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日本鬼子最怕的中国十大将军,分别都是谁

怪识历史 2023-12-09 08:13:43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沉痛的苦难。

然而,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中国人民并没有低下自己的头颅,四万万华夏儿女万众一心,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组成了新的长城。在亿万中国人民之中,甚至涌现出了十位让日本侵略者望而生畏,感到胆寒的十大将军。

那么,让日本侵略者感到恐惧的十位将军,分别都是谁?他们在抗日战场上有着怎样亮眼的表现?他们的人生,能够给今天的我们怎样的历史启示?

第一位:陈赓

1937年9月4日,是陈赓生命轨迹的一个重要日子,这一天他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的旅长。从那一刻起,他扛起了保卫家园的重担,毅然决然地率领部队渡过了黄河,向着山西的深处挺进。

在那片土地上,他和他的士兵们展开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战斗,他们夜袭井陉、旧关的长生口,设伏娘子关南部,歼灭了敌军的重要部队。在每一次战斗中,陈赓都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决心,被日军称为“娘子关之鬼”。

1942年7月,太岳纵队在他的指挥下发动了沁源围困战,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他们凭借坚韧不拔的斗志最终占领了沁源。而到了1945年,陈赓的名字在中共七大上被载入史册,成为党的领导核心之一。

第二位:韩先楚

日军忌惮的第二位八路军将领,就是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被杜聿明称赞为“旋风将军”的韩先楚,抗日战争期间,韩先楚被日本称为“好战将军”。

1937年8月,韩先楚荣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的副团长(团长为徐海东)。在那场震撼心灵的平型关之战中,由于天降横祸——山洪暴发,688团落后于主力,却被命令驰赴大营附近的公路,英勇阻截侵略者的日军。

在那里,他们英勇无畏,击毁了二十余辆敌军汽车。随后的1938年春,韩先楚升任为第689团团长,参与了激烈的晋东南反“六路围攻”战役及长乐村的战斗。那一年的夏天,韩先楚带领他的部队南下,攻克了威县,破灭了伪军的一个军部和一个师,为革命事业开辟了新的根据地,继而南下至冀鲁豫地区。

从1939年起,他历任115师344旅的副旅长、代旅长。到了1940年,韩先楚又成为了新3旅的旅长,并兼任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的司令员,在这期间,他带领着他的部队与129师协同作战,共同在邯长公路上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破击战。

1941年,韩先楚回归延安,进入军政学院和军事学院深造,并同时担任115师教导第7旅的旅长。1943年的夏天,他前往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担任一大队的大队长。到了1945年,韩先楚以正式代表的身份,出席了中共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标志着他在党和军队中的地位及成就。

第三位:薛岳

日军害怕的第三位将领,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创造了“天炉战法”的薛岳。由于薛岳凭借此战法消灭了大量日军,因此日军一度称薛岳为“中国的麦克阿瑟”。

在1937年的夏日,6月2日,贵州省的政坛上迎来了一位新的力量——薛岳,他在庄严的仪式中宣誓成为代理主席。这个时期,也是抗日战争的烽火纷扰之时。薛岳,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官,投身于淞沪、徐州、武汉和长沙的激战。他的指挥才华在前五次战役中展露无遗,每场战斗都给日军带来了超万人的伤亡。他曾任职第一战区第一兵团司令、第九战区第一兵团司令,以及第九战区副总司令。

1944年3月5日,湖南省政府主席、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在国民政府行政院会议上发言,他的话语响彻会场:“湖南省在战时对国家的贡献,居于全国之首!”这番言论激起了与会者的热烈鼓掌。

1946年10月10日,薛岳的功绩得到了国际认可,美国总统杜鲁门授予他总统自由勋章,这是对他军事才能和为自由所作贡献的至高荣誉。

第四位:张自忠

日军忌惮的第四位将领,是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的国军将领张自忠,他是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内牺牲最高级别的将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阵亡的军级最高者,去世后军衔晋升为国军二级陆军上将。

在1940年的春末,5月16日,一场英勇的战役在方家集拉开帷幕。张自忠将军率领着他的第七十四师,面对着日军的强大兵力——步骑兵超过4000人,炮兵20余门。他们,仅有2000名官兵,却在南瓜店附近,勇敢地迎战敌人的包围。

