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疑似因蔬菜短缺研发智能农场。
根据韩国日报12月9日报道,韩国农村发展局已经完成了智慧农场科研楼的建设,旨在推进专用作物的标准化生产。这一举措的背后是近年来韩国面临的蔬菜短缺问题。
今年夏天异常炎热,农作物种植环境日益恶化,尤其是那些对环境变化敏感的特种作物,更是面临着减产和品质下降的问题。今年夏天韩国的气温比往年高出许多,这导致了农作物种植环境的恶化,特别是那些需要露地种植的特种作物,如人参、草药等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据韩国特种作物农场代表崔勇七介绍,他们曾经种植了480000坪的土地,但由于气候变化,现在只能种植约100000至120000坪。这种减产不仅影响了产量,还导致了产品质量的下降。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韩国农村发展局决定建设一座特种作物智慧农场生产标准化科研大楼。这座大楼的总投资达到了64亿韩元,位于阴城郡国立园艺草药科学研究所。科研大楼的核心设施是"数据农业实验室",这个实验室通过精确控制光照条件、温度和湿度进行各种实验,以找到最佳的栽培环境。
对于用作药品、化妆品等原料的特种作物来说,成分的均匀性至关重要。因此,开发出一种能够精确控制生产环境的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韩国农村发展管理局人参特殊生产部经理tmad上表示,应用智能农场技术和基于数据的生产模式的优点是能够精确生产具有我们想要的成分和质量的食品和药品原材料。
目前,智能农场正在对五种需求量大的作物进行研究,包括缬草和草履虫。这些作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还能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尽管智能农场的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但韩国农村发展局已经制定了明确的目标,他们计划在3到5年内实现技术的商业化,以便广大农民能够应用这些先进的生产模式。
韩国药用作物和农业研究员Kim Yong-gu表示,我们可以通过优化使用第一代温室、玻璃温室、废弃工厂和其他未得到很好利用的设施,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可行性。
记者称:智能农场的建设不仅有望,解决韩国当前的蔬菜短缺问题还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韩国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竞争力。此外这项技术还可以帮助农民减少对传统种植方法的依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