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山西晋商博物院内,一场精彩的晋剧正在上演。台上锣鼓喧天,台下座无虚席,在观众席中,有两位特殊的观众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们正是山西省前省委书记胡富国和前大同市市长耿彦波。
84岁高龄的胡富国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有神,随着剧情时而微笑,时而凝神,坐在他身边的耿彦波不时低声与他交谈,两人看起来甚是融洽。
这一幕,让人不禁想起22年前那个令人动容的场景——1999年6月,胡富国调任北京时,数万山西民众自发上街相送,太原市万人空巷,场面蔚为壮观。
胡富国出生在山西省长子县的一个贫困家庭,童年的艰辛经历让他深深体会到贫困的滋味,也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为了改变命运,年轻的胡富国发奋图强,先后就读于煤矿专业学校、辽宁煤矿师范学院和阜新矿业学院,学习数学和地下开采专业。
1964年,27岁的胡富国学成归来,成为山西省大同矿务局的一名技术员。谁能想到,这个朴实无华的青年日后会成为山西省的掌舵人呢?
十年磨一剑,胡富国在煤炭行业兢兢业业工作了十年,凭借出色的表现,他被调任为山西煤炭局局长,在这个位置上,胡富国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领导风格。
“走,咱们下井看看!”这是工人们经常听到的胡富国的口头禅,他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的官僚,而是喜欢亲临一线,了解工人的实际问题。
有一次,胡富国突击检查某煤矿,发现工人们晚上没有热水洗澡,他当即拍板:“这个问题必须马上解决!”第二天,热水器就安装到位了。
还有一次,他得知食堂服务员不给工人打肉,立马将其辞退,但胡富国并非铁面无私,他后来为这名服务员安排了新的岗位,既严明纪律又不失温情。
“与工人同吃同住”,这是胡富国给自己定下的规矩,在他看来,只有真正融入工人群众,才能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1992年,胡富国调任回山西省委工作,担任代省长,次年升任省长,初到省政府,他就提出了三大项目:太旧高速路、引黄入晋水利枢纽、阳城发电厂。这三个项目日后被证明是推动山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胡富国并没有被这些大项目冲昏头脑,1992年年末,他冒着严寒,坐着一辆破旧的面包车,颠簸两个小时来到临县最穷的乔峁村。
村里唯一的小学是一间破旧的窑洞,22名学生挤在一起,只有一名老师在艰难地坚持着,看到这一幕,胡富国心如刀绞。他当场拨款2万元用于改善学校条件。回到太原后,他立即召开会议,决定给临县拨款50万元作为教育经费。
从此,“重教兴学”成为胡富国治理山西的重要方针,1993年教师节,他给全省教师写信,提出了8条振兴教育、改善教师待遇的措施,他还计划筹资1.5亿元,用于改善全省的土窑洞教室。
然而,山西的发展困境不仅仅在教育领域,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面对这一难题,胡富国提出了“挖煤、输电、引水、修路”的发展战略。
其中,太旧高速公路的建设堪称传奇。面对资金短缺的困境,胡富国带头捐出半年工资,在他的感召下,全省三千万百姓纷纷慷慨解囊,共同凑集了两亿多元资金,三年时间,五万人的努力,终于建成了这条改变山西命运的道路。
这条高速公路建成后,每年由此出省的煤炭高达3000万吨,产值约3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2亿元,一条路,改变了一个省的经济格局。
除了修路,胡富国还大力推进通讯设施建设,在他的主政下,山西的通讯设施投资额相当于过去44年的总和,新增20万座程控电话。
1994年,太原机场扩建竣工,太原火车站高架候车室投入使用,1995年,全省程控电话数量达到135万部,山西的面貌在悄然改变。
然而,胡富国并非只关注硬件建设,他特别重视改善民生,尤其是关心贫困地区的发展,1999年6月,他被选为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副组长,调任北京。
离开山西的那一天,场面感人至深,数万群众自发来到街头,依依不舍地送别这位为山西奉献了大半生的省长,在火车站,胡富国动情地说:“最后哪怕死也要回到山西。”这句话,让无数山西人为之动容。
胡富国的为民情怀,不仅体现在工作中,也反映在他的家庭生活里,他的妻子常根秀直到1975年才解决农转非问题,在胡富国担任煤炭部副部长期间,常根秀在机关澡堂锅炉房当了10年的临时工。
胡富国的儿子胡文旨虽然是中国矿业大学的高材生,但毕业后却选择回到山西老家的煤矿工作,这个家庭的选择,充分体现了胡富国“不搞特殊”的作风。
2005年,胡富国出任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继续为国家的扶贫事业贡献力量,直到2021年,84岁高龄的他仍然精神矍铄,与老朋友一起欣赏晋剧,展现出老当益壮的风采。
2022年6月5日,85岁的胡富国还受到了现任山西省委书记的看望,可见他在山西政坛的影响力经久不衰。
回顾胡富国的一生,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从基层一步步走来的务实官员,他曾经处理过一起轰动一时的县公安局长案件,接到举报信后,他批示要严肃处理,并坚持“如果案子没处理掉,我这个省长就不用干了”的态度。这种刚正不阿的作风,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誉。
胡富国的工作作风一直很接地气,他经常轻车简从,自己买菜、逛市场,与普通值班人员聊天,在他看来,只有真正了解民情,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清廉作风是胡富国一贯坚持的原则,他总是强调要从自身做起,带头管好自己。这种以身作则的态度,在官场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如今,当我们回首胡富国在山西的政绩时,不难发现他的远见卓识,太旧高速公路的建成,不仅改善了山西的交通状况,更带动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他大力推进的教育改革,为山西培养了大批人才,他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山西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胡富国的故事,是一个平凡人成就非凡事业的典范,从贫困山区走出的煤矿技术员,最终成为一省之长,并受到群众的爱戴,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心系群众,脚踏实地,就一定能赢得人民的支持和尊重。
84岁时与老友一起看戏,85岁时仍受到省委书记的看望,胡富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的故事,无疑将继续激励着更多人为国家和人民的福祉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