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最近上海宣布将关闭四个电视频道的消息,这事儿看似简单——几个频道说再见了呗——但背后折射出的变化可真不少。
记得小时候,电视可是家里的大宝贝。那时候谁家要是能有个彩电,那简直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每天吃完晚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新闻联播》或者追个连续剧,那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啊!但是现在呢?家里虽然还留着几台电视机,但除了老妈偶尔还会守在客厅里看看养生节目外,我几乎已经不怎么看电视了。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选择太多了。想看电影?网上一搜一大把;喜欢追剧?手机上随便下载;就连最新的综艺节目,也能通过各种网络平台第一时间看到。这样的变化,其实反映了我们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
说到这次关闭频道的事儿,官方给出的理由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节目质量。听起来挺官方对吧?但细想之下确实如此。就拿被关掉的“纪实人文频道”来说吧,虽然我个人还挺喜欢这类深度内容的,但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愿意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纪录片的人越来越少。反观那些娱乐性强、更接地气的内容反而更容易吸引观众眼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不过,作为一位热爱自己城市文化的上海人,看到这样一个承载着本土特色与历史记忆的频道即将消失,心里难免有些失落感。
提到保留下来的频道,“东方卫视”无疑成了焦点之一。有人质疑为什么这样一个被认为缺乏地方特色的频道还能继续存在。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它毕竟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其次,其制作水平相对较高,能够提供更加多样化且符合大众口味的内容。当然啦,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理想中的电视台模样,也许你心目中的完美频道跟我想象中的完全不同也说不定呢!
那么,这些调整对我们普通市民的生活究竟产生了哪些实际影响呢?说实话,对我个人而言并没有太大改变。毕竟现在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即便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电视频道,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想要知道的一切。但对于像我妈这样习惯于看电视的老年群体来说,可能就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新的观看模式了。
无论是哪个频道被关闭或保留,最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观众。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里,唯有不断创新、紧跟潮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反映本地特色、展现城市魅力的好节目出现。我特别反感“东方卫视”满屏的东北味。但是,电视台的存在又不是纯粹为观众服务的,好像它的姿态就是:我干嘛要你们观众满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