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纵观世界艺术史,
没有哪门艺术像中国佛教造像
那样执着于表现微笑,
而又那么精彩纷呈。
当你站在佛造像前,
无论你是否信仰它,
抬眼凝视都会被它的拈花微笑所打动。
那微笑像是在倾诉着什么,
似一种无形的风,吹拂心灵,
涤荡了世间种种烦恼。
这是中国最美的微笑,
也是东方最美的微笑!
两汉时期,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佛教造像艺术也随之落地中华。人们用石雕、彩(泥)塑、木雕、铜铸、瓷塑、绣像、缂丝、干漆夹苎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佛造像艺术之美。
山东青州龙兴寺北齐思维菩萨像局部
在中国历代工匠的创造中,佛造像拥有庄严和谐的美感,所有外在的形式都是服从于内在的表达,超脱、安宁、和谐,也寄托着历朝历代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
佛陀微笑,口出五色光的因缘,有五:
北魏 东魏 菩萨像局部
一、欲令人有所问,因所问有益故。
佛陀面露微笑,会引起身边众生的注意。因为好奇,大家就会主动发问。因为佛陀微笑,是为了利益众生,为众生说法。
山东博兴龙华寺北魏蝉冠菩萨像局部
二、恐人言佛不知笑故。
长期没有笑容,会令大众觉得奇怪。误以为佛陀失去了欢喜微笑的能力。为了不令众生造成恶业,所以佛陀微笑。
供养菩萨 云冈石窟 北魏中期
三、为现口中光故。
因为微笑,众生才知道佛陀口中放光,才能有机缘,见证、体悟佛陀的殊胜。
北魏 东魏 菩萨像局部
四、笑诸不至诚故。
十方三世,佛陀徹见无遗。有众生以为可以蒙骗过关,哪知一切明显异常。佛陀也不说破,只是微笑感叹。
北齐 背屏式佛三尊造像主尊像
五、笑阿罗汉守空不得菩萨道。
因阿罗汉著于人空,堕于空见。不知更有菩萨道,唯一佛乘,因此佛陀露笑。
北齐 佛立像局部
古代中国佛教徒在遵循佛教经典思想的基础上,指导工匠大胆尝试,以概念化的处理手法,创造出为气韵、为形神表达的汉地佛造像艺术。无论是造型,还是线条的处理,都遵循传统绘画中白描的方法,讲究节奏和笔意,具有非常的绘画性。
【尊贵婉约】
龙门石窟卢舍那说法佛的微笑
初唐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龙门卢舍那是公认最美的大佛,以神秘微笑著称。该洞窟龛制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一铺九尊式组合,窟内壁面装饰浮雕较为繁密。主像高17米有余,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者.当我们放任视线游弋九尊造像之间,会不知不觉被主佛吸引,自然的将目光停落在她的微笑,于是我们发现这个微笑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
立于佛前,人感受自己的渺小,众生由下而上仰视大佛,与之视线相接之前,先一步看到和感受到的是大佛口唇间的微笑,真是一种熨帖人心的安排。此外,奉先寺石窟居于龙门山的半山腰,人们前来朝拜瞻仰大佛,必须先通过曲折狭窄的石阶,经历了登山的疲惫来到佛前的平台,空间豁然开朗,巍然伫立的大佛那微笑的面容,使跋山涉水而来,对佛有所诉求的信众倍感温馨与鼓舞。这种欲扬先抑的效果,使其宗教功能与精神力量得到强化。
【威严劲健】
云冈第20窟禅定佛的微笑
云冈第20窟,佛装三世佛,北魏
第20窟是云冈石窟最辉煌之作,窟内壁面装饰繁密。主像高13.7米,具有印度犍陀罗浑硕健壮的艺术风格。大佛气宇轩昂,劲健的微笑透露出咄咄逼人的帝王气象。
云冈石窟
壁面浮雕以及佛衣衣纹虽然富于变化,但都趋于平面,使得我们很自然会将目光停落于头部,体感和精致的面庞使得主佛的微笑表情成为整窟中心。
【通彻投契】
资中东岩拈花佛的微笑
资中东岩2号窟拈花佛,南宋绍兴年间
该窟一龛两像,一佛一弟子,佛是释迦牟尼,弟子是迦叶。该造像的造型特点均为主题服务。大佛目光下视,抿细的嘴唇和嘴角的笑意尽藏玄机,是一种通彻投契的微笑,与举花的手姿相呼应。如此精美的“拈花微笑”石雕造像在中国石窟中极为罕见,微笑是此窟的主题。
宋代禅宗受到推崇,佛教从出世转为入世,世俗化也成为造像艺术最为显著的特征。另外程朱理学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得当时的艺术形式追求空灵、含蓄、自然、和朴实无华,微笑也显得平淡而微妙。
【超逸淡静】
安岳卧佛院涅槃佛的微笑
安岳卧佛院第3号释迦涅槃造像,摩崖造像,盛唐
