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青春期孩子轻松“拿捏”住,父母真是太难了!管不了,又放不下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2024-07-18 03:04:57

暑假已至,群里经常有妈妈抱怨说,孩子沉迷手机,简直没法管。

有个妈妈在群里说:

“这不刚放暑假没几天,已经和孩子吵了好几次。

要么因为手机使用时间,要么为了他的作业。

可每次谈,结果自己都甘拜下风。

因为孩子一会儿拿不吃不喝、离家出走威胁我,一会儿又扬言退学。

甚至有一次因为玩电子游戏,朝我喊:‘再管我,就去跳楼!’”

被孩子拿捏的家长,不在少数。

因为爱孩子,我们很容易陷入到一种“隐性的情感操控”。

孩子一闹就妥协退让,原则改来改去,底线时有时无。

到最后,家里没了秩序感,家长们焦头烂额又无能为力。

01

你为什么会被孩子拿捏?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操控家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生理、心理和家庭动态等因素。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

一、生理和心理因素

1. 自我意识增强: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和身份认同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愿望。

2. 情感波动:

青春期的孩子情感波动较大,还没有完全掌握情绪调节的技巧,当他们感到沮丧或焦虑时,可能会不自觉地通过操控来寻求安慰或解决问题。

3. 认知发展:

青春期的孩子在形成自我认同和独立性,他们可能会通过操控来测试边界和家长的反应,以确认自己的能力和独立性。

二、家庭养育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1. 家长的过度保护:

有些家长非常害怕孩子受苦,可能会屈从于孩子的要求以避免他们的不适或痛苦。

有句话很扎心:“有了孩子后,妈妈成了世界上最胆小的人。”

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父母便开始了一场漫长又艰辛的旅行。

我们担心孩子的安危,在意他们的喜怒,恨不能化身超人,帮孩子扛住所有。

而这份急切的爱护,也让孩子渐渐意识到,他们自己就是父母的软肋。

于是乎,小小年纪的他们,便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和家长“讲条件”。

2. 一致性和界限不明确:

如果家长在规则和界限的设定上不一致或不明确,孩子会利用这些不一致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家长自己做不到要求孩子,孩子口服心不服,比如大人经常玩手机,随时可以操控手机,自己却不能随时可以玩,还有大人朝令夕改,只要孩子做不到或者不愿意或者发脾气,家长就妥协,变化无常,孩子就容易钻空子。

其实,被孩子“拿捏”的情况,都大同小异。

往往都是牺牲原则和底线,来换取孩子的配合。

我曾在互联网上看到一段视频:

一个小女孩因为父亲拒绝给她买新手机,竟然在炎热的天气下坐在户外暴晒。

她还威胁说:“如果今天得不到新手机,我就晒死自己。”

开始时,父亲严厉地责备了她几句。

但经过一个小时的僵持,父亲担心女儿真的会中暑,于是带着她去了商店,满足了她的要求。

不得不承认,自从有了孩子,许多父母变得心软,脾气也变得温和。

虽然他们明白不能纵容孩子,但最终往往还是屈服于孩子的要求。

归根结底,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无意中成为了孩子操控的筹码。

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我们的妥协只是让孩子暂时听从了我们的话。

毕竟,当孩子们走出家门,进入社会,他们会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像父母那样无条件地迁就他们。

02

你拿捏不了的孩子,自然有人帮你拿捏

父母愿意妥协,可在社会上,又有谁愿意无条件让着你的孩子呢?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答。

“被惯大的孩子,将来都怎么样了。”

网友@阿菲的回答,引起了不小的共鸣。

他说:“从小到大,父母从来不敢惹我,什么事都听我的。但凡我一哭闹,他们就慌了。所以,一直以来,我不想学习就不学,想干啥就干啥。可如今呢,我一无学历,二无本事,找不到工作,谈不到对象,活脱脱一社会废物。”

你看,这种能拿捏父母的孩子,长大后,只能被生活拿捏。

你无法狠心让孩子面对困难,但生活会毫不留情地让他们经受考验。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

“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甚至为此牺牲自己的一切,这是父母可能给予孩子最糟糕的礼物。”

我们必须明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过度的迁就并不是真正的包容,妥协也不是爱。

你可能会辩解说:“我并不是溺爱,只是没有办法。”

然而,无论是“被拿捏”还是溺爱,其结果都是一样的:

它们都会导致孩子无法无天,最终在现实世界中遭受重重打击。

如果我们不想让孩子在社会上被他人操控,我们首先就不能成为容易被孩子拿捏的家长。

03

不想被孩子拿捏,你只需这么做

①建立清晰的界限

家长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并在这些规则上保持一致。

涉及原则的事,是不能跟孩子形成交换关系的。

如果你答应孩子写完作业奖励零花钱,那下次他要求奖励的东西,是你给不了的怎么办。

《勇于管教》中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了。”

安全感来源于栏杆,而栏杆就是规矩。

②父母会沟通,矛盾不激化。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不理他,他说你对他冷暴力,理他,他得寸进尺。

这说明孩子非常灵活,非常头脑清楚,他在根据当下情况调整策略,把妈妈给拿捏住。

要想不被孩子拿捏,一种办法是【根据你自己当下真实的感受来做回应】:

如果你此刻看着他发脾气的样子,不想理他,就不理。想理他,就理。

不理他,不是他发脾气有错,而是“妈妈这会儿心里不舒服,妈妈先不跟你说话。你生气是可以的,你在这儿生会儿气,妈妈在这儿做做深呼吸让自己舒服一点儿”。

他发脾气没有错,你不想理他没有错,你理他也没有错,这不是谁对谁错的事儿。你怎么做,都对。

③敢于让孩子赢

被孩子打败往往会让家长很没面子,内在价值感高的父母会更灵活有弹性,不会怕被孩子超越,敢于承认自己是不行的。

如果不幸我们做父母的正好有一个玻璃心,(脸皮比较薄)就是容易被孩子的言行受伤的家长怎么办呢?

恭喜你,孩子就是来让我们学习如何厚脸皮的,就不要太把孩子对我们的评价当真,一方面要学习承认自己越来越会落后于孩子,这是生命的规律,我们终究会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另一方面也需要去勇敢的面对自己的自恋受损的部分,看到自己局限性,欣赏自己有价值的部分,不理想化自己,也不过度理想他人,允许自己输给孩子,被孩子打败。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打败父母去除对父母的理想化的投射。

理想化的幻想破灭,才能让他们看到父母不过只是一个普通人的存在,不是什么都搞得定,也有不如自己的地方。

孩子才会放下对父母不切实际的期待,最后越来越相信自己靠自己也可以的,勇敢的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长出自信来。

写在最后:

作为活在2024年的你,能方便地通过直播、视频、公众号、书籍、APP,看到很多育儿知识、育儿方法。

问一问自己,所看过的那些(包括我所给的一些建议),是让你多了一些放松,一些明朗,还是多了一些焦虑,一些迷茫?

无论在你听来谁讲得再好,再正确,你可以听,可以吸取,但如果你此刻做不到谁讲的那样,那你能做到的就是眼下最对的。

有太多声音了,告诉你“作为家长要放松”,“作为家长不能焦虑,你的焦虑会害了孩子”,“不能对孩子发脾气,妈妈情绪稳定是孩子最好的礼物”……

可是如果这些声音聚积到你心里,使得你经常反省自己是不是焦虑了,是不是情绪不稳定了,是不是给孩子的回应又不到位了,这些声音就没帮到你,而反过来束缚了你。

只有刚柔并济,才能用巧劲,顺应上孩子的成长节奏。

0 阅读:0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