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公把女儿养废后才顿悟:父母学会这2点,孩子才能走出困境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2024-10-15 17:01:03

01

我记得很清楚,女儿第一次让我帮忙请假,是高一刚开学不久。

她情绪低落,说在学校适应不了,很累,想在家休息两天。

因为女儿从小到大,学习上一直没让操过心,成绩不错,顺利考上了高中。

我以为是高中学业压力大,一时无法适应快节奏,就痛快答应了。

但是后来,我发现女儿隔三差五的找理由请假,头疼、头晕、心慌、胸闷等等。

我带着她去医院不止一趟,但结果显示孩子很健康,指标正常。

我非常不理解,质问她:

“你的身体都快检查两轮了,什么问题也没有!你不会就是想偷懒吧?老实去上学,别再整幺蛾子了。”

女儿委屈的冲我喊:“我在学校待着就是浑身不舒服!”

我越是严格监督她的学习,女儿越是摆烂,经常失眠,半夜暴哭,甚至出现暴食催吐的行为。

那段日子,简直是在地狱中行走。

后来发展到每天看到她吃东西都担惊受怕,看到她去厕所我都想蒙住耳朵。

她催吐的声音,清晰地传到我的耳朵里,每次去厕所我都担惊受怕,心像被揪着一样。

我意识到情况不对,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诊断有抑郁心理,我们只好暂时休学。

02

后来我在网上搜索有关孩子休学的文章时,看到了妈心理很多厌学孩子家长帮助孩子改变的案例。

我也试着开始学习调整,希望找到方法,帮助女儿。

老师告诉我:“孩子不去上学只是个表象,不去上学的原因和真相才是父母要关注的。”

然后,我开始回顾女儿的成长环境,成长经历,也渐渐意识到,女儿走向厌学、休学,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我和孩子爸爸各自出生于多子女家庭,小时候经常被忽视、指责。

受原生家庭代际传递影响,父母身上那一套教育方式被我们不知不觉的“传承下来”,习惯性指责、给女儿贴负面标签;

女儿从上学开始,就一直被紧抓学习,放松时间很少,我们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不好好学习,人生就完了!

初中我把她逼得很紧,学习时间细化到分钟,考上高中后,我认为只要再坚持3年,孩子肯定能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

然而女儿性格敏感,内耗严重,完美主义倾向,习惯自我否定。

负面情绪可以被压抑,但是并不会消失,当累积到一定程度,再也压抑不住的时候,就会出现持久的对抗或者头疼、恶心等心理躯体化症状。

女儿通过暴食解压,又通过催吐保持身材,折磨自己。

实际上没有突如其来的休学,只有不被察觉的心理问题。

我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女儿呢?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做了以下2件事。

03

1、重新去回顾孩子的成长过程,改掉评判和贴标签的习惯

老师会带领我回顾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历过什么,我是什么样的教养方式?哪些方式是有问题的?给孩子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我发现自己总是从行为表现上来关注孩子,习惯性无意识的贴负面标签,忍不住评判孩子的学习、睡眠、饮食,孩子的言语、想法、感受、行为等等。

这些都导致孩子的能量会更低。

通过不断学习,我终于意识到,我的许多评判只是我过去形成的旧观念的投射,即限制性信念。

那么如何放下对孩子的评判呢?

在《松弛养育》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练习:

用一周的时间改掉评判和贴标签的习惯,做到能迅速发现自己在说话和思考时做出了评判和贴标签的行为。

在记录心理养育日志的时候,记下来我在这几天里做出的所有评判。

第一次做这个练习的时候,发现自己竟然那么喜欢评判。

要是不带着评判想问题或说话,几乎连一小时都坚持不了。

自己的脑子似乎在不停地把事物分为“好”和“坏”两类。

看着自己记下来的内容,我会反思:

孩子真的是我想的那样吗?

我的信念一定是对的吗?

孩子这样做是不是有自己的苦衷?是哪一类心理营养缺失了?

如果我不坚持自己的信念,会有什么后果?

当我放下评判,不再指手画脚,家里少了很多争吵,女儿的情绪逐渐放松下来,她开始做很多自己喜欢的事。

滑冰、插花、摆摊、旅游……

她也试着来跟我沟通,倾诉内心的压抑和恐惧。因为她能感受到,妈妈跟以前不一样了。

2、保持平常心,无条件接纳,让孩子慢慢纾解压力

孩子刚刚休学的前两个月真是太难了,多少次撕心裂肺地痛哭,冲着我大声喊:我不想活了!各种不放过自己。

那种时刻,我发现自己做不了什么,说不了什么。

我就默默陪着她,看着她,然后在她崩溃喘息的缝隙,跟她说一句:

“是的,孩子,妈妈知道你很痛苦,我懂我懂。

我此刻可能不能为你做什么,但是,我陪着你,听着你说,无论你说什么,做什么,在我这里,都是可以的,也是安全的。”

就这样一次次去听,听她痛哭流涕,听她控诉。

我心里没有抱怨责备,因为我明白那是另一个生命最脆弱的伤痛,而她,如此信任着我,全然地把她的伤痛交给我,我该如何去接住它保护它转化它呢?

这才是我真正的课题。

表面上是孩子出问题然后我们每天忙着关注孩子的行为与状况,以为搞定孩子本身的问题就可以了。

但其实未必,我们只允许或者假装允许着孩子,但其实我们从来都没有允许任何发生。

我们所谓的接纳,不过是只想接纳美好确定的幸福,面对无常与痛苦,我们却是如此排斥。

如果我们的允许仅限于孩子的部分行为,我想这并非“允许”的真正含义。

让生命如其所是,接受悲欢离合,才是真正的允许,对自己,对伴侣,对孩子,对世界,都是如此。

怎么做到?

也许是学习,也许是痛苦,也许是不断觉察与转念。

最重要的一点是:有没有勇气破除全能自恋。

就这样,在我们的陪伴下,现在女儿的状态越来越好,抑郁表现基本消失了,不怎么再暴食催吐,遇到什么困难了也懂得向我们倾诉、求助,一起讨论解决方案。

几天前的晚上,我在楼下散步,女儿突然给我打电话,问我:“咦?我怎么这么开心呢?”

我知道,她终于要穿越那片深重的黑暗了,接下来准备迎接一切的美好与开心。

0 阅读:56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