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大西南》:西南服务团的历史揭秘与青春叙事

影剧探秘 2024-09-03 09:33:12

在重庆秀山洪安有座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纪念碑,中间高耸的纪念碑上是邓小平题字“走向大西南”!

说到最近非常好看的电视剧,正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热播的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走向大西南》绝对算一部,这部展现大西南解放、接管和建设历史的剧集,凭借雄浑的气势和精彩的剧情,一经播出立即吸引了广大观众的视线。

《走向大西南》一个独特价值在于双线并行,在伟人视角之外,以青春视角解构革命历史,并为观众详细展现了一个特殊的的青春群体——西南服务团。很多观众正是通过这部剧,才知道了西南服务团,才知道在解放大西南、建设大西南的历史进程中,一大批革命老区干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用牺牲、奋斗写就了壮丽的人生之歌、青春之歌。他们始终不忘“初心”,践行着走向大西南时编织的崇高理想和信念。

揭秘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走向大西南》第一集,开门见山地用旁白方式道出了西南服务团的历史背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当局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国共和谈失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发起渡江战役,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土崩瓦解……”同年5月,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率领二野去解放、建设大西南,很快,接管和发展、建设大西南过程中的干部缺额问题摆上台面,“西南服务团”由此诞生。

对于这段历史的揭秘,《走向大西南》基本是以写实的手法真实还原,可以看出该剧的主创人员对大量史料的充分掌握和熟悉。还记得第三集开始邓小平给西南服务团学生们讲的那段“论老实”政治课吗?在这段报告中,邓小平主要强调了老实忠诚的重要性,“老实忠诚是取得党和人民信任的重要条件”,他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完这条新的长征路。

这段精彩的剧情不是虚构的,而是完全遵照历史。邓小平同志从青年与党的关系、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到各阶层的团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并鲜明地提出一个重要观点:“一个革命者是不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就看他是不是老实,是不是实事求是。”讲到团结问题时,他强调知识青年要尊重老解放区来的干部,虚心拜他们为师,并且风趣地比喻道:“老老实实地学,不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要猪鼻子插大葱——装象”,这些精彩的讲话片段,电视剧《走向大西南》都给予了完整呈现。

邓小平给西南服务团作的几次报告,循循善诱,有鲜明的针对性,有着极大的教育、鼓舞作用。尤其是他关于“忠诚老实,实事求是”的论述,是凭借真理的力量和思想路线来武装青年一代,看似简单的话语,却是集政治信仰、群众观念、个人修养和工作作风于一体的高标准严要求,即使放在今天,对青年人也有非常积极的教育意义。在电视剧中,通过安荣生的精彩演绎,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当年邓小平同志激情四射、寓意深刻的讲话,台下年轻的西南服务团团员们激动、热情的心情。

在这段八千里路的“小长征”中,西南服务团跨越苏、皖、豫、鄂、湘、黔、滇七省,有三千多里是徒步行军。团员们身背背包,腰挎米袋,轮流扛大枪,宣传队的战友还要随身携带锣鼓等道具。进入西南后,团员们与当地干部一起,开展政权接收、建设与巩固工作。他们当中,有的不幸牺牲,有的将一生都奉献给了西南……

可以说,电视剧《走向大西南》填补了“西南服务团”题材影视剧的空白,以其气势恢宏的历史脉落、跌宕起伏的故事剧情,让“西南服务团”那一段鲜为人知的重要历史变得无比清晰和珍贵。

主旋律影视剧的青春化书写

将主旋律故事进行青春化表达是近年来革命题材影视剧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表达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到了21世纪,随着90后、00后年轻创作群体的不断涌现,青春化叙事进一步成为与年轻观众产生共鸣的对话机制。

无疑,《走向大西南》里有不少的青春叙事线,但它不是刻意取悦青年观众,而因为该剧本身就有年轻人的故事。西南服务团的成员除上海和南京的青年学生和青年职工外,还有苏南地区的青年、华北人民革命大学第一期毕业生、东北地区部分西南籍青年干部、华东支前司令部的支前团员等。里面有很多年轻人,有些学生还不满20岁。青春芳华的他们来自不同地方。一群20岁左右的年青人,舍弃了大城市的生活,告别了温馨的家庭,听从党的召唤,追随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步伐,来到充满荆棘的边僻之地。他们的青春承载了太多的责任和磨难,他们的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又洋溢着向上的青春朝气,他们的青春成长经历无疑能唤起当下年轻群众的强烈共鸣。

在结合西南服务团史实的基础上,《走向大西南》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生动、接地气的青年形象。服务团成立不久,蒋明玉因抱怨宿舍条件差,引起袁振全的不满,两人争吵不休打了一架,后来被批评教育后握手言和;余队长跟武思文聊天时抱怨“这帮学生兵简直是一块朽木”,恰好被服务团的王步先路过听到,他不服气地据理力争,表达了他愿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一生的信念,展现出一名年轻人自信、不服输的闯劲儿;武思文和高晓蔓这对革命伉俪,他们既全身心投入建设大西南团的革命事业,也有烟火气的生活日常。所以,他们都是有血有肉、有理想有信念的革命者。这样的青春故事,就是可信又可感的故事。

除了出色地刻画了人物群像,该剧在情节设计上也十分精彩。如武思文夫妇儿子小凯丢失,高晓蔓在一次买草鞋时错认了儿子,并遭到匪徒追赶袭击,落下山崖后获救,最终与武思文重逢,颇具传奇色彩。国民党特务“岳老师”混入西南服务团队伍,给剧情加入了不少谍战片元素。著名已故作家马识途惊喜地在剧中出现,受邓小平委托,时任川康特委副书记的马识途给学生兵们做了一场介绍大西南情况的报告。要知道,马识途先生今年3月份才去世,令人恍若隔世……

总之,《走向大西南》是革命历史题材与青春元素完美融合的又一典范,它的青春化叙事契合年轻观众审美。它在题材上的选择,则给我们的影视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思考。还有哪些革命历史事件可以挖掘?还有哪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历史群像没有呈现?在中国的革命历史和发展进程中,肯定还有一些事件、人物值得我们去影视化。让我们期待,有更多像《走向大西南》一样优秀的革命历史剧涌现。(永超/文)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