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上汽大众40年

杭报汽车 2024-11-28 18:07:25

感谢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作为汽车媒体人,我们有幸不断见证历史。

2024年,注定是中国汽车里程碑式的一年。

这一年,蔚来汽车已满10周岁。

这一年,广汽丰田迎来20周岁生日。

这一年,比亚迪度过了30周年生日。

这一年,中国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老牌劲旅——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已经整整40周年。所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四十不惑”的字面意思是:一个人活到40岁的年龄,就活得比较通透,对万事万物就不再感到迷惑了。一个人,如此;一个企业,亦如此。2024年,上汽大众正式步入不惑之年。

就在11月26日,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在上海签署延长合营合同协议,将上汽大众的合资合营期延长为55年,至2040年。能够再次提前续约,意味着上汽大众的未来图景愈发清晰和明确,在这不惑的年纪,股东双方都想明白了。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70年发展史中最重要的合资企业,上汽大众见证了中国现代汽车工业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从蹒跚学步到与世界对话的发展轨迹。

如果完整观察中国现代汽车产业40年发展,上汽大众应该是最佳的企业样本。

然而,曾经鲜衣怒马,成为油车时代的宠儿;如今风云突变,市场已成新能源车的天下。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即将突破50%,传统合资品牌在与自主品牌新能源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上汽大众亦不能独善其身,所受冲击,在所难免。

不惑之年的上汽大众该如何活得通透?

上汽大众成立于1984年,就是许海峰为中国获得第一枚奥运金牌那一年。那年我刚好12岁。

那时候,马路上的汽车很少,轿车还没有进入家庭。别说是汽车,就是电视机在当时都是奢侈品。记得我看过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霍元甲》,是在邻居的家里,男女老少几十个人,挤在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前观看。

那时候,我所在的村子里,偶尔会有一、两辆汽车经过。我和同龄的孩子一哄而上,争抢着、追赶着,好奇地闻着那一股汽油味儿。没错,就是李斌曾说过的,那个有情怀的“汽油味儿”。

那一年,小平批示“合资经营可以办”、“轿车可以合资”,开启了中国汽车合资企业的大门,让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生机。上海大众(后来更名为上汽大众)应运而生,悬挂“VW”商标的桑塔纳,开启了中国合资轿车的先河,而上汽大众,也因此被历史铭记。

十年之后,我大学毕业,入职一家报纸媒体,我成为一名汽车媒体人,从此与“汽车”二字结缘。

作为一款与当时全球汽车市场同步推出的车型,桑塔纳一上市,就凭借其出色的品质和便利的维修保养等优势,迅速风靡大江南北。

在我的印象中,整个八零、九零、零零年代,上海大众的首款轿车——桑塔纳,简直就是“神车”一样的存在。

“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成为当时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而与之相对应的,才是后来同样家喻户晓的广告语,“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大众汽车在中国的成功,远远早于丰田。这里面有历史机遇的因素,也与品牌的战略远见有关。

作为“老三样”(桑塔纳、捷达、富康)的代表,桑塔纳畅销的势头足足延续了30多年,成为中国销售时间最久的合资品牌车型。

我们通常管这台桑塔纳称作“普桑”,普通的桑塔纳的意思,这是为了区别后来的桑塔纳2000。普桑这款车的外观方方正正、棱角分明,特别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有专家说,它非常神似中国古代的轿子。所以,它当时几乎是定义了“这才是三厢轿车应该有的样子”。当然,以现在的审美来看,好像普桑并没有那么流线型,没那么时尚、动感。但在当年,这款普桑一度是多少男人的“梦中情车”。

比如我,我的第一台车,是天津一汽夏利。我不是不喜欢普桑,是因为当年20万的价格太贵,一般人根本买不起这样的“高级车”。

比如我的朋友于虎,当年同样也买不起普桑。但在他开上迈巴赫的时候,仍然在到处寻找,淘来一台二手老款普桑。他甚至不惜花重金翻新改装,就为了圆当年的“普桑梦”。

比如我的朋友小崔老师,他近日不知道在哪儿找到一台手动档普桑,凭借当年的“肌肉记忆”上路行驶,真是过足了”普桑瘾”。

如果说桑塔纳是首款进入中国家庭的“高级车”,那么不得不提上汽大众的另一款神车,朗逸。同样被称作一代神车的朗逸,定位为“国民车”.

