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很多公司都喊着口号要“做大做强”、要“上市”,其实就等股民们掉进公司上市挖好的坑里,好割“韭菜”。
深圳这家公司更绝,三个创始人套现21亿,然后全都跑了,亏后坑害的只能是股民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挖坑”一把好手
从上世纪开始,炒股就不是什么新鲜事,有人一夜暴富,有人天台吹风。
进交易市场的,有哪一个不是想买支牛股,好下半辈子衣食无忧,殊不知,从本质上讲,他们押注的实则是整个公司的兴衰荣辱。
然而,有些公司创始人早已背离了企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的初心,将上市当作一场套现离场的资本游戏,深圳有棵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单从公司名称来看,有棵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颇具迷惑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是一家专注于前沿科技研发的企业。
但实际上,剥开层层表象,其主营业务也就是在亚马逊平台上做跨境电商卖东西,核心资产寥寥无几,最为关键且值钱的,仅仅是在亚马逊运营的几个账号罢了。
不妨试想,一旦这几个亚马逊账号因违规或其他缘由被封禁,对于有棵树而言,不亚于釜底抽薪,公司的业务根基将瞬间崩塌。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样一家业务模式单一、抗风险能力薄弱的公司,居然成功登陆科创板,并且上市初期行情颇为亮眼,股价一路看涨,吸引了众多股民纷纷入场。
若不是后续创始人一系列令人瞠目的套现操作暴露,或许有棵树还能在科创板的舞台上继续佯装繁荣,维持表面的风光。
但纸终究包不住火,随着创始人的相继套现离场,公司背后隐藏的诸多问题逐渐暴露,股价也随之急转直下,就此濒临倒闭。
最终伤害的,只有我们这些百姓,但这样离谱的操作,他们是怎样一步步做到的呢?
三个“臭皮匠”
有棵树的老板有三个:孙伯荣、金薇以及他们的好友陈进,他们之前是做技术出身的,凭借着专业知识与一腔热血,决心在商海中闯出一片天地。
2000 年,天泽信息(前身)应运而生,其主营业务是做车辆远程管理信息系统,看似不起眼,实则精准切入了当时的市场需求。
彼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客车与公交车成为城市交通运输的主力军。由于这些车辆承载着大量乘客,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国家明确要求客车、公交车必须配备摄像头、行车记录仪、GPS 定位等设备,
同时还要有一套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和监控车辆数据,实现远程控制。
孙伯荣等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政策机遇,迅速行动起来。
创业初期,他们四处奔波,与各大客车、公交制造商以及运营公司洽谈合作。凭借着技术优势与诚恳的态度,天泽信息逐渐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他们为客户量身定制车辆远程管理解决方案,不仅能精准定位车辆位置,还能实时监控车辆的行驶状态,一旦车辆出现异常情况,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为安全运营保驾护航。
在这个过程中,孙伯荣不愧是几个人的老大,很有商业头脑。他深知,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不仅要靠过硬的技术,还要抢占先机。
于是,在国家政策刚刚出台,大部分企业还在观望之际,天泽信息就已经完成了产品的研发与试点应用,成为行业内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这一先发优势,让他们迅速积累了大量客户,业务版图不断扩大,从客车、公交领域逐步拓展到工程机械等行业。
到 2009 年,天泽信息的营收规模一举达到 8900 万,在集成系统行业内声名鹊起,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上市”就开始捞钱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上市的念头在孙伯荣心中愈发强烈。而科创板的设立,为天泽信息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遇。
科创板对上市公司的营收要求是达到 5000 万,此时的天泽信息已然达标,各项指标看似都符合上市条件。
在经过一系列筹备工作后,天泽信息正式向科创板发起冲击,虽中间有些波折,但凭借前期积累的业绩与市场口碑,天泽信息还是成功登陆科创板。
上市当日,投资者们对这家来自深圳的科技公司寄予厚望。其初始发行价就被定在了 34.28 元,这可是对应着高达 61 倍的市盈率。
可惊喜还没结束,在招股过程中,原本计划募资 2 亿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没想到竟募到了 6 亿资金,多出来4 亿元。
这本应是天泽信息进一步发展的好机会,可接下来,他们的操作却让人大跌眼镜。
