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早退和晚退养老金差别大的成因解析!

帮兄聊职场 2025-02-22 09:54:59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照国发(2015)2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机关职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开始缴纳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都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组成部分。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缴纳养老保险以后,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1992年1月1日开始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从201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改变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缴纳养老保险的历史。因此2014年10月1日被大家称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

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在2014年9月30日之前办理退休的人,仍然按照原来的规定办理退休,退休金是按照本人退休前一个月基本工资和工龄的比例计发,再加上本人岗位、职务补贴津贴标准,就是每月所领取的退休费。退休费是由原单位支付,社保部门代发。这部分人被大家称为退休“老人”。

在2014年9月30日之前参加工作,在2014年10月1日以后办理退休的人,处于新老退休制度的衔接过渡期,养老金是按照新老办法对比计算。之所以要采取新老办法来对比计算,主要的目的就是保低限高,确保工作人员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养老金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同时也防止养老金与过去相比差距过大。

凡是在过渡期办理退休的人,被称为退休“中人”。退休中人,顾名思义,就是养老保险制度衔接过渡期退休的人员。按照时间来还分,分为十年过渡期期间的退休中人,十年过渡结束后的退休中人等。

十年过渡期的退休中人,是指在2014年10月1日到2024年9月30日期间办理退休的人员,养老金是按照新老办法对比计算,老办法计算的养老金低于新办法计算的,按照老办法计算的执行;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高于老办法计算的,按照新办法计算的执行。

但是新办法计算高于老办法的部分,并不是完全按照计算结果计发,而是设置了一个十年过渡期。即第一年,2014年10月到2015年12月退休的人,新办法高出老办法的部分计发比例为10%;第二年,2016年1月到12月退休的人,计发比例为20%,以此类推,到2024年1月到9月30退休的人,计发比例为100%。

设置十年过渡期的目的是为了保低限高。从这十年办理退休的实践来看,保低的目标已经实现,不管是哪一年退休的中人,养老金都会高于2014年9月30日之前办理退休的老人,越往后的退休的人,养老金的差距越大。

虽然采取了限高的措施,但也存在早期的退休中人与晚退休的中人相比,养老金差距也比较大,在同等职务职级和专业技术职称,同等工龄的情形下,早退和晚退的养老金相差数千元,养老金差距过大,不但在退休老人,就是在退休中人也产生比较大的热议。

那么导致退休中人养老金差距过大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是十年的过渡期的计发比例导致。按照十年过渡期的计发比例,第一年退休的,新办法高出老办法的部分人,计发比例为10%。比如新办法高出老办法是1000元,按照计发比例只计发100元;第二年退休的计发比例为20%,假如新办法高出部分是1500元,只按照300元计发。而在2023年的退休,计发比例是90%,就可以计发1350元,比2015年退休的高了1250元。

二是老办法高出新办法部分的基数不断扩大。新办法高出老办法的这个数字,是一个变数,并不是每一年退休的都是只是高1000元,有可能会高出2000元或是3000元,甚至4000元以上。主要的原因是随着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增加,个人账户养老金要增加,职业年金要增加。

三是养老金计发基数的增长。在这十年过渡期期间,养老金计发基数的增长是比较快的。以重庆市为例,2014年养老金计发基数只有4000多元,到了2023年养老金计发基数接近6000元。养老金计发基数的逐年增加,越往后退休的养老金计发基数越高,新办法高出老办法计算的部分就会更高。

综上所述,在十年过渡期退休中人的养老金,晚退和早退导致的养老金差距比较大,主要原因就是三点。一是新办法高出老办法部分的计发比例逐年提高;二是新办法高出老办法部分的基数不断提高;三是养老金计发基数不断提高。

2 阅读:587
帮兄聊职场

帮兄聊职场

与大家分享职场社保知识,是解决专业问题的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