巨佛身体扁平,疏朗的衣纹线形成汇集趋势牵引视线,突出光润的脸部,身躯僵直平板,没有扭转动势,塑造显得羸弱,却反衬出方圆的脸庞和唇边微笑的盎然生机。微笑,这一微小的动势,像一颗石子,激起一排排围绕着它的衣褶弧线,涟漪般荡漾开来,搅动全场。
该像成于盛唐,高度繁荣的社会,艺术气氛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佛教造像同样富于激情和感染力。卧佛头身比例8:1,符合中国古代绘画中卧式形象的要求,“秀骨清像”风格尤甚,给微笑平添东方风韵。距地5米,长22米的规模,给人的震撼是惊人的,如此巨制刻在崖壁上,一般不会精雕细琢,很难有精彩的作品。但此像却运用概括粗犷的手法,通过巧妙合理的布局和节奏感,显得自如传神。
【明朗永恒】
诸城卢舍那大佛的微笑
诸城卢舍那大佛头,高1.32米,北朝
造像虽然仅存头部,但其微笑的表情仍然极具感染力,因为微笑表现十分精彩,被誉为“东方第一笑佛”。这个微笑具有永恒的特质,是常驻的笑意,没有时间性,这是雕刻里难度最大的课题,他必须克服任何雕刻都难以超越的表情的时间性。
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选择的时间点是将要笑的瞬间,因为留有余地,所以微笑成为永恒。而这座笑佛是很明确的笑的状态,能够保持不累和负担的感觉,是非常难得的,难度也更大。
【慈爱欣悦】
敦煌莫高窟第275窟弥勒菩萨的微笑
敦煌莫高窟第275窟西壁彩塑,交脚弥勒菩萨像,北凉
弥勒菩萨为木骨泥塑彩绘高浮雕,健硕浑厚的体态具有明显的犍陀罗风格,是此窟的中心。精致的面部刻画,收敛下视的目光,外展的嘴角,都使微笑的表情得以突出,外披天衣的滚边和花纹形成的两道直线,与视线交汇于口鼻部位,又使微笑的表情得以强调。
观众处在四周的悲痛的壁画现实中,有意无意地能从佛陀的安静微笑中获得慰藉,这是一股无形的艺术力量。
【悲悯拔苦】
不空羂索观音菩萨的微笑
大足北山第136号转轮经藏窟不空羂索观音菩萨像,南宋
此尊观音造像形象写实,是一位世俗中年轻美丽的女性的观音菩萨形象。脸颊丰腴,还有点双下巴,神态气质完全显示为“人性”而非“神性”。
大足石刻转轮经藏窟
背光的弧面以及观音的身体都略前倾,使得造像面部大致垂直于观者仰视的视线,最大面积迎接观者的目光,使其笼罩在一种关照和亲切的基调,世俗化的形象配合微笑,更是强调了这种关怀的意味。
【幡然彻悟】
青州龙山寺窖藏出土思维菩萨的微笑
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思维菩萨像,北齐
青州菩萨像因为是窖藏出土,造像原来所处的形式布局荡然无存,我们无法欣赏,只能将目光视线集中在塑像上,这样反而更较容易感受的微笑的情感和形式魅力。
从造型看,造像身上没有衣纹线,突出了身体的边缘线,也使脸部的精致刻画得到烘托和凸显,微笑尤其突出。在尺寸和空间气氛的营造方面:不足1米的高度尺寸,比正常人要小的多。神的威严荡然无存,微笑显得人情味十足。彩绘方面,残存的色彩告诉我们,它们曾经涂金施彩,微笑因为这些色彩而显得更有温度。
【天真烂漫】
甘肃天水麦积山第123窟童女的微笑
甘肃天水麦积山第123窟童女像,彩绘泥塑,西魏
有学者曾说:“在麦积山,我一走进狭小的123窟,立即被其中的泥塑——特别是那个一米来高的女童的美所吸引,或者说我发现了前人对美的杰出的创造。”
关于这位女童,据记载是受佛祖指派去问候维摩诘病情的一位女童子,她那异常生动的塑造,自然生动纯真的微笑极具感染力,眯细的眼睛和收敛的目光,夸张的领口弧线对微笑的动势起到明确的强调作用。114厘米的身高,与真实的小孩差不多,十分生活化,观之如见真人,倍感亲切。另外,泥塑加彩绘的形式也给微笑平添温度。
【洗炼欢欣】
云冈第34窟西壁飞天的微笑
云冈第34窟西壁佛龛北侧上隅飞天,北魏
这是一个飞动着的女子形象,面带微笑,面容清瘦,身材修长,腰肢纤细,高髻,上身着短衫,下身着长裙,双足收敛,裙尾裹足,飘展如翼。
一片欢腾之中,飞天的微笑反倒显示出沉静和内敛,若即若离,既与喜悦相应,又不使活跃的气氛过于喧闹。因为此组浮雕对于整窟的布局仅起到辅助性的作用,起到烘托气氛,交代情景之用,尺寸不大,所以表现的概括而洗炼。
更多佛造像的微笑
东魏 背屏式佛三尊造像 主尊像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坐像 宋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
铜佛头 宋
东魏 背屏式佛三尊造像 右胁侍
北齐 背屏式佛三尊造像右胁侍
北齐 背屏式佛三尊造像左胁侍
山东青州龙兴寺北齐思维菩萨像局部
山东博兴龙华寺北魏蝉冠菩萨像局部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微笑面对一切厄困
怎么卖的?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