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淮海战役打得火热,第七兵团司令黄百韬带着他的部队被解放军围得水泄不通。一开始,黄百韬还一个劲儿地给士兵打气,说等着援军来救。但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心里也明白,没啥指望了。没过多久,国民党军队的参谋总长顾祝同坐着飞机飞到第七兵团头上,跟黄百韬通了最后一次电话。顾祝同在电话里直接跟黄百韬说,现在这情况,别指望援军了,看着办吧。
黄百韬的兵团被解放军紧紧围住时,解放军的包围圈越缩越小。顾祝同身为参谋总长,心里再急着想亲自跑到前线见黄百韬也没用,路都被堵死了。所以,他只能选择坐飞机,在第七兵团的上空转圈圈,用这种方式跟黄百韬在空中通话。
黄百韬这人,不是出身名门,没有黄埔军校那块金字招牌,也没在保定军校混过。他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在战场上拼出来的。早些年,他给北洋军阀李纯当传令兵,因为做事勤快,深得李纯喜欢,这才有了后来去江苏军官培训班进修的机会。后来,他在张宗昌手下干的时候,跟着军长一起投了蒋介石,这才算是正式加入了国民党军队。可这么一看,他比那些一开始就站在高处的人,可是慢了好几拍。
黄百韬对顾祝同心里是有份情谊的。当初是何应钦把黄百韬引荐给了第三战区的顾祝同。顾祝同身为司令长官,没多久就看出来黄百韬是个有本事的人,特别是在皖南事变那会儿,黄百韬处理事情相当干脆利落。也许就是皖南事变这事儿,让黄百韬在淮海战役被敌军围住时,铁了心要拼死抵抗。他心里明白,自己手上跟新四军有过节,这血债他是没法偿还的,所以干脆战死算了。
1941年皖南事变那会儿,黄百韬表现得很积极,这就像是给顾祝同递上了一张入伙的门票。就凭这一回,他在顾祝同的第三战区站稳了位置,从此跟着顾祝同混。淮海战役要打响前,国民党那边准备大会战的兵力其实不太够用,老蒋虽然嘴上说八十万打六十万,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那八十万大军里水分大,战斗力参差不齐。黄百韬的第七兵团是新成立的,真正能打的还是他原来带的那支二十五军。
黄百韬的第七兵团被围住,这其实挺正常的,但奇怪的是,国民党的增援部队迟迟没到。黄百韬那边一被围,不光是顾祝同急得跳脚,连蒋介石都很在意这位并非黄埔系出身的将领,所以派了李弥兵团和邱清泉兵团去救他。李弥兵团战斗力平平,不过邱清泉带的兵团,那可是以前精锐的第五军改编的,战斗力确实挺强。
李弥那帮子人要是来不了就算了,本来也没指望着他们能有大作为。可邱清泉的部队,在离黄百韬兵团就差那么十公里的地方,愣是走不动了。顾祝同看着这情况,心里头那个急啊,直接拿起电话就给邱清泉打了过去,想以参谋总长的身份让他赶紧往前冲。结果邱清泉根本就不吃这一套,直接回了一句:“什么总长不总长的,我就是过不去!”
黄百韬最终没办法,只能丢掉等救援的念头,他跟身边的心腹陈世章生气地说:横竖都是一死,难道冲出去让邱清泉看笑话吗!战死沙场也对得起总长和南京那边了!
这位国民党将军并非黄埔军校毕业,但在淮海战役中,他固执地坚守忠诚,直至最后。他的这一决定,在老蒋心里种下了一份特别的感激之情。几年后,这份难得的恩情还意外地救了他儿子一命。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