在这生死关头,属下谷瑞雪劝他撤退,但张自忠拒绝了,亲自到前线指挥。即便是身中五弹,他也毫不退缩。不久后,他再次受伤,甚至想要以枪结束自己的生命,但被部下阻止。在国家的最后时刻,张自忠的声音逐渐微弱,他低语道:“我这样死,对国家,对长官,对人民,良心平安”。他试图自尽,却被部下阻止。最终,日军于下午四点左右攻破了指挥部,张自忠将军与其将士们,英勇殉国。

日军确认了张自忠的身份后,将他的遗体恭敬地安置在棺木中,并立下墓碑。

第五位:李宗仁

日军忌惮的第五位将领,是台儿庄战役的指挥者,也是国民党内著名的桂系军阀头目:李宗仁。

在1936年的春末,5月20日,李宗仁这位南方的儒将,从南宁踏上旅途,抵达了风云变幻的广州。岁月的轮转中,到了12月20日,李宗仁在电波的传递中,向张学良发出了建议,劝其将蒋介石送回南京,这一决策影响着国家的命运。

随着1937年的冬去春来,2月26日,国民政府任命了李宗仁为陆军一级上将,担任第五路总指挥。在他身旁,白崇禧作为副总指挥,李品仙和张任民分别担任参谋长和主任参谋长,共同肩负起了重大的责任。抗日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南京中央统帅部宣布李宗仁成为第五战区的司令长官。他驻扎在徐州,肩负着保卫津浦铁路的重任,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防卫战。

到了1943年的年底,局势再次变幻。蒋介石为了平衡政治力量,防止李宗仁领导的桂系势力壮大,作出了一个决定——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调升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驻守在汉中行营。

第六位:聂荣臻

日军忌惮的第六位国军将领,是开辟了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的聂荣臻,毛主席称赞“古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在抗日根据地就是鲁智深”。

在1937年的炎炎夏日,聂荣臻被任命为八路军115师的副师长,同时荣获国民革命军的少将军衔。那一年的九月,他与林彪携手,在平型关的战场上施展军略,共同击溃了日军板垣师团的一部分,使敌军损失超过千人。

随后到了11月,聂荣臻担任了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带领3000名战士在五台山区打造了抗日的坚固根据地。他们先后开辟了冀中、冀东、平西、平北等地,直至1939年,晋察冀根据地已经成长为拥有七十二个县、1200多万人口和近10万主力部队的大军。

1941年的秋季,日军对晋察冀的机关所在地发起了扫荡。在这场紧张的对峙中,聂荣臻指挥主力部队转移到外线打击日军,进行了一场机智的钳制作战。在有限的兵力掩护下,他带领党政机关在深山峡谷间灵活周旋,从日军的薄弱点安全转移。

到了1942年,日军发动了规模更大的五一大扫荡,面对日益缩小的根据地,聂荣臻提出了“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战略,组建了多支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后进行袭击,扩大了游击区域。1943年1月15日,聂荣臻出席了在阜平温塘召开的边区首届参议会,与宋劭文等人一起接见了边区代表,并向他们详细汇报了晋察冀的情况。同年8月,他受命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并出席了中共七大。

第七位:孙立人

日军忌惮的第七位将领,是被称作“东方隆美尔”的国军将领孙立人。

在1937年的深秋,10月,孙立人将军率领着他的税警总团第四团投身于淞沪会战的烽火之中。在这场持续了两周的血战中,他们在周家桥破坏了日军的机械化橡皮桥,七次勇敢击退了企图强渡苏州河的日军。在那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孙立人的团队成为了日军伤亡最重的噩梦,甚至被日军久留米师团誉为在华遇到的战斗力最强悍的部队。

在这残酷的战役中,孙立人为了夺回友军失去的阵地,遭受了迫击炮弹的攻击,身体被创伤覆盖,共有十三处伤口。在这生死关头,部下李鸿营长和机枪连长胡让梨奋不顾身地将他背出战场。昏迷了三天之后,宋子文急忙派遣弟弟宋子安将他送往香港接受治疗,以避免他落入敌手。

1941年12月,国民政府急需强力部队,财政部被迫交出缉私总队的一半兵力,用于重组新编的第三十八师。作为交换条件,孙立人由原本财政部体系晋升为少将师长,隶属于第六十六军。这支部队迅速成为了中华民国当时的主力部队之一。

