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的魔鬼式训练有多难?能量餐必须随身携带

德赛科技 2023-12-12 16:27:11

看到当航天英雄们凯旋来时受到了至高无上的荣誉,掌声和鲜花包围着他们,但是你知道,这一趟太空之行航天员们要经历怎样的魔鬼式训练吗?要面对多少潜在的危险吗?

在成为一名航天员之前,他们也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身处熙熙攘攘的人世间,与家人朋友一起,热热闹闹。

但是,当他们开始踏上航天员这条路,就意味着他们通过了严苛的选拔,接下来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魔鬼训练。

超重耐力与适应性训练

这个训练是大部分航天员记忆最深刻的,这项训练是为了让航天员在飞船上升和下降的时候,能够承受巨大的过载,始终保持头脑清醒。

超重耐力与适应性训练的主要设备是载人离心机,普通人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中最多只能承受3到4倍的重力加速度,而我们的航天员要承受8倍的重力加速度。

在离心机高速旋转时,航天员面部的肌肉会因为巨大的拉扯力而变形,眼泪也会不由自主地飚出眼眶,同时感觉到呼吸困难,还会出现脑部缺血的情况。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也得完成训练。

航天员着陆冲击训练

此项训练主要是模拟飞船返回地球时的冲击情景,加强航天员的抗冲击耐力,航天员在冲击塔训练室里直直得落下,尽管短短几秒钟,但是他们所经历的生理和冲击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中性浮力水槽训练

该训练可以给航天员提供模拟失重的训练环境,因为航天员在近地轨道空间站驻留时,需要在微重力环境下展开各种空间工作,这项训练便是航天员们舱外活动的训练必修课。

中性浮力水槽训练的水槽体积庞大,内可容纳一艘1:1的空间站或者飞船模型,每次训练时间一般在5到6个小时,这相当于我们在地球的中重度体力劳动。

航天员野外生存训练

载人航天是一项高风险性事业,从发射到返回,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都将是致命的威胁。

航天员们在空间站执行任务期间如果出现意外情况需要紧急返回,有可能无法精准地降落到原定的着陆地点,而是飘到了野外其他地方,在救援人员到达之前,航天员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生存下来,因此掌握野外生存技能也是航天员们的一项必修课。

出舱后,航天员们褪去厚重的航天服,便开始与野外各种潜在的风险作斗争,比如,在野外他们可能会遇到骨折、皮裂、烧伤、冻伤、通讯设备失灵、毒蛇猛兽、饮用水短缺等情况。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食物补充,针对这种情况,航天员们每次出任务都会带上航天员能量餐,以备不时之需。

航天员能量餐富含大量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对于一名成年人来说,六块便可支撑身体消耗6小时,考虑到方便和存储问题,航天员能量餐采用独立包装,取用随个人情况而定,不用担心吃不完难以保存的问题。

作为航天员的老朋友,航天员能量餐禁止添加防腐剂,现在航天员能量餐已经面向了普罗大众,倘若每天早上起来来不及吃早饭亦或是面对价格高昂的早餐无从下手时,就可以准备一些能量餐用来解决早餐问题。

食物可以用航天员能量餐来解决,那饮用水呢?由于每人只配发5公斤饮用水,航天员必须精打细算,。

那么,野外生存训练具体要完成那些项目呢?

开展远距离求救联络及野外生存掩体搭建、野外生存及近距离求救联络、沙漠野外行进等科目。

在这些训练中,航天员们要掌握远距离发射求救信号等技能。

比如:航天员可能会发射型号弹进行远距离求救;也会利用现有物资进行求救,在开阔的地面用醒目鲜艳的物品摆成“SOS”字样。

或是用降落伞搭建掩体。

除了远距离求救,还有近距离求救。

航天员出舱后根据指北针、卫星定位仪来判断方向,以此来确定行走的路线,同时也会制作简易的路线图,背好背包,众人相互扶持在荒漠里前进。

除了沙漠生存,航天员们还会进行海上生存和丛林训练以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相关知识来源于专业科普博主,侵联删。

0 阅读:29

德赛科技

简介:分享有温度的人和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