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解释:心志闲适而少有欲望,心里安定没有恐惧,形体疲惫但不倦怠,因此真气调顺,各人随其所欲,都能满足自己的愿望。
2.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解释:任何不正当的嗜欲都不会引起他们注目,任何淫乱邪僻的事物也都不能惑乱他们的心志。无论是愚笨的、聪明的、或者是有才能的、能力差的,都能追求内心的安定,而不汲汲于外物的获得或丧失,所以能符合养生之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养生之道完备而无偏颇。
延伸:节制不必要的欲望,寻求身心的安定,才能符合养生之道。
3.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解释:圣人不是在生病之后才去治疗,而是在还没有生病的时候就进行预防。
延伸:多锻炼身体,好好保养自己,病来如山倒、祛病如抽丝,不要等到生病了才去照顾自己。
4.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
解释:阴阳是宇宙间的一般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纪,万物变化的起源,生长毁灭的根本,有很大道理在乎其中。凡医治疾病,必须求得病情变化的根本。
延伸:俗话说,中医治本,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草本中药、推拿、针灸等治疗方式,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5.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解释:随着阳气的增长,阴也不断繁荣。当阳气生发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被阴气所收藏。
延伸:阴阳既相克又相生。阳气足才能使阴液充足,滋养五脏六腑,保持生命的活力。
6.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黄帝内经·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解释:各种疾病,病人大多是早晨感觉神气清爽,白天安静,傍晚病情加重,夜间最严重。
延伸:岐伯说,这是四时之气使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7.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解释:违背了养生之道的根本规律,就会摧残人体的本元、毁坏人的身体。
延伸:人体是小宇宙,在大宇宙的空间里,小宇宙也要跟随着大宇宙的运行规律,正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8.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
解释:客主之气相得的就属平和,不相得的就要生病。
延伸:只有使身体阴阳平衡,才能不会生病。
9.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解释:沉溺一时的快乐,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年过半百就衰老了。
延伸:千万不要因为年轻,而无休止的去放纵欲望,也不要熬夜,起居作息规律,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10.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解释:春夏养阳,以养阳之生长;秋冬养阴,以养阴之收藏。
延伸: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要顺应自然去养生。
11.喜伤心,恐胜喜;怒伤肝,悲胜怒。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解释:喜能伤心,恐惧能抑制喜气;发怒伤肝,悲伤能制怒气。
延伸:过度的喜乐,损伤心神。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一个人愤怒时,会导致心率不齐、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等。而人悲伤时,呼吸频率下降,可以致使情绪稳定下来。所以“悲”可以制“怒”。
阴杀阳藏,阳杀阴不生而已。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