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28号凌晨3点42分53秒,相当于400颗原子弹的能量,从地球的深处释放了出来。
当这股力量延伸到地球表面时,唐山大地震发生了。地壳运动一下,24万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家破人亡,整个城市化为废墟!
人类在大自然的力量之前如此的渺小,但是我们并不认输,即使不能战胜,中国人民也要竭尽自己的全力,与上天全力一搏!
在唐山大地震中,中国工人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唐山的开滦煤矿,一万多人,只牺牲了17个人。开滦煤矿的工作人员,还成功营救出了一千名困在矿井地下的煤矿工人。
即使在今天,矿难营救也是世界难题,开滦工人是如何创造出了这样的奇迹?
地震之前半年,唐山地区就接连不断的出现微小的地震。普通人感受不到,但是作为煤矿单位的感受很明显。
当年国务院就下发了1974(69)号文件,要求华北地区重点预防地震,当时的专家预测可能会有5到7级的地震。
唐山作为地震带上的城市,矿务局特地给开滦煤矿配备了专业的地震办公室,每个厂矿都有四五名地震检测员,一共11个检测点,遍布整个煤矿。
一开始各个单位都对此十分的不重视,觉得这是个“废物”单位,是地震办公室主任王建功,一个一个的下矿里督促,“逼着”他们把地震检测室都配备上。
地震之前四天,王建功刚刚去省里参加了地震会议,他把矿上11个办公室收集的资料的都交了上去,专家预测七月底,唐山会有5级以上地震。
当时他还在省里开会没回来,就接到了矿上技术员马希融的电话。对方告诉他说唐山地壳活动极其异常,地震点很可能就在唐山!
提前预报地震,拯救全矿一万多人姓名的马希融,是矿上测量处的技术员。他多次打电话给王建功汇报,心急如焚。
马希融表示自己要把资料交给王建功,王建功知道事态紧急,告诉他说不用上交资料,马上直接联系省里的地震局。
王建功这边还没见到领导,没等到批示,地震就来了。地震来了,还开什么预测地震会,王建功马上往矿上赶。
幸好之前整个矿上都提前做了防震加固,所以煤矿没有坍塌。但是地震一下,井下断电,只能靠头盔上的电灯照明。
最危险的是通风口停了,工人们很快就会因为窒息被困死在里面。还好之前地震办公室的人,让工人们在墙壁上,画了极大的箭头,指示着风井的位置。
可是不等他们往风井走,井下就开始漏水。水源开始急速上涌,只要40分钟就能够淹死所有人。没有通风,矿井里的有毒气体不久也会毒死人。
正是知道通风的重要性,当时通风科的科长丢下了自己的亲人,在余震中冒着生命危险赶去矿上,在断电的情况下,和工人们用双手转动绞车通风,为井下的工人争取逃生时间。
这个时候工人怎么能不慌。如果一旦出现了踩踏,拥挤,那么后果不堪设想。碰巧那一天,矿上所有的机关干部也都下井劳动,副矿长老贾也在其中。
老贾是一名老兵,他从小抗日,长大抗美援朝,他的心理素质十分强大,并且擅长带领队伍。他马上告诉井下的一千多名工人,一定能逃生,不要慌乱。
到了逃生的出风井,他规定妇女先上,新工人在后面,接着是老工人,机关人员包括老贾自己都站在最后面,等工人走了再走。
而在另一处的井下,水已经淹没了工人的们的下半身。这个时候原本在地面已经安全的罗履常,主动下到了井下。
他身为技术员,带着地面上的工人,还有二十多盏灯组成了一个救援队。当时工人们最大的困难是迷路,所以走的十分分散。
罗履常利用自己的对矿井结构的了解,开始走到各处搜救工人,为他们指路。水已经淹没了他的腰部,他也没有放弃。
在大部队撤离之后,罗履常又独自下井检查,找到了5位因为晕倒和摔倒被困在井下的工人。记者问罗履常为什么对救工人如此执着。
罗履常回答说,他跟工人们有很深的阶级感情。罗履常出生在越南,读完大学后再新加坡的银行工作,是一位妥妥的国际精英。
新中国成立后,他想着回来建设祖国,却遇上了社会特殊时期,因为成分不好,被下放到了矿上来劳动。
在这里罗履常的经济学知识一点也用不上了,本来十分失落的他却被矿上的工人们感动了。在矿上没有人因为成分歧视他,欺负他。
工人们对他都非常的亲切,十分的照顾,知道他是知识分子,干活的时候经常给他帮忙。罗履常觉得自己的心被温暖了。
他不再失落,决定既然当了技术员,就认真干!他把井下的地形记得十分牢固,将通风系统保养的很好,遇到了地震,罗履常做的一切都没有白费。
当时的矿工们回忆,当时矿上没有人贪生怕死,也没有人抢着逃跑。罗履常说他到泵房去查看情况,工人们没有一个逃走的,都在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泵房。
当时很多人不知道是地震,还以为是打仗了。先爬上地面的工人们,第一件事就是回身去捞身后的人,大家作为一个集体,守望相助。
开滦奇迹是地震办公室的防御工作到位,工人们英勇有序自救达成的奇迹,对后人的地震预防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40年前唐山大地震,开滦矿工靠什么绝地重生
《幸存者说:唐山警示录续篇》(刊载于《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16年7月号)
2016-07-28 来源:上观新闻
《北京纪实-档案》 20160107 唐山 23秒后的生死大营救
来源:央视网2016年01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