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时代的骑射伴侣“韘”,有多受乾隆皇帝喜爱?

松兰书社 2024-04-01 18:51:56

 

常看清宫剧的小伙伴们,想必对皇帝的行头不会陌生。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故宫的主人们,出场必定身穿龙袍、头戴皇冠、脚蹬朝靴,那叫一个威风凛凛。

但大家很少注意到的,皇帝身边许多不那么起眼的小物件,也是大有来头,甚至堪称无价之宝。本文所介绍的就是它们中的一员——在古代被称为“韘”的扳指。

历史渊源

现存最早的扳指,出土于安阳殷墟妇好墓。要说这妇好可是中国古代数一数二的女将军,扳指的功能也就与此相关。

《说文·韦部》明确阐述了扳指的功用:“韘,射决也,所以拘弦,以象骨,韦系,著右巨指。”这说明它是一种护手的工具,早期多用象牙制成,骑射时戴在钩弦的手指上(一般为右手拇指),用来扣住弓弦。

妇好墓玉扳指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清代为了铭记祖先骑射起家的历史,皇帝带头重视骑射。皇室每年举行规模宏大的狩猎活动,除娱乐外也有操练军队的目的;皇帝还在紫禁城修建箭殿,并亲率王公大臣在此习武。

作为练弓射箭时手上戴的工具,扳指也受到重视。所谓“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上自皇亲国戚,下至普通旗人,尊卑不同却皆喜佩戴扳指,人手一枚,成为风尚。

到了清朝中后期,扳指的实用作用逐渐淡化,演变成为装饰性大于实用性的艺术品。为了显示主人的地位,扳指制作时逐渐引入水晶、玉、瓷、翡翠、碧玺等名贵滑润的原料,有的还饰有纹样或刻有诗句。

皇帝垂青

乾隆帝平生最爱两种艺术品,瓷器排第一,扳指排第二。他不仅深刻地理解到扳指的实用性,更在其中融入了皇家的威严和雅致。

据统计,在乾隆御诗中,题目带有“韘”字的便有60余首,其中吟咏玉扳指的更是占了绝大部分。

他常用“瑰奇”“殊珍”这类词语渲染其材质之美,又用“终不可谖惟令德,佩之无斁岂虚谈”等句子表达自己的珍视,可谓是让扳指在自己手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白玉扳指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乾隆为什么格外喜爱玉扳指呢?我们可以从诗中窥见一二原因。首先,他认为玉有“君子比德于玉”的深刻寓意;其次,扳指既是满洲家传,又象征儒家提倡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射”。

这样一来,玉扳指浓缩了满汉文明与文武之道,既能时时玩赏于手,又能刻刻警戒于心。

犀角嵌金银丝夔纹扳指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乾隆御用扳指有固定的款式,膛口大小、内壁厚薄、具体形状都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乾隆对制作过程也十分关注,常常亲自过问步骤,提出具体的建议与要求,甚至在外出避暑时连续七次来回传递命令和实物,要求工匠修改。

因此,这些玉扳指大都是由清宫造办处的玉工承做的,以便皇帝在极其细微的地方参与指导。

画卷风采

故宫博物院中藏有多幅乾隆戎装骑马射箭的画卷。宫廷画家郎世宁绘制的《乾隆皇帝大阅图》描绘了乾隆29岁那年亲临京郊南苑检阅八旗队列的情景,其中也有扳指的身影。

画家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而模仿西方细笔油画的艺术效果,减弱了对景物、人马的素描手法,以平光处理明暗,线条在起到轮廓线的作用后几乎被色彩隐去,天空中云彩的画法全出自西法,近景的草叶近乎西方的静物写生,只有远山的结构保留了清宫写实山水的一些程序。

画中的乾隆头戴帅盔,身披铠甲,佩弓带箭,神态庄重,英姿焕发,仔细观察他的右手,便会发现他佩戴着白玉扳指。

郎世宁乾隆皇帝大阅图轴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今天,扳指在收藏界深受文玩爱好者的热爱,特别是乾隆时期的玉扳指因为经历曲折,十分罕见而创下了极高的价格。

扳指也已附加上了财源滚滚、好运连连的象征意义,很多人认为它能保佑自己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富贵不断。

通过不同搭配,人们也可以借此表达自己的时尚态度和个性特征,从而提升整体形象和魅力。

愿读到这里的每一位读者都如佩戴扳指的古人一般,在学习与工作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生活中尽显君子风范!

【小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如有问题,请私信联系【松兰书社】小学士说明,万分感谢。转载文章需经【松兰书社】授权。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