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高碑店市的农产品交易中心,每日近万人忙碌穿梭,从事着水果蔬菜、冻品海鲜等批发生意。于建成也是其中一员,这个操着东北口音的50岁男人,正和带着广东口音的圣女果批发商讨价还价。他熟练地拿起一颗圣女果,擦了擦,揪下根蒂扔进嘴里,随后精准地询问“筐皮咬下去是多少”,尽显行家本色。谁能想到,他曾有过一段跌宕起伏、令人唏嘘的人生经历。
于建成1974年出生于哈尔滨方正县农村,家庭贫困,母亲重病,日子过得异常艰难。寒冬腊月,他穿着单衣在村子里玩耍,鼻涕流老长,大姑心疼他,给他穿上不合身的呢子外套,那股温暖至今仍留存在他记忆深处。稍大些时,一次和亲戚捡柴,他被落在树林里,险些冻死,回到家却发现家人在做饭,没人去找他,委屈的他掀翻了饭桌。这些童年的经历,塑造了他坚韧又有些倔强的性格。
成年后的于建成,靠着自己的活络劲儿,在生意场上渐渐崭露头角。他结了婚,有了孩子,生活虽不富裕,却也充满希望。可命运的转折总是突如其来,1996年5月11日1时许,一场灾难降临到他头上。同村村民包某被抢劫杀害,警方认定于建成和李玉龙是凶手。据泛黄发霉的法院判决书描述,于、李二人认为包某常随身携带钱款,便用事先准备的木棒打击其头部,抢走3000余元后将其杀害,抛尸松花江边,赃款被二人均分挥霍。然而,案发近五年后的2001年3月8日,于建成才因涉嫌盗窃罪“落网”。
于建成坚称自己是被陷害的。原来,他因对征地赔偿不满意,得罪了人。对方请他吃饭,酒后他兜里莫名多了一部手机,他让妻子送回,对方却已报警。两天后,对方又声称丢了5000元钱,家人私了给钱后,他却因打架去派出所,被发现有案底而被抓。2001年11月1日,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他抢劫罪和盗窃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李玉龙同样被判死缓。于建成不服上诉,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可审理过程中,案件因补充侦查延期,最终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按检察院撤诉处理。但同年10月23日,该院再次判决,于建成仍被判处死缓,他再次上诉,依旧被驳回。
于建成在狱中度过了漫长的19年4个月零11天,其间减刑6次,共减刑5年1个月。刚入狱时,被判死缓的他对生活绝望,觉得生的意义不大,也不想好好“改造”。但一位狱友的经历改变了他,那位狱友坚持申诉,服刑6年后洗冤出狱,这让于建成燃起了希望,他决定积极改造,为自己的清白抗争。
在狱中,于建成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他参加交响乐团,吹次中音号。从没学过乐器的他,为了不被调离乐团又去劳动,拼命练习。集训时每天吹12个小时,私下还找角落接着练,上嘴唇都磨出了“茧子”,最终三个月学会了四十多首曲子。他还极具模仿天赋,东北二人转、赵本山小品里的唱段,他模仿得惟妙惟肖,黄梅戏、豫剧也不在话下,甚至跟着做过京剧演员的狱友学《智取威虎山》选段。此外,他还学会了电工和服装设计,为出狱后的生活做准备。
于建成心思活跃,善于钻研。他每天看《新闻联播》,读报纸杂志,紧跟时代变迁。看到电视里老师擦黑板麻烦,后排学生看不清,他就想设计电子黑板,还委托亲戚申请了专利,可惜第二年没续缴年费,专利失效。他还研究过自动叠药盒的机器和落纱机等,却因与外界沟通不便,许多发明未能成功申请专利。
2020年7月19日,于建成终于出狱,他将出狱视为新生。临近出狱的一年半时间里,他每天运动一个多小时,保持良好状态。出狱后,他努力适应社会,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开车。但有过案底的他,找工作四处碰壁。网约车司机资料审核不通过,应聘货车司机也因服刑经历被拒。
为了生计,他尝试各种营生。前妻给了他5万块钱,他和亲戚在老家方正县合伙经营果蔬生鲜超市,可因经营理念分歧,两个多月后退出,本金赔光。后来他去雄安新区,做过电工、修过路。看到工地务工人员吃饭的商机,他买小三轮卖早点和打卤面,一天能卖170多碗,还交了个女友。但发现对方未离婚有孩子后,他结束恋情和生意。
2021年9月,于建成前往牡丹江,和前妻的外甥合伙开果蔬店,试水社区团购。他眼光独到,第一单四川果冻橙就大获成功,没几天就卖光。为推销水果,他做起出镜主播,拍短视频,跑遍大半个中国采购特色水果。团购生意越来越好,一年多他就拿到10万元利润。2022年5月,在狱友的出资帮助下,他在北京合伙成立公司拓展团购生意,却不到5个月赔了四五十万。几乎同时,牡丹江的生意也惨淡下来,他来到高碑店。这里的水果资源和物流优势,成为他继续生活的契机。
在生活逐渐稳定的同时,于建成也在努力弥补家庭的遗憾。入狱时儿子才40多天,如今已大学毕业。他在狱中手工制作了一张“父子合影”,藏在枕头里,出狱后存放在文件袋。前妻为了孩子,经历两段婚姻,独自拉扯三个孩子长大。2022年底,于建成前往韩国探亲,一家三口近二十年后首次团聚。在韩国,他通过短视频平台找零活,给建筑外墙贴保温苯板,还和前妻一起接了长期贴苯板的活儿,日薪能超过2000元人民币。但尽管他试图重拾感情,可十几年的分离让他们在生活细节上产生了巨大差异,终究无法回到过去。
于建成还在为自己的案件申诉奔波。2024年8月,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受理他的申诉案件,12月16日却以不符合重新审判为由驳回。他又向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申诉,目前检察院已审查办理,将于今年4月答复办理进展和结果。
如今,于建成把生活重心放在新专利“一种新型机场行李车”上。灵感源于他往返中韩时在机场的所见,他看到年轻人和孩子坐在行李箱上被推着,想到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人也需要这样的便利。去年4月,他拿到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三个月后样品制作完成,还在大兴机场进行了测试。春节前,他买新电脑学画部件图,在短视频平台花20元设计产品logo,期待着自己的专利能投产,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
于建成的人生,因一场莫须有的罪名被彻底改变。19年的牢狱之灾,没有磨灭他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正义的追求。他在困境中不断挣扎、努力前行,期待着有一天能洗清冤屈,实现自己的“巨大成功”,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清白和能力 。他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持、抗争与重生的故事,在这个充满现实与无奈的世界里,他的坚持显得尤为珍贵,也让我们对正义和命运有了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