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推进“双减”工作以来,浙江省浦江县教育局坚持“五育”并举,立足全面提高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课后服务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环节,各中小学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模式,将课后服务与劳动课程有机融合,创新举措,不断丰富劳动实践内容及形式,打开了课后服务新天地。
近日,龙峰小学202班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龙娃生态园”开展田间劳动课程,为玉米拔草、松土。据悉,这是学校“劳动+点单式”托管服务的项目之一。学校利用每周劳动课以及课后服务时间,开展多样化的劳动实践课程:一年级“学会整理”、二年级“生活技能”、三年级“多样绳结”、四年级“使用工具”、五年级“我爱烹饪”、六年级“美化校园”,日常生活课程和田间劳动课程双轨并行,利用现有的云端农场和龙娃生态园,由各科老师带领学生们走进劳动基地,学习田间劳动技能并进行观察、研究,开展项目化学习,结合浦江“万年上山”历史文化,扎实做好“一粒米的故事”。
龙峰小学教育集团各校在总校课题引领下尝试构建四季课程之“农耕的乐趣”劳动课程,通过知识学习、实践体验、过程观察、分享感悟四个环节,初步实现小学生劳动教育观念形成、劳动知识与技能获取与劳动精神的养成。校园内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值得探究的内容。从一粒黄豆到黄豆芽到底有着怎样的旅程?郑宅镇中心小学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段,带领学生们开展了持续性地观察、探究、记录,随后学生落笔成文,写下一篇篇观察日记。
虞宅中小课后服务开展模拟职业体验课程“石头小镇”,将学校虚拟社会化,设立虚拟职位。学生在模拟职业,体验职业劳动过程中培养劳动能力,同时,认识到了“环卫工人”“教师”“交警”“医护人员”等行业为社会所做的贡献,明白做好任何一个职业都需付出辛勤的劳动。郑家坞中小“生态园”获评省劳动实践教育示范基地,是该校内劳动种植区,也是孩子们重要的校内课后服务活动场所。课后服务活动期间,孩子们在这里栽培瓜果蔬菜,观察植物生长,了解中草药材,区分益虫害虫等不断增长科学知识。
“双减”之下,浦江县各学校力求在课后服务时段,将劳动教育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到服务性劳动,使学生深度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让教育更真实、更有生命力。(吴晓丽 黄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