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的宪兵司令部

小西水历史 2024-05-11 22:03:28
民国初期,阎锡山取得山西政权后,即设立宪兵司令部,司令张建。辖两个营,一营专门执行宪兵任务,由张建兼营长;二营虽列入宪兵编制,但不服宪兵勤务,专负警卫阎锡山的责任,营长朱灵沼。 1926年宪兵二营正式改编为警卫营,另成立了宪兵二营。1931年李润发任司令,仍辖两个营。1940年樊明渊任司令,副司令袁肇桐,参谋长徐应统,下设政治部、警务室、总务室、军需室、督检室、候询室、干训所、经营社、直辖通讯连,下辖三个营、九个连。在1940年至1941年期间为阎锡山唯一的特务机关。 1945年阎回太原后,在临汾驻扎一个营,在运城、榆次、大同各驻一个连,其余都集中在太原。1946年宪兵司令部与特种警宪指挥处进行联合,大批扣押、屠杀进步人士,并举行每周一次的党、政、军、警、宪联席会议,研究决定警、宪方面的一些重大活动。 1946年6月,国民党南京政府为统一全国各地宪兵建制,将山西省宪兵司令部改编为宪兵第二十五团,它是国民党宪兵司令部所辖的二十七个宪兵团中的一个团。团本部驻太原新民二条18号,直接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1947年改称为太原绥靖公署)指挥。其任务是:(1)“剿共”、“肃伪”、 “防共、肃谍”,搜集共产党方面情报;(2)维护“社会秩序”、镇压群众运动;(3)保护阎锡山及其他军政要人的安全;(4)以特高组为中心从事查缉、扣捕、杀害革命人士和破坏共产党地下党组织的特务活动。团部设团长、副团长、参谋长,分别由樊明渊、李临渊、洪秉钧、袁肇桐担任。团本部分设政工室(又称政指室、新闻室)、警务室、总务室、军需室、候询室、特高组和行车组。 政工室(政指室、新闻室),执掌全团的政治指导与宣传。主任先后由郭鸿志、王永福充任。 警务室,职掌全团的勤务、情报收集、司法案件处理、组训勤务官兵,并编辑《警务日报》,转呈中将团长樊明渊查阅。由中校副团长洪秉钧、少校警务团副田仲文负责。 总务室,职掌全团重要事务酬应、函电,组织机构编制,人事、考核、奖惩及卫生、保健、医疗等事项。总务室下又设副官室、军医室、文书室、译电室、收发室。由少校总务团副王辅周、副官长刘愈负责。 军需室,职掌全团的军械、通讯器材保管,财务预算审核,会计出纳,粮饷、被服发领等事项。由二等正军需主任李明焕负责。 候询室,任务是关押违犯军纪、风纪的士兵和审讯被该团抓捕的“伪装”分子。主任先后由王世魁、冯思明充任,副主任韩企瑞。 特高组,对外又叫太原绥靖公署特勤组,1946年6月成立。它是该团特设的特务机构,专事侦察、扣捕、审讯、残害革命人士和破坏共产党地下组织。组长先后由李宗贤、刘炳充任,副组长阎尼生。下设办公室和特勤、侦察、审讯三个组。特高组共有专职人员50名,大都是在宪兵团各连官兵和军官总队的原宪兵中抽调。该组成立后,与“特警处”联合进行活动。 行车组,组长蔡光明。共有组员二十余名,均以行商身份作掩护,跟随列车搜集正太、同蒲铁路沿线共产党军队情报。 团本部下辖三个宪兵营和特务连、通讯连、军人服务处、军人宾馆及消费社。 三个宪兵营的“驻兵位置”是,第一营营部及所属一、三连驻临汾,二连驻运城;第二营所属五连驻大同,六连驻忻县;第三营所属七连驻榆次;其余均驻太原。 特务连、通讯连随团部驻太原。 军人服务处,给宪兵士兵解答所谓的“疑难”问题。主任袁肇桐兼,副主任郭鸿志兼,总干事刘愈兼。 军人宾馆,职掌来并(太原)宪兵的食宿等事项。负责人任伦。 消费社,职掌全团的福利、合作、生产互助等事项。理事长齐耀赢。 1948年3月,宪兵第二十五团遵照国防部命令,由樊明渊指示,以秘密方式组设了三人监察组,人员为二等正军需主任李明焕,少校总务团副王辅周,少校警务团副田仲文。暗中对泄密事故进行侦破查究,以发现“伪装”,肃清“伪装”。 1948年12月,阎锡山在宪兵第二十五团中,成立了四个铁军工联小组和十四个铁军工作小组。其主要任务是:(1)服从组织决议,响应号召,完成任务;(2)努力使班中没有一个不一心的人,没有一个投降缴械的人;(3)保证班中没有一个“伪装”, “以兵肃兵”。意图控制全团1600余人的思想言行。太原解放前,阎还成立了宪兵第二十五团非常时期战斗部队,由洪秉钧、阎尼生、田仲文领导,负责保护该团安全,应援各危机地区及镇压内部哗变。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该团遂告覆灭。
6 阅读:1891
小西水历史

小西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