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炳生这个娃娃不适合革命,有反骨”
这是毛主席对彭老总手下爱将的一句评价,彭老总当时没有并觉察到主席的意思,但主席看人的眼光一向很准,多年后,在国民党的第四次围剿战役中,郭炳生果真叛变了。
郭炳生的父亲名叫郭得云,在一次彭老总的逃生中救过彭老总的命,郭得云临终前将儿子托付给了彭老总,对于恩人的儿子,彭老总一直视如己出,可面对郭炳生叛党的行为,一向刚正的彭老总会如何处置呢?
彭老总得力爱将叛变1932年第四次反围剿期间,红军战士们已经作战了几天几夜没有合眼,和敌军焦灼地进行对抗。当时任红五军军长的彭老总在办公室与其他指挥员商讨突破敌人的第四次“围剿”的对策时,一名警卫员突然敲门而入,面色沉重地将一封电报交给彭老总。
此封电报写的是一位红军将士反转枪头、叛变组织的消息,但当彭老总看到电报里的名字时,他眉头皱紧,露出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而出现在这上面的名字便是郭炳生,他是彭老总的得力爱将。
1916年,痛恨帝国主义的彭老总想要去参军,于是就近加入了湘军。在湘军部队里,彭老总结识了善良的老班长郭得云,郭得云非常照顾彭老总,两人情同手足,情谊深厚。
1921年,彭老总在湘军任职,奉命驻守在南县一带。在11月,彭老总因为实在无法容忍便怒杀了恶霸欧盛钦,但此事被人告发了出去。彭老总便被湖南督军通缉抓捕。
逃跑的路上,到处都是眼线的盯梢,不愿看到彭老总被抓的军中兄弟将他偷偷放跑,偷跑出去的彭老总,无处可去,最后被老班长郭得云收留,这才躲过一劫,没有丢了性命。
后在老班长的帮助下,彭老总前往湖南报考了学校,继续着自己的军旅生涯。对于老班长的救命之恩,彭老总一直谨记在心。
在1923年,郭得云身患重症,身体越来越虚弱,没撑几日便离世。临终之前最放不下的便是自己的儿子郭炳生,这一年他才14岁,为了让老班长安心,彭老总答应照顾好郭炳生,听完彭老总的承诺,郭得云安心的闭上双眼。彭老总送完老班长最后一程后,为了实现自己对老班长的承诺,便将郭炳生带在了身边。
郭炳生这个年纪,应该是好好学习文化知识的时候,所以彭老总先将他送去学校读书,等到郭炳生学成归来之后,彭老总便将郭炳生带在身边,悉心培养。后来郭炳生也参加了红军,成为了彭老总的部下。
彭老总很细心的观察郭炳生的成长,也关心他在军队中的表现,每当他有一点进步时,彭老总都会像很多家长那样为他感到骄傲、夸赞他。
郭炳生也感觉到彭老总像父亲一般真心的爱护、培养自己,所以郭炳生也发自内心地敬爱彭老总,两人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
1928年7月,郭炳生同彭老总一同参与了平江起义,在起义过程中郭炳生作战勇猛,表现得十分突出。
那个时候的郭炳生还是怀着一颗真心跟随在彭老总身边参与革命斗争的,他艰苦训练、吃苦耐劳、也总是勇猛地冲在最前面。
逐渐地,郭炳生的努力也使他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成为了彭老总的左膀右臂。
平江起义后,因为郭炳生每次都积极参与斗争、表现优异,故渐渐升任为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直至红五军二师师长。
郭炳生的成长速度惊人,有着一定的潜力,可就在未来之路越来越光明的时候,郭炳生走错了方向。
随着部队的胜利发展和职务的慢慢提升,郭炳生逐渐变得高傲,心飘了起来。从前在旧军队里沾染的坏习气,现在也慢慢显露了出来,他变得越来越爱吹牛,爱出风头,缴获财物时,经常会偷偷捞点进自己的裤兜,进而出去吃香的喝辣的。还拉拢少数落后的干部、战士给他吹捧。
郭炳生有时爱发脾气,无端训斥下级和战士,还总有体罚打骂部下的习惯。在一次战斗中,郭炳生的部下不小心放跑了几个国民党小兵,当郭炳生得知后,便用鞭子鞭打了他一早上,这破坏了组织里的规矩。
当时红军有很严格的规定,因为大家出身相同,都是农民出身的孩子,所以组织规定官兵平等,不允许出现擅自打骂士兵的情况。因为这个行为会影响到整个部队官兵的团结,会产生很严重的影响。
经过多次的教育批评,郭炳生非但没改,竟还有些更放肆。后经彭老总的教育,在彭老总面前写了保证书才改变了一些。
除此之外,郭炳生还十分厌烦组织上安排的政治工作,政治课的出勤率几乎为零,甚至还在外面用各种污秽的词语贬低政工干部,认为这些政治教育是无用之举,还会影响军队训练。
郭炳生是师长,所以他的行为举止对师里的士兵影响很大,看着他每天的一举一动,下面的一些下级指挥员也学着他的样子,散漫无礼、恶习缠身,慢慢整个师都懒散怠慢、恶风气成群、纪律极差。
后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察觉到了这些少部分将领的异样,于是向各个部队派去出色的政委整顿军纪。派给二师的政委是日后新四军的名将彭雪枫,他上任后不断对二师松散的纪律进行严整,工作干得非常出色,二师许多官兵在他的教育下也迷途知返。
对于郭炳生,虽然彭雪枫时常提醒他,但他依旧没有太大的改变,这时他的心早已变了,不再是忠诚于革命,贪生怕死、不求上进。因为彭雪枫经常提醒自己,在郭炳生心里,对彭雪枫渐渐起了厌恶之心。
1932年,蒋介石决定对中央苏区进行大围剿,调集了45万大军,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很多红军部队都经历了数次苦战,没日没夜地积极战斗,但郭炳生在指挥战斗中却不断发出“革命没有出路的悲观论调”,对革命失去了信心。
他偷偷与国民党的人接触,对方得知他与彭老总的关系后,用美色、高官厚禄诱惑他叛变。在这之后,郭炳生的革命信念开始动摇,萌生了错误的思想:叛逃!
