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一九四四》热度持续高走,以人性视角读懂厚重历史命题

黑白文娱 2024-05-07 10:17:55

《哈尔滨一九四四》在“为什么做谍战剧”这个命题上显然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它希望让观众更好地窥见时代理解时代,尤其体现在叙事目的从“身份揭秘”向“人性关注”的前进一步,视角上进一步凸显小人物力量、群像厚度,由此让厚重历史命题落到了与普通人连接的层面上。有观众说,“不要将它只作为一部几个人的谍战剧来看,它就是一部人与时代的剧”。

作者:蓝二、条形码

编辑:王子之

版式:王威

《哈尔滨一九四四》的热播、被年轻观众的接受度,很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在,几乎每天的剧情更新都在产生新的讨论点,引发很多情感的共响。

近两日,观众的观剧情绪又到达了一个高点,“泪崩了”“拳头硬了”成了高频词。

被高墙拦住的自由天空,昏黑冰冷的监狱,吱呀吱呀的推车经过时许多人在颤抖甚至爆发崩溃,一个男孩扑上墙头狠狠地渴望地看了眼外面的世界,毫无犹豫地将自己的手伸向高压电网,坠落……不提一个字,但敌方“防疫部队”的非人道实验,就是如此透过影像在观众心中激起深深的波澜。而一个许久不见的小人物田小江,曾经想在敌方特务科做“尖刀”、被观众惯性地认为会成为主角卓文绊脚石的疯狂青年,在这个地方受尽折磨后,却选择了为救卓武而牺牲,这命运终局的人性展现让观众意外又震动。

这样打动观众的内容呈现,正是我们对于其谍战创新的感知。一方面,该剧在影像风格和叙事方式上都进行了极具辨识度的创新,以惊艳观众体验的手法,形成更具吸引的戏剧张力,在近期一众谍战题材的创新热潮中,也足以令人耳目一新。另一方面,《哈尔滨一九四四》在“为什么做谍战剧”这个命题上显然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它希望让观众更好地窥见时代理解时代,尤其体现在叙事目的从“身份揭秘”向“人性关注”的前进一步,视角上进一步凸显小人物力量、群像厚度,由此让厚重历史命题落到了与普通人连接的层面上。有观众说,“不要将它只作为一部几个人的谍战剧来看,它就是一部人与时代的剧”。

当下,《哈尔滨一九四四》正在走向收官阶段,正如观众在社媒上兴奋提到的“强度上来了”“越来越精彩”,它的多维度实效数据也在继续攀升,目前其爱奇艺站内热度峰值已突破9300,在云合、骨朵、猫眼、灯塔、艺恩、Vlinkage、德塔文等数据平台持续霸榜,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多种用户社区进一步扩展出全民话题度。

部分最新数据表现“影像+叙事”创新,编成更具吸引力的谍战大网

谍战剧作为国产剧中纯熟的类型之一,想在既往的类型元素之外衍变出新的故事,对于创作者确实并非易事。《哈尔滨一九四四》难能可贵的点恰恰在于创作者的知难而进,以视觉影像和叙事剧作相结合的稳扎稳打,在谍战剧领域释出一朵独特绚烂之花。

在影像上,《哈尔滨一九四四》带来的是鲜明又具力度的风格创新,在精巧构图之外,主创对自然光的运用也炉火纯青,没有刻意营造复古质感,但每一帧画面都让观众仿佛身临其时;不时出现的黑白、抽帧的视觉影像更是带给了观众片刻的“间离”感,这种突进的记忆碎片、真相拼图,亦是一种影像的悬念,通过镜头语言的运用,在视觉上将文本的戏剧张力外显,从而构成独特的质调。

而在叙事上,导演张黎、编剧王小枪这样的资深老手,熟练地集大成,通过插叙、倒叙、多线叙事等多种剧作结构巧妙编网。典型如为了打入特务科,卓文将双胞胎哥哥卓武当年救助科长关雪的恩情认在了自己头上,但卓武与关雪彼时的共同经历、关系状态,卓文并不清楚。于是在多次关雪带着疑心试探卓文、卓文摸索着应对时,曾经的相应记忆碎片会通过黑白影像闪现,答案并不会当刻“揭晓”,而给到观众的,是围绕着一个谜团连续甄别、猜测与拼图的解题过程。而在很多情况下,一个新人物的意外搅局、一个细节突然产生破坏力,也并不会顺着、线性地向观众呈现,往往会在突如其来的惊险之后,再以倒叙去回溯抽丝,让这种谍战踩在刀尖上、时时可能见血的不安全状态,传递给观众一种实感。

剧集的用心甚至是铺到了每集片尾,对下一篇章的情节发展,都会剪出一个由逻辑、图像、声效共同加强迷惑性的“高能谜面”,深深勾住观众。这种从更多维度塑造谍战张力的功夫,便是观众对于剧情走向持续好奇和“上头”的根本原因之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哈尔滨一九四四》这种非典型的、挑战观众脑力的叙事结构中,不走寻常路的细节设置,更增加了很大的追剧趣味。这部剧给习惯于“悬念套路”、“情节重心”的观众们,常常带来突然而至的意外反转,你以为的“过场”、“NPC”、“边角”,处处存有关要。

典型如卓文诱导关雪去巡查哨卡,目的是在“刷脸”之后,再由卓武带着伪装成关雪的同志,能混出城找山上的队伍。而一个从未有过前情、由观众上帝视角来看完全是“群众演员面目”的小人物崔哨长,却在不久之后成为整部剧中敌方第一个揭破卓文卓武双胞胎身份的人,对卓文形成了严重的威胁,甚至还牵带出了山上内奸的关注,以及对卓武的影响。而当倒叙回溯这个小人物侦察漏洞、绸缪设局的过程时,这种意外感当时就让人想说“有点东西!”。

