戚关系,再加上利益纠葛,因此算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孔氏家族的缔造者是孔祥熙,他娶了宋氏三姐妹的大姐宋霭龄。由于宋霭龄在孙中山身边担任秘书,有渠道获得政治帮助,因此两个家族很快有了兴旺的迹象。

同时,宋霭龄和孔祥熙一力促成了宋美龄和蒋介石的结合,三方彻底达成同盟,开始了在中国近代史上呼风唤雨的历史。

因为一些原因,宋美龄和蒋介石没有生育子嗣,可是在精神层面她需要一个安慰,因此只能从姐姐的子女中选择一个。

于是,宋霭龄的二女儿孔令伟就落入了她的法眼。

宋美龄和二姐宋庆龄的关系并不好,因此在选择后辈的时候首先就排除了这边的亲属,而一贯以假小子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的孔令伟就是最好的选择。

孔令伟从小就和其他女孩子不一样,她不喜欢穿裙子,不喜欢抹胭脂,反而乐意像男孩子一样穿西服打领带,经常和男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有一副假小子性格。

又因为家庭原因,她养成了目中无人,嚣张跋扈地“少爷”脾气。只要自己看中的东西一定要拿到手,受不得半点委屈,稍微违逆她轻则受到责骂,重则直接丢掉小命。

抗战前后,孔令伟在国统区胡作非为,手下的人命起码有三四条,一些媒体报纸曾经大肆报道过她的罪行。

可是在小姨宋美龄的有意压制下,这样的风波并没有造成太严重的影响。

孔令伟反而被保护得很好,时间久了,她也就越来越无法无天,后续又惹出了不小的麻烦。

既然孔令伟这么跋扈,为什么宋美龄会喜欢她呢?

实际上,宋美龄从孔令伟那里看到了自己的另一面,她本来接受的是西式教育,强调女性权利和自由。

可在成为蒋介石夫人之后,她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无限放大,在礼教和规矩的约束下,那种无拘无束的做法也就永远也不能实现。

可是孔令伟却让宋美龄看到了可行性——她女扮男装,她我行我素...

从某种程度上说,孔令伟的言行是宋美龄一直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宋美龄将孔令伟看作了另一个自我。

胜似母女

除了性格方面,宋美龄对孔令伟最大的宠爱来源于一次救命之恩。

1937年淞沪会战开始后,宋美龄为了鼓舞前线将士的士气,组织了一支表演队伍,亲自带着赶往上海。

宋美龄一行人中有许多达官显贵,其中就有干女儿孔令伟。

临行前,宋美龄按照惯例坐到了第二辆车上,孔令伟却非要拉着干妈往后坐。

出于对女儿的宠爱,宋美龄同意了。

当时,正面战场的制空权掌握在日本人的手中,也有一些飞机会在各处游弋,虽然杀伤力不大,但是会打击后勤补给,给前线战事带来不好的影响。

宋美龄的车队就被一架侦察机盯上了,日军飞行员从车辆的规模和外观上判断上面坐着大人物,因此自作主张策划了这次进攻,主要攻击目标就是第二辆轿车。

随着一阵引擎轰鸣声,日军侦察机迅速拉低机翼,从车队上方经过,舱口下面的机枪对着第二辆轿车开火。

司机当场死亡,车子的油箱也被击中,突然发生爆炸。

车内的乘客一个也没有逃掉,全部在爆炸中丧生。

这次扫射之后,日军侦察机掉转机头,准备再来一轮,可是剩余车辆已经有了准备,都开向旁边的树林。

空袭效果大打折扣,日军飞行员草草打了几梭子子弹之后摇摆着机翼离开。

在重重护卫下,宋美龄终于松了一口气,她难掩心中激动,握着孔令伟的手摇摆:

“幸亏令伟今天拉着我来后面,救了我一命,她就是我的小福星!”

回到南京之后,宋美龄给了孔令伟许多赏赐,满足了她的许多要求,并且开始将更多精力投入她的身上,宋美龄和孔令伟之间的关系越发深厚起来。

孔令伟也是一个有心之人,她知道宋美龄对自己好,于是越发在干妈面前撒娇,表现得人畜无害,以此换取更多资源。

如果孔令伟的招数只在后宅中使唤的话,那她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想要更多的东西,于是在政治和经济上开始动歪脑筋。

孔令伟的父亲孔祥熙以及舅舅宋子文长期执掌财政院,国民党的大小财政支出都要他们点头签字,手中有很大的权力,孔令伟就在这方面想办法。

因为宋美龄的关系,孔祥熙等人对孔令伟没有约束力。

因此她经常插手正常的财务支出,暗中给自己谋福利,私下里吞过不少公款,损公肥私。

发展到后来,甚至有人求孔令伟办事,送给她大笔贿赂,孔令伟来者不拒,在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内部甚至成为了默认规则。

时代浪潮

抗日战争爆发后,四大家族疯狂揽财,在极短的时间内捞取到了大量好处,丝毫不管中国人民活在水深火热中,将买办集团的丑恶嘴脸暴露无疑。

孔令伟靠着父辈的庇护,不仅过得逍遥自在,而且同样给自己名下赚到了不少资产。

战乱丝毫没有影响到她的生活情况,这种衣食无忧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1949年。