赣州战役中,郭炳生曾擅自离开指挥岗位,对此行为,彭雪枫耐心劝导帮助郭炳生。当行为极为恶劣时,组织也曾派政治部的领导到他带领的师里召开批斗大会,在会议上严厉地批评郭炳生。
但郭炳生还是满不在乎,面对批评,只是表面上敷衍地应付,左耳进右耳出,行动上依旧散漫无纪律。
同年8月下旬,国民党罗卓英部和陈诚部对红军二师驻扎的宜黄等地区发起攻击。战斗中,彭雪枫率领少量部队顽强阻击国民党军,为主力部队争取撤退时间。但当红军二师大部分部队突出包围圈后,彭雪枫却惊讶地发现郭炳生和5团的官兵不见了。
此时的郭炳生趁着彭雪枫去军团开会时的空档,欺骗5团的官兵说收到组织上的命令需要部队转移,随后率领他们向抚州方向行进。但深知郭炳生品性的彭雪枫察觉到了他可能要叛变!为了让郭炳生迷途知返,彭雪枫带领15个随从不顾危险以最快的速度追了上去。
看到彭雪枫的到来,郭炳生一时很慌张,对彭雪枫谎称是敌情不明,被逼无奈才擅自带队转移。后彭雪枫及时将军队带回,但郭炳生感觉阴谋已经被发现,便只带着几个亲信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叛逃。
国民党知道郭炳生的身份,所以给了他梦寐以求的荣华富贵、美人在侧,并任命他为国民党军队新编第37师师长。这样下来,郭炳生摇身一变,从反围剿转变为了围剿红军的将士。郭炳生叛变的消息随后便在红军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当时红军正处于艰难阶段,这一叛变造成了重大影响。
1932年2月,红军围攻赣州的战役中因为中央临时指挥的失误,红军攻城未果,从师长侯忠英以下全部俘获,红军损失惨重,遭受重大伤亡。并且侯忠英在战争中不幸被俘,国民党军对其用重刑相逼,最终侯中英在国民党军的千刀万剐下死无全尸。这一消息令彭老总悲痛欲绝。
随后郭炳生叛变的消息也传到了中央组织那里。得知消息后的毛主席并没有太大的惊讶,因为一向眼光很准的毛主席从最初就看出来郭炳生心思不够纯,邪念太多,不适合革命这条道路。
而一旁还未从侯忠英的悲伤中缓过来的彭老总,听到从小看着长大的得力爱将郭炳生叛变,一时无法接受,反复确认名字。
当初毛主席说出这个担忧时彭老总还不相信,但如今还真被毛主席说中了。不可思议的同时,彭老总也十分痛心,他说道:“无论他是谁,叛变之后格杀勿论。”
为了亲眼看清郭炳生叛变的样子,并将其处置,彭老总决定亲自指挥,带领红军执行歼灭国民党军第37师的任务。
在这次的战场上,曾经跟在彭老总身边的那个忠诚勇猛的郭炳生已不复存在,如今的郭炳生站在彭老总的对面,与彭老总互相敌对,兵刃相接。
因为郭炳生是彭老总一手带出来的,所以郭炳生在战场上所采用的战术策略,彭老总都了如指掌,对彭老总都构不成威胁,且立刻被攻破,最终经过激烈的决斗后,国民党军战败。
因为郭炳生犯的是叛变这一滔天大罪,所以无论他与彭老总的关系如何,都必须格杀勿论。最后成排的士兵同时射击,将郭炳生击毙身亡。
郭炳生叛变,是其贪图富贵、不求上进的本性暴露,是内心信仰的扭曲,是对一直细心养护他的彭老总和党组织的背叛。
本是前途无量的师长,却终究因为禁不住诱惑而走错方向,将自己的一生断送。内心的信仰,虽不比黄金耀眼,却可引导人生的方向,指引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