朗逸上市于2008年,那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当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汽车市场结束了产销连年高速增长的势头。经济上,有一点类似现在常说的“消费降级”。

朗逸在上市之初就饱受争议,被许多消费者戏称为“中国特供车”。因为朗逸是上汽大众第一款专为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而诞生的产品,没有它同期的孪生兄弟车型宝来那么原汁原味儿。应该什么味儿?德国味儿。而朗逸身上有股“中国味儿”。

朗逸后来的市场表现,充分证明了上海大众领导层当年决策的正确性。这款中国本土开发、本土销售的“特供车”,在品质上完全达到德国大众的开发、设计、制造水准,外观、内饰、工艺、审美更加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我记得当年采访过中国汽车界老前辈陈光祖先生,他说,“这款车定位准确,不火才怪”。

当年销量4.5万辆、次年销量14.6万辆,朗逸以优异的战绩接棒桑塔纳,开启了长达15年的同级畅销车的霸榜之路。在随后的时间里,朗逸历经数代更迭,衍生出朗逸家族,如今,朗逸仍然是上汽大众的销量主力车型之一,只是高光的辉煌时刻,已定格在过去。

多年以来,上汽大众的畅销车型还有许多,“常青藤”帕萨特被誉为中国B级车价值标杆的产品,“SUV王炸”途观一经上市就曾在城市SUV领域独占鳌头。凌渡、途岳、威然等车型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表现不俗,成为上汽大众最稳固的基本盘。无论是用户满意度、还是合资品牌售后服务满意度排行榜中,多款车型名列前茅,充分证明了上汽大众在品质把控和服务提升方面的不懈努力和卓越成就。

40年来,上汽大众对质量与标准的坚持,源自在消费者看不见的地方也同样坚持。

2010年上汽大众产销量双双突破百万大关,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史上首家年产销突破百万辆的汽车生产企业。2023年,上汽大众成为国内首个累计产量突破27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

如同人一样,任何一个企业都会遇到成长的烦恼。上汽大众,也同样遭遇中国汽车市场大变革时代。

上汽大众如何迈入新能源时代,再次踏上转型升级之路?

2019年,总投资170亿元的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在上海安亭落成。两年之后,上汽大众ID.家族的首款车型ID.4 X从这座工厂驶出,随后又陆续登场的三款ID.家族纯电车型。拉开上汽大众智能纯电新时代的序幕。新能源汽车工厂正式成为上汽大众的“新一厂”,也是“新e厂”。2024年10月,上汽大众ID.家族新车交付14,286 辆,创下年度新高。

四十不惑,上汽大众究竟活明白了什么?

作为合资车企的领头羊,上汽大众在中国市场的40年间,成功地探索出了一种独特的合资业务模式:Glocal,即global+local,深耕中国,就是敏锐洞察并捕捉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比其他合资品牌“全球研发,中国制造”的拿来主义,上汽大众认为,在中国市场更要做“结合主义”。从神车桑塔纳到国民家轿朗逸,再到新能源的ID. 家族,无不是“结合主义”的结晶。

上汽大众的这种理念源自中德两国股东双方的共同支持。众所周知,在跨国巨头里,相较丰田、本田,大众汽车集团在新能源转型战略是最坚决的。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贝瑞德也曾表示:“通过‘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大众正在全面融入中国的产业生态,以更快地开发并制造满足中国客户需求的产品。”

但大象转身谈何容易,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曾表示,“上汽大众将如履薄冰、分秒必争地应对市场竞争。在油电同进的基础上,加大智能化领域的投入,缩小与新能源车的差距。”

对于“四十不惑”这个话题,陶海龙也有着通透的理解,他同时要求公司管理层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特别是在目前非常艰难的情况下不能自乱阵脚。他说,“上汽大众绝不做急功近利的事情,因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的任何决策都不能伤害品牌。”

是的,立足于自身对于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上汽大众在深耕中国市场40年的过程中,始终秉持“质量是上汽大众的生命”这一方针,将严苛的质量控制程序贯穿于每一款车型的生产全过程。

结语

如今,汽车已经成为中国人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得益于上汽大众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开创了汽车领域对外开放、合资合作的先河。

40年来,上汽大众推出了很多经典的产品,满足了中国汽车市场独有的需求,也推动形成了中国市场独有的汽车文化发展。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恰逢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市场的重新洗牌,从世界汽车涌入中国,到中国汽车销往世界。

站在四十年的崭新起点上,上汽大众继续保持清醒的头脑,选择坚持长期主义,品质至上和品牌至上。

四十不惑、活得通透的上汽大众,下一个四十年会将如何?

你永远可以相信上汽大众!

0 阅读:8

杭报汽车

简介:赏西湖水、品龙井茶、评热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