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什么要背刺盟友刘备偷袭荆州?
吕尘玄
2024-11-14 06:56:36
1.荆州的重要性
长江在古代堪称是一道天堑,难以逾越,是古能够阻拦古代几乎所有大军的天然最强屏障之一。荆州位于恰恰就位于长江上中游,是长江整体防线的龙头,一直以来在南方保持自方独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三国时期,荆州和江东一个占据长江以北,一个占据长江以南,只有同时占据荆州和江东,才能成功地独占长江天险。所以对于东吴来说,荆州是不可不得的要地。
因此,对于东吴来说,如果没有荆州,难以抵挡来自北方的进攻,同样难以向外发展,最后只能困死于江东,如同后期的蜀汉一样“疲敝”。
同时,东吴想要争霸天下,逐鹿中原,需要极大提升国力、财力。鲁肃曾对孙权说:“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而东吴三代领导人,都曾跨江入侵荆州,就是想把荆州据为己有。
2.盟友的作用与威胁
孙权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是在与刘备联合的基础上完成的,尽管在赤壁之战的过程之中,刘备因为自身的实力问题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但终究也算尽了自己的一份力。在随后进行的江陵之战中,刘备还担任了打援的任务,同时刘备集团在荆州的存在,也为江东西部边境的安全起到了一个缓冲作用,因此在江陵之战结束之后,孙权就把南郡南岸地区划给了刘备。不过站在孙权的立场上,认为自己是把这块土地“借”给了刘备。
其实当时孙权给刘备的地盘是非常狭小的,这也是孙权有意为之。之后,刘备迅速占领了荆州四郡,这使得东吴内部对于刘备集团的快速崛起感到了威胁,限制刘备集团发展的建议也逐渐在孙权耳边响起。
首先提出这个建议的是周瑜和吕范。《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刘备在前往京口会见孙权的时候,周瑜就提出扣押刘备的主张:“备诣京见权,瑜上书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智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之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三国志·吕范传》记载:“刘备诣京见权,范密清留备。”
周瑜和吕范的主张遭到鲁肃的强烈反对,《三国志·鲁肃传》注引《汉晋春秋》记载:“吕范劝留备,肃曰:‘不可。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权即从之。”
孙权采纳鲁肃的意见,无疑是非常正确的,“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三国志·鲁肃传》中这一段记载就证明了孙权的决策对曹操带来了多么大的冲击。
无疑,孙权的决定对于维护孙刘联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刘备集团能够在荆州地区立足,对于江东地区的侧翼安全也是个保证。因此,当孙权接受周瑜的建议,准备派兵向益州进军而遭到刘备拦截的时候,孙权也并没有做出什么强烈的反应。除此之外,孙权还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了刘备。虽然这不过是一场政治联姻,但目的也完全是为了维护孙刘联盟的稳定。不过,对于刘备集团的防范,对孙权来说也是很自然的,正如周瑜所说“刘备寄寓,有似养虎”一样,刘备的政治企图早已为天下所熟知,为了防止刘备向孙权占领的荆州地区渗透,孙权在周瑜死后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三国志·鲁肃传》记载:“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瑜士众四千余人,奉邑四县,皆属焉。令程普领南郡太守。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
不过,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刘备集团虽然一直在意图向益州方向发展,但并没有实际的行动,而孙权也正忙着在淮南地区与曹操交战,双方虽然各怀心事,却保持了表面上的平静。
但是这种相安无事的状况,在刘备集团占据益州之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取得了益州争夺战的胜利,占领益州,实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时,限制刘备集团的发展的声音再次在孙权集团内部出现。
这次提出意见的是吕蒙,《三国志·吕蒙传》记载:“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抚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从这段对话看,不但主战派的吕蒙,就连主和派的鲁肃都清楚地意识到与刘备的联合只不过是临时性质的。孙刘双方终究会因为荆州而反目。如果说之前孙权同意刘备占荆州是为了替江东制造一个战略缓冲的话,那么随着刘备集团实力迅速壮大,对于刘备集团的疑虑也逐渐提高,三国鼎立的复杂性在荆州问题上显现无疑。
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出使成都,索要荆州三郡。刘备以“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
为借口”予以拒绝。孙权大怒,迅速采用军事力量进行抢夺。
这场较量以刘备的退让而结束,不过荆州问题从此也就成为孙权心中的一块心病。从刘备的手中夺荆州完全控制在东吴的手里,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
3.意在荆州
东吴集团商议夺取荆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有着战略生存与发展的考量,二是关羽荆州军力发展带了威胁,三是双方往来关系上不断恶化。
关于荆州问题,孙刘双方几乎开战,矛盾已经很深。后来,孙权想让关羽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且不管是否有挟持人质的嫌疑,为子求婚无可厚非,但是关羽一句辱骂“虎女焉能嫁给犬子”可谓石破天惊,让孙权颜面扫地。孙权是雄踞江东的霸主,连天下第一势力曹操都被他打得落花流水,却让刘备三番五次耍弄,还被刘备下属关羽侮辱,内心早有消灭关羽的想法了。在关羽水淹七军后,关羽将三万俘虏放在后方,粮食不足竟然抢到了孙权的地盘上(魏使于禁救樊,羽尽禽禁等,人马数万,讬以粮乏,擅取湘关米),这也真是无法无天了。
孙权作为江东之主,守好并扩大集团产业是终极目标,而能威胁江东安全的是主要是水军,曹操的水军略胜于无,但关羽的水军具有较强的实力,始终是孙权的眼中钉。凡此种种,孙权在憎恨关羽的基础上,更增添了恐惧,几番衡量后便与曹操联手攻击关羽。《三国志·孙权传》记载:“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权内惮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
另外,孙权集团部队总司令人员更换,加速了对荆州进攻的步伐。建安二十二(公元217年)年鲁肃离世,孙权派吕蒙继任。吕蒙思路是与周瑜相像的,对于沿江防线主张一支部队驻扎江陵,一支部队进驻白帝,自己驻守襄阳,再派一支部队沿江游弋应援,如此布局,必然必须夺取荆州。在夺取荆州与徐州的问题上,吕蒙指出徐州容易攻占,但作为四战之地,利于骑兵,且需大量部队才能防守。而拿下荆州,全据长江,以己之长利于南而不利于北。
《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吕蒙)与关羽分土接境,知羽骁雄,有兼并心,且居国上流,其势难久。初,鲁肃等以为曹公尚存,祸难始构,宜相辅协,与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陈计策曰:‘今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权深纳其策,又聊复与论取徐州意,蒙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权尤以此言为当。及蒙代肃,初至陆口,外倍修恩厚,与羽结好。”
孙权非常认同吕蒙的观点,在与曹操江淮地区十年争斗没有显著效果后,发展重点由江淮地区转向了荆州,从关羽手中夺取荆州也就变成了孙权发展势力的重中之重。于是敲定夺取荆州的计划,待时而动。
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围困襄樊,曹操派遣左将军于禁前往救援。同年八月,天降大霖雨汉江洪水暴涨,关羽“水淹七军”,打败于禁、庞德,将曹军步骑兵三万多人全部捕获,押送到江陵,只留襄阳城未攻下。
此一战,领曹操、孙权皆惊惧不已。
鉴于荆州的巨大变化,孙权加快了进攻荆州的步伐。但是打击关羽担心自己一方损失过大,于是写信给曹操,请求讨伐关羽来效力(第二濡须口之战后,名义上投降了曹操)。曹操接受司马懿、蒋济等人的建议,以割让江南地区为条件,鼓动孙权袭击关羽的后方。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