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政策和产业需求多重驱动,以CPU为核心的信创硬件赛道不断提速,国内市场规模增势空前。然而,国产CPU起步晚、起点低,而且CPU产业高度集中,技术壁垒、生态壁垒高企,国内相关技术路线潜在风险仍不容忽视。
日前,赛迪最新发布《2024-2026年中国信创硬件产业发展建议报告》,该报告深度展示了信创硬件市场的广阔前景,并对国产CPU发展作出关键风险提示。
信创2.0时代,国产CPU聚焦三大基本点
随着信创产业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建设领域由党政、关基向更多民用领域持续拓展,信创硬件市场空间加速释放,预计2026年将达到7889.5亿元。
庞大的产业机遇背后,新的市场挑战也随之到来。报告指出,近年来下游用户在信创硬件产品的采购上发生明显变化,采购过程中更加注重产品性能,包括国产CPU的性能先进性、生态兼容性、场景通用性、迁移综合成本等。
在此背景下,信创产业逐渐走向需求为导向的市场驱动的2.0新阶段。相对初期阶段,从0到1,由“不可用”到“可用”的“跑起来就行”的需求,新发展阶段则提出了更高要求,直接升级为从“可用”到“好用”。
国产CPU厂商想要在2.0新阶段扩大市场份额,必须满足三大基本点:一是技术可持续,产品迭代能力强,可以满足不同下游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二是生态完善,不需要对软件进行大量的适配,降低用户迁移风险,减少用户迁移成本;三是市场认可,产品研发与市场接轨,最大化的满足用户行业发展需求。
四大技术路线,局部存在版本断供风险
信创2.0阶段的第一基本要求是“技术可持续”,然而国内四大CPU技术路线,前期都采用引进吸收再创新的模式,且后期由于授权机制不同,自研程度和自主迭代能力存在差异,目前部分技术路线仍面临版本授权断供的风险。
国内CPU路线包括x86、ARM、MIPS、Alpha。以国产ARM路线为例,ARM公司在授权指令集架构和IP时,不允许其它公司修改和扩展其指令集。并且为了客户能够持续的购买新的版本,往往会迅速让新的版本成为主流。同时,新技术发展会带来新旧版本差异较大,甚至互不兼容。
授权企业如果不购买新的ARM版本,在旧版本上实现新版本相关功能就会造成侵权。长远看,购买ARM IP的企业会长期被ARM牵着鼻子走,受限较大。
报告指出,华为(鲲鹏)和天津飞腾即采用了ARM指令集架构,两者可基于ARM v8进行自主性设计,但不能使用ARM后续架构版本。由于ARM v9未被授权,导致其无法扩展很多专用型指令集和特定算法,也无法支持新指令集某些基本应用的使用。并且依托新的指令做执行单元,也会对原有指令集性能形成降维打击。
此外,因为ARM不允许其他公司修改和扩展指令集,所以华为、飞腾也无法主动基于ARM v8扩展自己的指令集,在v8的基础上实现v9的功能也会造成侵权。这让相关厂商不仅面临产品性能无法赶超国外的被动局面,且存在应用生态脱节和新版本断供的风险,已经严重影响到国产ARM CPU的“技术可持续”基本点。
三大市场梯队,份额领先下的产品隐忧
上游授权限制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产品迭代。尽管目前部分ARM厂商份额领先,但规模性优势下的迭代问题和生态壁垒依然非常明显,对于信创市场应用存在长期隐忧。
据了解,国产CPU市场已逐步形成三大梯队。海光、鲲鹏目前在信创PC市场订单充裕,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位于第一竞争梯队;龙芯凭借自主可控优势在党政领域竞争力较强;飞腾在商用市场也逐渐发力,但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位于第二竞争梯队;兆芯、申威各有竞争优势,但也存在发展短板,信创硬件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位于第三竞争梯队。
可以看到,鲲鹏、飞腾等国产ARM CPU,分别占据市场第一、第二梯队。尤其鲲鹏CPU当前市场占有率相对领先,然而在产品迭代上陷入瓶颈,生态兼容问题也愈发突出,信创用户市场普及难度逐渐攀升。
报告指出,华为的鲲鹏920在发布之初凭借国际先进制程工艺与性能,快速取得党政、电信等领域的订单,但是鲲鹏CPU取得的指令集架构授权仅可在ARM v8基础上进行产品更新迭代,可持续发展能力弱,且ARM架构在服务器和工作站等领域的生态兼容性薄弱,对核心业务支撑能力不足。
基于国产CPU迭代和生态问题,报告认为,产品迭代能力对于企业能否在市场上长久立足至关重要,国产厂商要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强化产品自主迭代能力。并且各大厂商之间应当联合共建产业生态,与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通过系统优化、垂直打穿实现持续的替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