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孔令伟没有和家人一起逃亡美国,她知道自己最大的靠山是宋美龄,因此就陪在干妈身边,继续过着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生活。

当初宋家从大陆逃出去的时候,带的家底一点也不少。

到了台湾之后,靠着蒋介石的权力,他们始终保持着人上人的姿态,各种条件一点也没有落下。

1975年蒋介石去世,台湾政坛发生了大地震,“夫人派”和“长子派”打成一团,被推到前台的宋美龄承担了许多压力。最终还是蒋经国更胜一筹,拿下了最高权力的宝座。

这个时候宋美龄的存在就很尴尬了。

于是1975年9月,她就收拾行装,带着大包小包的家当去了美国,随行人员中就有孔令伟这个干女儿。

宋氏家族之前揽财无数,又在美国有亲戚打前站,宋美龄和美国高层的关系也不错。因此,她根本不用为生活发愁。

到了美国之后,宋美龄就修身养性,不在公众面前露面,但是一个老人也是有情感需要的。

孔令伟的存在就很好弥补了宋美龄的感情空缺,哄得老人家很高兴。

而且,除了孔令伟之外,蒋宋孔家族的其他小辈也会来宋美龄这个老祖宗这里看望,尤其是其他长辈逐渐凋零之后,宋美龄这里就变成了家族联系的据点。

每当有亲人来的时候,宋美龄都很高兴,她会让护士给自己化妆,然后拉着孔令伟一起准备饭食。

他还会给每个小辈准备红包和礼品,将一个空巢老人的内心空虚展现得淋漓尽致。

宋美龄的年龄很大了,孔令伟为了照顾干妈,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不仅负责宋美龄的生活起居,还会打理生意往来。

虽然孔令伟有宋美龄撑腰,但如今时代已经变了。

以前孔令伟可以靠宋美龄的权势地位获得超然的好处,但是在美国的时候,她就只能用金钱开路,不时还要看人脸色。

这样的生活对孔令伟来说当然是无法接受的,她开始怀念台湾的生活。+

然而,作为宋美龄的干女儿,她必须在老人面前尽孝,这样纠结的时光持续了很长时间。

没有铜钿

1992年,孔令伟被诊断出了直肠癌,她匆忙回到台湾治疗,丢下宋美龄独自一人在美国,这个时候谁也无法预料到事情的发展。

根据医生的诊断,孔令伟的癌症比较严重,已经有扩散的趋势,需要立刻进行化疗。

但是孔令伟拒绝了医生的建议,她认为化疗带来的伤害太大,她的身体还扛得住。

于是,孔令伟继续我行我素,她以为自己重新回到了主场,便将之前在美国压抑着的性格完全释放出来,即便身患癌症也无法阻挡她的步伐。

孔令伟甚至还飞回美国给宋庆龄庆祝生日,故意隐瞒自己的病情,迟迟没有进行手术,以至于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癌症逐渐扩散开来,肺部也有了阴影。

当医生再次强调病情恶化的时候,孔令伟终于有些慌了,便答应化疗。

但是只能化疗一部分,另外一部分保持原状,即便其他人多次劝说,她都固执地不改变主意。

化疗还是很成功的,癌症被暂时控制住了,但是没有接受化疗的那部分癌症细胞依然快速向外扩张。

很快,癌细胞再次占领了孔令伟的身体,将她推向死亡的边缘。

等到孔令伟支撑不住,主动就医的时候,情况已经到了最坏的一步。

医生束手无策,只能进行保守治疗,并暗中叮嘱家属准备意外情况的发生。

宋美龄得知对方病重之后,不顾年迈的身体,坚持要飞回台湾探望.

她在医院待了一个星期之后,自己的身体也有些撑不住了。

于是看到孔令伟的病情稍有好转,宋美龄才乘飞机返回美国.

可是仅仅20天后,孔令伟就在医院去世,这对母女的最后一别竟然如此匆忙。

宋美龄伤心欲绝,她的亲人一个个离世,这对一位老人的伤害太大了.

在主持孔令伟的葬礼时,她几乎晕倒,妆都要哭花了。

葬礼结束后,宋美龄的精神状态越发不佳,根据照顾她的护士回忆,宋美龄经常会一个人嘟囔:

“没有铜钿了,以后谁还能给我铜钿啊!”

铜钿,代指的就是孔令伟。

因为孔令伟在世的时候,每个月都会给宋美龄打钱,还会陪伴在她身边聊天。宋美龄不缺钱,但她缺的是亲情,缺的是陪伴。

孔令伟的离世表明,从今以后再也没有人能给宋美龄“铜钿”了,她永远地失去了女儿,失去了亲情的守护,内心的难过与失落无法言表。

2003年10月24日,106岁的宋美龄闭上了双眼。

她经历过太多的风雨,被无数苦痛洗礼,但是这些随着她的去世,都变成了过往云烟。

在时代浪潮下,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宋美龄和孔令伟这对母女同样如此,她们的过往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地方,但是一切事务都会在时间洪流中消逝,化为历史的记忆。

声明:【文章及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公示或删除】

来源:历史人物简史

0 阅读:36
砚田文化人

砚田文化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