由于车辆远程管理系统市场相对成熟,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并不快,公司现有的业务规模似乎并不需要如此庞大的资金支持。
于是,手握巨额资金的天泽信息,并没有按照招股说明书中的规划,将资金投入到核心业务的研发与拓展上,而是被随意地搁置在公司账户上。
每当遇到资金周转问题时,这多出来的4 亿资金就成了“提款机”,随意支取用于弥补各种日常开销。
从办公用品采购到员工差旅费报销,甚至一些不必要的行政支出,都从这笔资金中列支,短短几年间,4 亿资金就被挥霍一空,而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未得到实质性提升。
而一个公司不发展,停滞不前,其实就是在倒退,退到无路可退时,面临的就是社会的淘汰。
果不其然,上市后的第二年,天泽信息的营收就开始下滑,股价也向下波动。
然而,他们并没有选择,以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服务来重新找回市场份额,而是走上了一条看似捷径的资本运作之路。
2013 年,为了填补业绩空缺,天泽信息不惜花费 2.4 亿收购了一家软件公司。
这家软件公司虽然在行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其业务与天泽信息的主营业务关联性并不强。
管理层希望通过收购,将软件公司的业务整合到天泽信息旗下,利用其软件技术优势,为车辆远程管理系统增添新的功能模块,从而吸引更多客户,提升公司整体业绩。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由于两家公司在企业文化、技术研发体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整合过程困难重重,不仅未能实现预期的业绩增长,反而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015 年,面对依旧不容乐观的业绩,孙伯荣再次孤注一掷,策划了一场更大规模的资产重组。
这次,他将目光投向了一家做 IT 信息服务的公司,豪掷 10 亿将其收入囊中,正式跨行进入互联网行业。
孙伯荣的算盘打得很响,他希望借助这家公司在互联网领域的技术、人才和客户资源,为天泽信息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业务转型,打造一个多元化的科技集团。
然而,事与愿违,这次跨界收购同样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新收购的公司虽然带来了一些新的业务订单,但由于天泽信息缺乏互联网运营经验,无法将这些业务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导致公司整体业绩依然在原地踏步,甚至出现了下滑的迹象。
是时候“套现”跑路
可就在公司管理层为业绩焦头烂额之际,孙伯荣等人却悄然开启了另一条财富之路——减持套现。
他们深知,公司的现状不容乐观,如果继续持有股份,未来可能面临更大的损失。于是,从 2015 年开始,三人便开始有计划地减持手中的股份。
并且,为了避免监察会查到他们扰乱市场,还在天泽信息发布公告上发布通告:要在接下来六个月内减持股份。
他们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以及股民对公司的信任,在股价相对高位时,逐步抛售手中的股票。
仅仅在 2015 年到 2019 年这短短几年间,三人就套现了 11 亿资金,而此时公司的业绩却依旧萎靡不振,股民们还被蒙在鼓里,对公司的未来充满期待。
2019 年,孙伯荣再次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看中了跨境电商行业的潜力,决定豪掷 30 亿收购跨境电商有棵树,试图通过跨界并购,为公司开辟一条新的盈利渠道。
收购完成后,有棵树在被收购的前三年确实表现不俗,凭借着在亚马逊平台的优势,以及天泽信息注入的资金支持,有棵树的业务持续发力,完成了收购前的业绩承诺。
这让股民们看到了一丝希望,认为公司终于找到了新的增长点,股价也随之有所回升。
然而,好景不长,跨境电商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亚马逊平台的规则也愈发严格。由于有棵树在运营过程中存在一些违规推广行为,多个账号被亚马逊封禁。
这一打击犹如晴天霹雳,瞬间让有棵树的业务陷入瘫痪。失去了亚马逊平台的支持,有棵树的销售额锐减,利润大幅下滑,公司市值也随之不断下跌。
而此时,孙伯荣等人似乎早有预料,他们并没有选择与公司共患难,而是再次抓住机会,悄无声息地进行了最后一轮套现。
几乎卖光了手上持有的所有股份,又成功套现 10 亿,累计套现金额高达 21 亿。
三人带着巨额财富全身而退,留下的却是一地鸡毛,股价暴跌,公司濒临破产,股民的钱被牢牢套在里面,一旦市场宣布下架,将血本无归。
股民们这才如梦初醒,发现自己一直信任的公司,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多的问题。
如今,公司被再次资产重组,新的资本看到了其中的潜力,注入十几亿的资金试图拯救,还将公司名字换成了后来并购的有棵树重新上线。
然而,经历了如此多的波折,股民们对这家公司还有多少可信度?万一是换个包装继续坑,损失的还是老百姓。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