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39年,在那个交通不便的时代,遥远的西域对那时的统治者来说充满了未知的吸引力,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张骞,从汉武帝手里接过一把长七尺的竹制使节,每一节都挂着耗牛的毛,带着一队人马从淳化甘泉宫出发,经过河西走廊,闯过戈壁滩,翻越天山,为大汉朝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当时,远在东方的汉武帝刘彻并不知道遥远的西域是何等状况,《穆天子传》里虽有记载,周穆王姬满数次西游,并远赴天山、昆仑与西王母相会,但是并没有详说周穆王是如何到达西域,这一迷离又奇幻的描述,更加重了西域的神秘色彩。
“西域”这一名词狭义上指的是玉门关、阳关以西,如今的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部,南部包括新疆大部分地区。
广义上的西域则是指路过玉门关、阳关以西所能到达的地域,包括亚洲中部、西部地区。后来我国青海、西藏也被叫作西域。
张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打通通往西域道路的人,当时的汉朝以农业立国,那时,我国的西北部崛起了强大的游牧部落,但是,由于匈奴的强势,他们一度是汉朝与外界交流的阻碍。
于是,汉武帝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们联络上同样被匈奴攻击远走天山的大月氏(ròu zhī),联合起来夹击匈奴,这是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当然,也是为了探知西域的地理人文风貌,为后面的深入交流做铺垫。
张骞西行的一路上,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过了陇西以后,地理环境更为复杂,沙漠、雪山、戈壁,这是张骞一行人从未经历过的自然环境,不仅如此,他们还要防范各种野兽、毒蛇、还要穿越匈奴人的地区,还有随时准备防御袭击他们的土匪。
张骞这一走就是13年,当年过了陇西之后,张骞和他的骑行团为了躲避匈奴人选择晚上赶路,白天休息,但是依旧被匈奴人发现并囚禁,匈奴首领为了探知汉朝的情报将张骞软禁了十年。
单于在张骞的脸上刻字,用墨涂黑,还对他许下高官厚禄,但是这些依旧没能动摇张骞的气节,单于便硬塞给张骞一位匈奴女子做妻子,两人虽然有了孩子,但是他依旧没有忘记使命。
公元前128年,张骞终于等来了脱身的机会,他和副手逃出了匈奴王庭,一路向西进入新疆塔里木盆地,翻山越岭,终于抵达了大月氏,但是让人无奈的是,大月氏首领表示,经历了太多战乱,已经不想再找匈奴人复仇了,只想安居乐业。
不过,虽然此行没有达成最终目的,但是为以后的西行打下了基础。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西行,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张骞的骑行团人数达到了300多,他们带了大量的礼品,到访了于阗、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巴基斯坦、印度一带)。
此次出使西域,汉朝的物产源源不断地进入西域,欧洲、西亚地风物特产也被源源不断地运到了长安。
如,地中海地葡萄,西亚地石榴,大宛的“天马”,还有让吃货们疯狂心动的石榴、葡萄、苜蓿、芝麻、核桃、无花果、蚕豆、绿豆、黄瓜、大蒜、大葱、胡椒、茴香…
有人将张骞比作“史上带货第一人”,确实,我们无可否认,没有张骞的西行,我们可能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见到那么多的异域风物。
张骞将这些原本只生长在西域的各色特产带回长安,并且让它们适应了几千年中国的水土,才有了如今千家万户餐桌上的各色佳肴。
人无完人,张骞晚年也曾因为贪恋荣华富贵而收受贿赂,因为出使西域有功,张骞最终位列“九卿”高位,负责外交活动,但是这位杰出的外交家在50岁的时候就与世长辞。
说起带货,古有张骞不辞劳顿,远赴西域,横跨欧亚,今有全球最大货运飞船天舟六号,直插云霄,打破人类与宇宙的几千年的隔绝,连接天地。
天舟六号带货,带的是航天员的口粮和补给——太空方便餐。
太空方便餐最开始专供航天员食用,后来随着军民融合大背景的加持,逐渐出现在我们普通人的视野里。
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能量餐,太空方便餐可以在严酷的失重环境下、在宇宙射线的高能粒子辐射下,为防止人体骨骼营养严重流失而研发的一种太空食品。
除环境严苛的太空,太空方便餐也可以被运用到多个特殊情况中,比如,当航天员的飞行器延迟返回或者偏离轨道降落在沙漠、森林、海洋等地等待救援时,太空方便餐可以维持6个小时的能量供给,还可以消除疲劳,在最大限度上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和健康。
以上功能都要归功于太空方便餐及其“大方”的能量物质添加。
120克的太空方便餐约等于120克瘦牛肉的4.88倍,120克瘦羊肉的4.43倍。
太空方便餐里头的蛋白质来源是大豆分离蛋白和乳清蛋白,后者为一种进口物质,具有极高的生理价值。
当今的人们已经不像过去那样为吃饱发愁了,如今各色美食层出不穷,年轻的白领们为了填饱肚子,多数时间会选择便利店里的加热即食便当,这类食品虽然方便美味,但是其中各式添加剂是未知的,尤其是我国食品行业对于多数污染物是没有禁止的具体标准的。
而太空方便餐有自己的一套执行标准:
在如今科技更新迭代非常快的大背景下,这种航天食品已经像我们早晨上班时街边热气腾腾的包子一样变得随处可见,感兴趣的网友也可以搜索一下关于太空方便餐的资料,我想各位一定会打开新世界。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