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拒绝上学,害怕考试,原来毁掉孩子很简单,一直否定他就够了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2024-08-30 15:34:46

01

儿子今年15岁,初三。

自寒假过后就没能规律去学校,在学校里头经常头疼、肚子疼,从4月初就彻底不去学校了。

在家的状态就是每天早上起来后喂猫,然后拿手机玩到晚上12点。

一天吃2餐,不爱出门,在家也不刷牙洗澡,不换衣服,总是脏兮兮的。

我和他谈过很多次,每次他都答应得好好的要去学校,结果每次都反悔。

孩子爸爸为此发过很多次火,甚至主动向公司申请出差,说眼不见为净,省得每次看到孩子就控制不住情绪想发火。

之前我一直考虑到底该让孩子上哪所高中,从来没想过,儿子会在学习上出这么大的问题。

孩子小时候成绩一直挺优异的,初一全校前50,初二全校前60。

初三第一次期末考试之前,儿子就开始头疼、肚子疼,入睡也很困难,但还是坚持去考试了。

寒假,我带他去医院检查,结果是焦虑,配了治疗失眠和焦虑的药。

那个时候,孩子情绪经常就崩溃了,会说或者没有意义,死了算了之类的话,入睡困难。

02

为了“拯救”儿子,42岁的我重新踏上了“求学”之路。

通过每日跟老师分享心理养育日志,我发现自己也是一个比较焦虑的性格,希望把事情安排好再去做,万一事情跟安排的不一样,就容易烦躁。

孩子上小学时的日程被各种兴趣班所占据,而到了初中,补课成了常态,几乎所有空闲时间都用于补习。

我过去非常重视排名和成绩,这几乎成了我和孩子交流的唯一话题。

每当他考试不理想时,我就鼓励他再加把劲,希望下次考得更好;

而当他考得好,就会提醒他不要骄傲,要继续努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在学习上的成就感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日益沉重的压力。

儿子开始害怕自己的成绩出现下滑,担心每一次考试的波动都会引起我的担忧和失望。

他感到无论自己如何努力,总有更高的目标在前方,总有下一个需要超越的自己。

这种持续的压力和恐惧,让儿子感到焦虑和疲惫。

最终,失去了面对学习的勇气和力量,不得不选择回到家中。

之前的我觉得孩子的学习动力是培养和引导出来的,甚至是吓出来的,总是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生活得很惨”。

其实,恰恰是我们父母对于孩子攻击性的需求没有满足,对于孩子的恐吓和压抑伤害了孩子的学习动力。

小孩子天生是不怕竞争的,有些孩子看上去是害怕竞争,其实并不是怕竞争,而是怕竞争失败后的体验。

失败很正常,但在很多父母的头脑里,失败很可怕、很羞耻。

所以,孩子失败后父母会批评孩子、惩罚孩子,父母认为这是激励孩子,会让孩子更努力,是为孩子好;

恰恰相反,这些批评和惩罚其实是父母在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伴随着竞争的这些糟糕的体验才让孩子逐渐恐惧竞争。

如果孩子竞争失败后,父母表现得很轻松、正常,孩子在竞争失败后虽然会有一些失望和沮丧,但是能够自我调节,很快就会走出来,也就不会惧怕失败。

孩子的攻击性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后,会发展出人的工具化、功能化属性,也就是一个人强大的学习和工作能力,这种能力会让人产生价值感,而价值感又会提升学习和工作的动力,让人获得强大的生存能力,进而获得安全感和稳定感。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儿子会在压力之下出现抗拒学习,不愿去学校的情况了。

事已至此,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把儿子从恐惧学习的情绪障碍泥沼中给拉出来呢?