在远征缅甸,协同盟军抗击日本的战斗中,孙立人将军展现了他的卓越战术和战力,屡次战胜强敌,其英勇表现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认可;日军在缅甸战后的史料中,甚至尊称他为“中国军神”。

第八位:彭德怀

日军惧怕的第八位将领,是八路军的副总指挥:彭德怀,毛主席称赞过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在彭德怀主持八路军前线抗战的八年时间里,百团大战是他人生中的得意手笔。在1940年8月的那个炽热夏季,彭德怀将军在向中央报告后,发出了动员号令,令八路军各部准备对华北日军占领区的交通线、据点发起猛烈的进攻。这一战役的序幕,于8月20日晚在华北交通要道拉开,八路军以压倒性的兵力优势,在正太铁路上同步发起攻击。

8月22日,彭德怀与左权通过电报告知各兵团,他们在正太战役中动用了约百个团的兵力,并取得了初步胜利;八路军总部随即正式将这场战役命名为“百团大战”。

到了9月10日,百团大战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八路军摧毁了正太铁路的三分之二,严重破坏了井陉煤矿,两次攻占了娘子关。他们歼灭了敌伪军6700余人,破坏了600余里的铁路和1500余里的公路。至9月下旬,他们接连破坏了北宁铁路、平绥铁路、平汉铁路、津浦铁路。

在战役的第二阶段,八路军除了暂留约十个团的兵力继续阻挠道路和桥梁的修筑,主力则转移至铁路交通线两侧的日军守军和被包围的日军据点,目的是巩固并扩大战果。

到了12月5日,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宣布百团大战基本结束,战斗规模达到1,800多次,歼灭敌伪军45,000余人,攻克据点2,993个,破坏铁路940余里、公路3,000余里,以及260余处的桥梁、车站、隧道和5处煤矿,彻底粉碎了日军在华夏大地上“以战养战”的阴谋。

第九位:朱德

抗日战争时期的朱德,虽然没有像彭德怀等将领一样,亲自到抗日战争的前线,但八路军的所有军事行动,一直是由朱德统筹全局,正如彭德怀所言:朱老总在棋盘上为帅,彭德怀在棋盘上为将。

在1937年8月,朱德与周恩来、叶剑英齐聚南京,出席了蒋介石主持的国防会议,探讨着国家存亡的紧急大事。会议结束后,他们返回陕北,参加了意义深远的洛川会议,在那里,朱德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委的副主席。8月25日,伴随着时代的洪流,红军主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担任了总指挥,并成为中央军委华北军分会的书记,晋升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的上将。

随着1937年9月的到来,9月6日,朱德率领八路军总部奔赴山西五台,他的脚步坚定,心中充满了抗击外敌的决心。到了9月11日,八路军被更名为第十八集团军,朱德担任了总司令的重任。在他的指挥下,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雁门关的大捷,还成功摧毁了日军阳明堡机场,为国民革命军组织的太原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0月,朱德与彭德怀、任弼时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议,呼吁恢复在改编为八路军时取消的政治委员制度,这是对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视和强化。太原会战之后,朱德指挥八路军深入华北敌后,开展了游击战争,他们在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和晋西南等地开辟了根据地,筚路蓝缕,为抗日战争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第十位:毛主席

最后一位让日本侵略者感到忌惮的将领,就是中国人民的革命导师,用兵如神的毛主席。

和朱德一样,毛主席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抗日战争的前线指挥当中,但主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最让日本侵略者感到赞叹不已的是,在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中,毛主席就早已断言了这场战争日本必败的结局。

在毛主席撰写的《论持久战》中,主席深刻剖析了中日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实力,以及抗战的国际环境。他洞察到,尽管日本军事力量强大,但其内部存在着种种矛盾和困难,且其侵略性质注定了其无法获得广泛的国际支持。

相反,虽然中国当时国力薄弱,社会不稳,但庞大的国土和人口资源,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以及全民族的抗日意志,都是中国能够进行持久战的坚实基础。毛主席坚信,通过持久的战争,可以逐渐消耗日本的力量,最终达到抗日胜利的目的。

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论持久战》如同一曲高亢激昂的战歌,引领着中国人民走向了胜利的黎明。毛主席的这一理论,不仅是对中国抗日战争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更是一种深刻的民族自信与坚定信念的体现,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0 阅读:199

怪识历史

简介:看遍千古百科,分享天下历史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