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港媒爆料,2024年,也就是曾志伟71岁生日的时候,筹得360万经费。今年经费大涨筹得600万。
曾志伟选择将生日宴筹集的善款捐给寺庙(如杭州地藏禅寺),而非其他慈善机构,背后有着个人信仰、文化传统、现实考量和社会形象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
1. 佛教信仰与个人修行
(1)曾志伟的佛教倾向
香港娱乐圈普遍受佛教文化影响,许多艺人(如刘德华、王菲、张国荣等)都有佛教信仰或亲近佛教。曾志伟晚年更频繁参与佛教活动,符合“晚年修佛”的常见模式。
佛教强调因果业报、行善积德,捐赠寺庙被视为积累福报的重要方式,尤其适合曾志伟这样经历丰富、希望“消业”的公众人物。
(2)地藏菩萨的特殊意义
杭州地藏禅寺供奉地藏菩萨,在佛教中代表“救度亡灵”和“孝亲报恩”。曾志伟以亡妻朱锡珍(2020年病逝)名义捐赠,暗合佛教“功德回向”的传统,即通过建寺、供僧等方式超度逝者。
2. 纪念亡妻与家庭情感
(1)对朱锡珍的弥补
朱锡珍生前与曾志伟长期分居,独自抚养子女,晚年才回国团聚,但不久后因癌症去世。曾志伟多次公开表达对家庭的亏欠,以她的名义捐建寺庙,既是对亡妻的纪念,也是一种情感补偿。
类似案例:周润发捐建“发叔纪念亭”纪念父亲,刘德华以父母名义供僧。
(2)子女的参与
曾志伟的子女(如曾宝仪、曾国祥)支持这一慈善方向。曾宝仪本身对灵修有兴趣,可能进一步推动家族通过佛教慈善表达对母亲的追思。
3. 香港娱乐圈的慈善传统
(1)佛教慈善的社交属性
香港艺人常通过佛教活动维系人脉,如梅艳芳、张国荣的纪念法会均由圈内佛教徒组织。曾志伟的生日宴本质是“慈善社交”,既能募款,又能团结同行(如古天乐母亲、高海宁等出席)。
相比直接捐给红十字会等机构,寺庙捐赠更符合娱乐圈“低调积德”的偏好。
(2)TVB的佛教背景
TVB高层及艺人普遍亲近佛教(如汪明荃、黎耀祥等),曾志伟作为总经理,选择佛教慈善也符合公司文化。
4. 现实考量:资金透明与项目可控
(1)寺庙修缮的明确性
捐款用于古刹重建(如地藏禅寺),资金流向清晰(建材、佛像、僧舍等),比扶贫、医疗等项目更易监管,避免争议。
曾志伟近年多次捐建寺庙(如2023年生日宴筹款360万也用于佛教项目),说明他更信任这一模式。
(2)内地政策的适应性
在内地捐赠宗教场所,需与官方认可的佛教协会合作,程序规范,不易踩红线。杭州作为佛教文化重镇(灵隐寺、净慈寺等),项目更易获批。
5. 社会形象管理
(1)平衡争议历史
曾志伟早年因绯闻、酗酒等争议缠身,晚年转向佛教慈善可软化形象,符合公众对“浪子回头”的期待(类似成龙通过慈善淡化负面新闻)。
佛教的“慈悲”标签有助于塑造“德艺双馨”人设,尤其适合TVB高层身份。
(2)强化“家族慈善”品牌
通过固定模式(生日宴+寺庙捐赠),形成个人慈善IP,未来可能发展成家族基金会,提升社会影响力。
不平则鸣
因为坏事干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