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猛将李仕福,拥兵数千战功累累,安庆保卫战为何临阵脱逃

元月评历史文化 2024-10-03 03:27:55

1861年6月,安庆城北的赤岗岭战火连天。太平军猛将李仕福率领的精锐小右队已被围困月余,粮尽水绝。就在这危急时刻,一个足以改变战局的决定在李仕福脑海中酝酿。他究竟会如何抉择?这个决定又将如何影响太平天国的命运?

从无名小卒到战场虎将

李仕福,这个名字在太平天国的历史上并不算显赫。但在那个刀光剑影的年代,他可是实打实的一员悍将。出身广西的李仕福,跟着陈玉成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要说他在太平军中的地位,那可不是盖的。除了刘玱琳这个头号猛将,就数李仕福最受陈玉成的器重了。

不过,李仕福这人吧,有点儿"有勇无谋"。打仗时横冲直撞,倒是挺厉害的。但要说动脑筋嘛,就差那么点儿火候。就拿三河镇那场仗来说吧,陈玉成让他去夹击清军,结果这哥们儿愣是没按时到位,害得主力险些吃了大亏。

说到1861年的安庆保卫战,那可真是太平军的生死存亡之战。当时的形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压力山大"啊!清军的曾国荃把安庆围得水泄不通,太平军是进退两难。陈玉成带着李仕福他们来解围,可惜棋差一着,把主力一分为三,这一步棋,直接把李仕福他们推向了绝境。

一步走错,满盘皆输:陈玉成的致命决策

哎呀,说起这事儿,就不得不提陈玉成那个"神来之笔"了。当时啊,陈玉成看形势不妙,想着要去桐城找援兵。但是呢,他又不想放弃已经占领的地盘。于是乎,他就来了一招"化整为零"。

你们猜怎么着?他把自己的主力分成了三拨:一拨留在菱湖,守着太平军的"粮仓";一拨跟着他去找援兵;还有一拨,就是咱们的主角李仕福带领的小右队,被派去守赤岗岭。

这赤岗岭啊,说是个战略要地,其实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地形险峻,是挺好守的,但是呢,缺水少粮,而且补给线老长。陈玉成临走前拍着胸脯保证,说最多半个月就回来解围。李仕福他们一听,心想:这还不简单?守他半个月就是了。

可谁曾想,这一等啊,就等出事儿来了。陈玉成前脚刚走,清军后脚就来了。李仕福他们被围在山上,那叫一个进退两难。清军的鲍超也不是吃素的,一看硬拼不行,就改打"持久战"。架起炮台,天天轰山头,把李仕福他们炸得是晕头转向。

日子一天天过去,粮食见底了,水也快喝完了,援军却迟迟不来。李仕福和其他几个将领开始急了。他们心里大概在想:这陈玉成该不会是把我们给忘了吧?

绝境中的抉择:猛虎还是绵羊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右队的处境越发艰难。李仕福站在山头,望着远方,心里五味杂陈。他回想起过去的辉煌战绩,又看看眼前的困境,不禁苦笑。

这时候,清军派人来劝降了。说是只要放下武器,保证活命。李仕福和其他几个将领犯了难。降还是不降?这可是个要命的问题。

有人说:"咱们好歹也是太平军的精锐,怎么能向清狗低头?"

另一个接茬:"可是再不投降,咱们就要饿死在这山头上了!"

李仕福听着这些争论,心里也是一团乱麻。

就在这时,第一垒的刘玱琳站了出来。这位硬骨头猛将一拍胸脯,说:"死就死吧,凭啥要跪着生?"这话一出,李仕福心里更乱了。

他开始回想自己的一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到现在陈玉成手下的得力干将,他付出了多少努力啊。难道就这么结束了吗?

但是转念一想,如果投降,那他这辈子的功劳岂不是都白费了?更别提以后会被人戳脊梁骨,说他是个叛徒。

李仕福望着山下的清军大营,又看了看身边饥肠辘辘的兄弟们。他知道,是时候做出选择了。

生死一线:太平军精锐的最后时刻

1861年6月8日,这个日子注定要被写进历史书。赤岗岭上的气氛紧张得能掐出水来。李仕福和其他几个将领聚在一起,商量对策。

"兄弟们,"李仕福开口了,声音有些沙哑,"咱们的粮食已经见底了,水也快喝完了。援军迟迟不来,怕是凶多吉少啊。"

一个年轻点的将领急了,"那咱们就这么等死吗?"

李仕福摇摇头,"我觉得...咱们可以考虑投降。"这话一出,周围顿时炸开了锅。

"什么?投降?"朱孔堂瞪大了眼睛,"李兄弟,你没发烧吧?"

贾仁富也插嘴道:"就是啊,咱们可是太平军的精锐,怎么能向清狗低头?"

李仕福苦笑一声,"兄弟们,我知道这个决定很难。但是你们看看咱们现在的处境,再这么耗下去,怕是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了。"

就在这时,刘玱琳大步走了过来。这位硬骨头将领一脸决然,"我刘玱琳宁死不降!李仕福,你要是想当叛徒,我管不着。但是别想拉上我!"

李仕福被这话刺痛了,但他还是强压怒火,"刘兄弟,我知道你忠心耿耿。但是你想想,咱们死在这里,对太平天国有什么好处?活着才有希望啊!"

刘玱琳冷笑一声,"希望?投降之后你还指望有什么希望?李仕福,你可真是想得美!"

争论越来越激烈,小右队几乎要分裂了。就在这时,清军的炮声又响了起来。轰隆隆的炮声中,李仕福突然站了起来。

"够了!"他大喊一声,"既然大家意见不一,那就各自做决定吧。我李仕福决定投降,谁愿意跟我走,就跟我走;谁想死战到底,我也不拦着。"

这话一出,场面顿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看着李仕福,有人眼中充满失望,有人则露出了赞同的神色。

就这样,小右队分成了两派。李仕福带着朱孔堂、贾仁富等人,决定向清军投降。而刘玱琳则带着一小撮死硬分子,准备死战到底。

第二天一早,李仕福带着投降的人马走出了垒墙。他们放下武器,跪在地上,等待清军的处置。李仕福心里忐忑不安,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生还是死。

而另一边,刘玱琳带着剩下的人马,趁着夜色突围。他们像疯了一样冲向清军的包围圈,誓要杀出一条血路。

就这样,曾经威风八面的小右队,在这一天彻底瓦解了。

写在最后

李仕福的投降,像一块巨石,砸进了太平军的阵营。那些曾经崇拜他的小兵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的英雄,就这么跪在了清军面前?

然而,命运就像个爱开玩笑的老顽童。李仕福以为投降能保命,结果清军根本没打算遵守承诺。鲍超一声令下,近3000降兵被屠戮一空。李仕福,这个曾经的太平军猛将,就这样成了历史的尘埃。

再说刘玱琳,这个硬骨头突围是成功了,但最后还是栽在了清军手里。他被押到安庆城下,活活肢解。这位宁死不屈的汉子,用自己的方式谱写了生命的最后一章。

回头再看陈玉成,他的那招"化整为零",简直就是自掘坟墓。一万多精锐就这么没了,太平军的元气大伤。这场仗,不仅输掉了安庆,更葬送了太平天国的未来。

5 阅读:473

元月评历史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