结合我的学习和实践经历,我有3个建议,具体如下。

03

1、满足孩子的“安全感”,加强亲子沟通,和孩子建立亲密的链接

孩子在感受到被爱和安全感时,他的内在动力才会被激发。

这种内驱力,将引导他去探索、去学习、去克服困难。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推动力。

我跟心理咨询老师说,我感觉自己和孩子的关系不错,很少有吵架的情况。

然而,老师说:“不吵架”并不代表亲子关系就是和谐的。

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仅仅是没有冲突,更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能否真诚地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思想。

这不仅包括学习,还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比如,父母是否愿意去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孩子是否愿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困惑和感受。

换句话说,亲子之间的沟通不应该仅限于学习。

日常的简单对话、轻松的闲聊和分享八卦,都是加强亲子关系的有效手段。

通过这些交流,父母和孩子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更紧密、更深入的联系。

我会认证记录心里养育日志,看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满足了儿子的五大心理营养;

主动询问孩子的日常生活,和他分享生活趣事,讨论时事,甚至一起去看一部电视剧或电影,并交流彼此的看法和感受。

在日常小事中格外留心儿子的闪光点,比如早起早睡,孝顺爷爷奶奶,写字工整,等等。

在我的不懈努力之下,儿子的“玻璃心”好像被我暖化了,渐渐的他的低落情绪有了改观,不再那样沉默了。

2、学会放手,满足孩子的自主感,让他拥有做决策的权利。

过去,我对儿子的日常生活进行了严格的规划和控制,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连一些小事也会受到我的干涉。

至于课外补习班等重要事务,也很少征求儿子的意见和想法。

物理学中有一个基本法则:每一个行为都存在着一个相应的反作用。

当孩子感到父母坚持让自己做实际上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时,总会觉得很讨厌、很屈辱。

因为孩子会有一种受人控制的感觉。

现在,在涉及孩子的事务时,在不涉及原则性问题的情况下,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主,自己做决定。

比如,之前总是催孩子吃饭,怕他饿着。

其实吃是孩子的本能,也是孩子自己的课题,所以我只需要提醒孩子一次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吃不吃那让孩子自己决定就可以了。

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逐渐体验到对生活的掌控感,只有能够自主的孩子,才能追随内心的召唤,发展自我,保持内在的驱动力和创造力。

3、停止高期待,帮助孩子排泄负面情绪

一开始,我无法接受儿子不去学校的现实,我总觉得:

这么乖的孩子,从来也没看到他生气发脾气,表现出不高兴的情绪,他有什么压力,有什么理由不去呢?

实际上,孩子的不良情绪得不到释放,就会转为向内攻击。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通过研究发现 :

那些能够通过发脾气,或某些叛逆的行为表现出攻击性的孩子,心理反而更健康。那些展示出对环境良好适应性的孩子,却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孩子也是有情绪,有攻击性的,只是在父母的教育和威严下,往往不敢表达,默默忍受。

而那些被压抑的情绪,并不会消失,当累积到一定程度,再也压抑不住的时候,就会出现持久的对抗、逃跑或者木僵。

所以,让孩子勇敢表达自己的感受、允许孩子表达愤怒,至关重要。

我告诉儿子,自己健康快乐的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很多情绪你不表现,别人也不知道。

从现在开始,生气了就表达愤怒,委屈了就放声大哭,不高兴就是不高兴,不要勉强自己笑出来,去讨好任何人,包括老师和父母。

在几次深入的谈心中,儿子把他内心的想法全部倾泻而出。

他反省了自己现在的厌学情绪和叛逆行为,细数了这些年我们对他的责骂和不讲道理,也分析了自己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心理状态.....

我惊讶地发现,原来我随口说的话,那些对儿子的打压、不满、责备,说完我都忘了,儿子却默默记在了心里,被折磨了这么多年。

我改变了,也说开了,沟通有效了,儿子走上正轨也就水到渠成了。

最近刚开学,孩子回到了学校,目前状况良好。

回顾这段“青春期混战”,我从开始的焦虑、痛苦,到后来的学习、成长,真的感谢自己没有放弃。

我想跟所有跟我一样,家有厌学孩子,或者遭遇青春期叛逆的家长们说,当你面对孩子不知该如何教育,甚至想要放弃时,一定要给自己一次成长的机会。

因为当你开始改变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改善和孩子的互动方式,改善沟通技巧,调整引导方法,孩子也自然而然会随之改变。

0 阅读:7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