正是如此,无论是一个打斗中踢翻在地的时钟,两个同时段瘸着腿走路的人,一个在酒店里看病的女医生,都可能或将故事拉向新的发展,或给剧中人带来致命的危险性。越追下去,越觉得这故事编网收网的能力了得,一股一股理下去,解题与新题缠绕向前。

图源自微博、豆瓣网友

在这样的过程中,《哈尔滨一九四四》让人关心而陷入的东西越来越多,不仅仅是谍战故事的常规推动力,这个人到底是什么身份,那个人会不会有反转,这个危机要怎么解决;还有更多对人物命运追索的好奇,是什么造成了眼前的他们,卓武关雪曾同时遇敌遭难、为什么偏关雪生出这样的人生岔道,他们未来会是怎样……当一张大网徐徐铺开,网住的不仅是剧中人、局中棋子,更是为故事痴迷、为角色揪心的观众。

谍战表达创新,让观众感知时代历史中的“众人”

影像与叙事创新是外层的力量,表达则是内核的力量。谍战剧当下要做什么立意表达,且要如何让新一代的观众有更好的感知,这或许更考验动力。在我们看来,《哈尔滨一九四四》中非常有价值的不仅是将普通人作为重心,更是令“众人”发挥作用,通过群像层次的真正起效,这部剧将信仰追求的宏大表达落到人性的聚合上,将对时代曲折前进的理解落在了人性的博弈上,看到是每一个人的选择共同形成了历史的复杂厚度——这些无疑都是今天的人们更有认同感的人文探讨语境。

在该剧的台词表达中,有很多处关于人的细节落笔,如剧中人常说“这个地方,人有等级”,势力大到令人胆寒的特务科却被他们的上级称为“好用的狗”,嚣张的关雪被半个师傅老金责为“人不人鬼不鬼”,汉奸的儿子照样会被无差别抓到实验室做“小白鼠”,小老百姓自嘲“活到年底都算喜丧”,开小馆的店主随意会被地痞构陷威胁“杀你全家”。在这种所有人都需要挣扎生存的社会困境中,人性的异化、碰撞、分野必然会被放大。

抓住这种状态,《哈尔滨一九四四》的叙事谜团从常规谍战对“身份立场”的关注,更往前一步到了对“人性空间”的关注。

比如观众们在剧集刚上线时就普遍提到,这部剧中全员尤其疯尤其狠,好像有躁郁症的关雪,压力大到无法入睡的潘越,一直亢奋的田小江,这无疑都是在那个环境中没有安全感、又找不到真正生路的人性存在。而观众们持续关心和讨论中的很大一部分,也都在关于不同人物的人性底色到底是怎样,某个重要角色还有没有人性反转的空间。

当群像性的人性塑造充分落地后,“身份”不只是一种符号,对“立场与信仰”的理解,也有了更鲜活和具象的层面。

一些人都是珍惜人命的,都愿意全力去救战友的妻儿,他们就是站在一起的,比如卓文与钱崇礼。

一些人都不怎么在乎他人的性命,遇上炸弹危险你让下属先上,遇到枪手他拿下属挡枪,这就是一窝人,正像特务科的潘越和胡彬。

即便同样对敌,实施爆炸枉顾普通人安危的宁先生,与钱崇礼等人也必然不是同一条道上的人。

而开篇提到田小江的角色形象变化——最初一身刚硬血肉不知向哪使劲而去往了特务科,在懵懂中放出的是人性的恶面,此后在实验室经历人间炼狱后透出了人性的正面,深信以自己残缺身体的“半条命”去换卓文卓武兄弟“两条命”活下去,“值了”,他在命运的最后一刻恰恰诠释了一个普通人能有的且微且重的“信仰力量”。

在人性的观照下,这场谍战叙事乃至更大的时代叙事,就不再只是几个“主角”的故事。崔哨长想要有大钱舒服地活着,他差点给卓文卓武带来大危机;而此时,同样是小人物的小魏,为了救卓文等人,生生吞下证据,哪怕被割喉也用自己的性命保护了他人。学生谢月,为保护自己的尊严反抗敌人凌辱,一支尖头钢笔就敢插到对方的喉咙里。关雪的弟弟关凯,在特务科、卓文、进步学生、宁先生等多方的复杂作用下,他对“身份立场”之类的认同或许更是困惑,但他清楚的是,听到敌人屠杀无辜百姓充作军功,他也敢毫不犹豫地出手。无论人性善恶,无论目的渺小伟大,这些小人物的举动,却深深地牵动起了局势的发展。

在有重量的精神背后,终归是点滴人性在起作用;当小人物多至千万人,他们的作用力就足以撼动时代——这或许正是《哈尔滨一九四四》,可以连接与启发今天人们的关键表达。

众所周知,《哈尔滨一九四四》并非近期爱奇艺的谍战剧孤品,不久前完结的《追风者》同样在数据和口碑两个维度上收获了优异成绩,至今仍在多个剧集榜单上跻身前位。在谍战剧同质化趋势渐显的当下,能够在人性剖析、视觉表达、世界观构建以及引发时代共情上,不断实现新的突破,是爱奇艺谍战剧板块持续出爆款的坚实基础。爱奇艺已在谍战剧领域树立了持续创新、打造精品谍战剧的行业标签,这无疑也让观众对于即将上线的《孤舟》充满期待。

0 阅读:6
黑白文娱

黑白文娱

黑白文娱,有视角有料有故事的文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