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印度担当轮值主席国的2023年上合组织领导人峰会,以远程视频的方式开幕,中俄印巴哈等八国在推进多极化国际秩序,反对阵营对抗、反对单边制裁和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方面发出了共同呼声,并正式吸纳伊朗为上合组织的第九位成员国,上合的新一轮扩员进程来开序幕。
会后,各成员国共同发表了《新德里宣言》,作为今年上合组织峰会的文件性成果。不过,联合宣言中的一则表述,却给外界以无限的遐想空间,特别是将今年上合峰会轮值主席国的印度,推上了风口浪尖之上。
其中一则声明表示: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个国家重申,将一如既往支持中方“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落地和实施。但作为上合重要成员国的印度,却并不在上述范围内。换言之,印度用实际行动亮明自己反对“一带一路”,站在中国对立面的态度。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存在,就会有竞争和矛盾,尤其是以国家为个体组成的国际组织内,各方之间立场不同、思维方式差异、国家利益有冲突非常自然,没有任何一个国际组织内是完完全全的一团和气。有分歧和矛盾很正常,选择性忽视并不是可取之道,大多数情况下,只有选择正视,才能避免更严重的对立,促进当事方的沟通和协调。
众所周知,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成见,并不是一天两天了,自从前些年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公布“一带一路”倡议,并邀请各国广泛参与这一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计划之时,印度就表现出与大多数国家截然不同的态度,反对中国针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合作开发设想。
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印度能够在俄乌冲突中秉持中立立场,抗衡美西方对自己的政治施压,也有权利与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保持距离,这当然无可厚非。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印度究竟为何敌视“一带一路”?
总的来说,在新德里方面看来,“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度的大国战略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一旦中国通过这一计划,在陆地和海上两大方向延伸自己的国际影响力,那么被印度视为自家“势力范围”的南亚地区,将不可避免地与中国产生更多交集。
例如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家,将与中国的关系持续深化,考虑到印度在综合实力尤其是经济影响力方面与中国有着天壤之别,无法向周边小国供应丰富的生活日用品和工业制成品,南亚国家在经济领域将逐渐形成对中国的依赖。
近些年来,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事实上已经和印度进行各种明里暗里的交锋。众所周知,“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中巴两国基于高度的政治互信,推动一系列项目的落地,让长期深陷发展困境的巴基斯坦内陆地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但在印度看来,中巴的经济合作就是针对它的战略围堵,中国可以借此扩大自己在本地区的影响力,而巴基斯坦国力的崛起,将极大冲淡印度的战略优势。短期内,只要中印、印巴关系不发生重大变化,印度将基本不会改变自己对“一带一路”的保留态度。
事实上,印度高层也很清楚,“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本国而言,也是一个稍纵即逝的发展良机,一旦把握住这一战略机遇,能够极大推动本国工业化进程,促使印度深度加入国际分工,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过和中国改革开放首先着眼于“修炼内功”,然后对外辐射影响力不同,印度首先将目光聚焦到影响力的扩张之上,国家硬实力的发展反而放在次要位置,这种畸形的发展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正是印度尴尬、矛盾心理的体现。
“一带一路”无法得到印度的响应,的确有点遗憾,但印度的缺席,却无法影响“一带一路”的广阔发展前景。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经有150多个国家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事实上已经汇聚在中国合作共赢的旗帜之下,而莫迪的自我任性,只会让印度在国际合作中孤立无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