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我省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自1994年党中央作出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以来,江苏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真情援藏、科学援藏、持续援藏,累计选派10批1021名援藏干部人才对口支援拉萨。30年来,一批批援藏干部人才肩负着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重托,从锦绣江南奔赴雪域高原,与拉萨各族干部群众并肩奋斗,为推动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共同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中镌刻下深深的江苏印记,谱写了一曲曲“茉莉格桑共芬芳”的时代佳话。从今天起,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推出“江苏援藏30年”系列特别报道,敬请关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建成西藏第一所希望小学,创建首家国家工业旅游文化示范区,创成农业农村部首批现代化农业示范园,招商引资实到资金、市场‘小组团’援藏销售额、区外就业人数和质量位列17个援藏省市首位……”8月16日开放的全国对口援藏30周年成就展上,江苏展区亮出的“16个第一”,让前来观展的西藏各界群众啧啧称赞。
“1994年7月,党中央作出全国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明确江苏对口支援拉萨。30年来,江苏累计选派10批次1021名援藏干部人才来到雪域高原,与西藏拉萨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奋斗。”拉萨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江苏援藏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陈静说,自从建立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工作机制以来,江苏坚持贯彻“国家要求”、围绕“拉萨所需”、发挥“江苏所长”,奋力推动援藏工作始终走在前列,连续在国家“十三五”“十四五”对口援藏阶段性综合评价中位列第一方阵,在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中,书写了绚丽篇章,作出了江苏贡献。
畅水脉保老城,“江苏思路”引领城市建设
盛夏的拉萨,白云悠悠、青山环抱,迎来了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这里距离南京3800多公里,距对口援助林周、曲水的苏州、泰州4000公里,漫步这座具有雪域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江苏印记”不时可见,“江苏影响”持续彰显。
拉萨江苏实验中学。图自江苏教育新闻网行走在拉萨城区,江苏援藏指挥部副总指挥、党委副书记,拉萨市副市长匡晖如数家珍:拉萨第一条双向四车道,名为“江苏路”,是重要的城市轴线,建成25年路况依然良好;江苏实验幼儿园、拉萨一中(江苏援建)、拉萨江苏实验中学,均为拉萨名园、名校,孕育了许多青年人才;三甲医院拉萨人民医院,则是在江苏帮扶下走出困境,时至今日成为当地居民重要的“健康堡垒”。还有拉萨首获鲁班奖的拉萨饭店,常常举办重大展览的拉萨城市综合展馆,均为江苏援建,已成为城市的重要配套,在城市版图上熠熠闪光……
“群山四合、秀水(拉萨河)中流、一宫(布达拉宫)突起、周边舒缓”——日光城拉萨在夏日里格外迷人。一路看过来,可见老城高度控制得很好,柳梧、东嘎、东城等新区已拉开框架。对此,拉萨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空间结构和发展走向,离不开《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打下的基础。2007年,江苏援助2600万元,在江苏省和南京市规划部门支持下,历时两年完成拉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系列规划编制,其中两部规划获得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在总体规划指导下,江苏援藏工作组编制各片区详细规划,拉萨开启了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历程。
在这当中,围绕拉萨的“母亲河”拉萨河更是重点打造。江苏省水利厅利用东部丘陵地区水库建设经验,在拉萨河创新设计5座坝闸,一改过去枯水期河床裸露、沙尘漫天状况。拉萨河宽达五六百米,坝闸回水后形成一片片人工湖,总面积达7700亩,沿岸护坡建绿地。“这样‘河变湖、水润城’,不但空气湿度、含氧量增加,水面也景观化了。”第十批江苏援藏干部、拉萨市水利局副局长刘洋说,江苏旅游部门引入画舫开通拉萨河水上游,把“江南景致”导入高原平湖,在城区形成11公里长山水画廊。
眼下,拉萨又援引“江苏力量”做起了保护老城大文章。在南京老城南改造更新、小西湖片区整治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秦淮区区长李江新,今年飞赴拉萨就任市委常委、副市长,参与八廓老城保护。八廓街将最大力度保护历史名城、历史建筑、历史文化,最大力度保留原住民、原风貌、原生态,以渐进式、微更新“绣花”功夫,改造危房、消除隐患,注入现代生活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对口帮扶区县,民生服务“兜底式援建”
增进民生福祉,是江苏援藏重中之重。一直以来,江苏援藏队伍确保80%以上的项目及资金向当地基层和农牧区倾斜。由于对口援建的墨竹工卡、达孜、林周和曲水四区县原先基础薄弱,挂钩的南京、镇江、苏州、泰州几乎对市政设施、公共配套、乡村整治等进行了兜底式援建,缺什么、补什么,哪里弱、提升哪里。
徜徉墨竹工卡县城,一眼望去,街道宽阔、商铺林立、小区众多,县中学、县医院等设施充满现代气息。而在30年前,墨竹工卡全县只有4栋小楼,泥土路贯穿全城。30年来,南京从一条条道路、一个个市政配套、一座座办公楼和学校、医院着手,建起了这座宜居宜业的高原县城。
在达孜区,镇江援建了镇江路、丹阳路、句容路、焦山路,帮助达孜形成“四纵十横”交通网络。在林周县,第一条柏油马路、第一个完整的规划、第一次土地拍卖,都是苏州援建和指导的。在曲水县,泰州不仅援建了县中学、县医院的提升改造,还实施了县乡供暖工程。
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南京日报供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仅有好的大楼、设备还不够。墨竹工卡、林周县医院跟南京、苏州的三甲医院建立CT远程会诊机制。南京一批批援藏医生压茬推进,帮助墨竹工卡医院建立建强急诊、妇产科、骨科等科室,墨竹县中“南京班”支教老师和本地老师结成“师徒对子”。教育、医疗界这样的“青蓝结对”“云牵手”“样板班”,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江苏援建的4家县医院全部达到二甲医院水平,帮助四区县建立了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全覆盖的教育体系。
在县城建设配套基本齐备后,江苏援建转战乡村。“村口的桥坏了,影响群众出行;家里没有浴室,冬天洗澡太冷;村里岔路口没有路灯,晚上出门不安全……”在墨竹工卡,村民这样的操心事、烦心事都得到切实解决。2021年以来,南京援藏工作队通过实地调研、开座谈会,梳理出约100个群众关注度高的项目,统筹资金3800万元,实施了便民溪桥、饮水改造、青稞小磨坊、点亮乡村路等“100+民生微实事”。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2023年,江苏援建启动“民生微实事”二期工程,梳理出10大类80个惠民项目,实施一批道路通达、供热供氧、污水处理、住房改善等暖民心、惠民生、补短板项目。各区县整合援藏资金8000万元,改建32.3公里农村“幸福路”,建设8个“一站式”乡镇邻里中心,配套药房、超市、理发室等便民服务,使之成为周边乡村的“生活服务中心”。墨竹工卡70多座便民溪桥,打通了5.6万名农牧民家门口的“微交通”。
既“输血”更“造血”,“园区经验”花开雪域高原
对口援建,“输血”更要“造血”,江苏始终把产业培育置于优先位置。在全国对口援藏30周年成就展主展区,江苏援建的朗热酒村项目享有“卡座”的展出优待,足见西藏自治区对该项目的重视。沙盘显示,朗热酒村依山傍水,位于达孜区拉萨河边一座废弃庄园边上,棋盘样的酿酒车间、古堡状的陶坛库与藏式民居群比邻而居。拉萨市副市长,江苏援藏指挥部副总指挥、党委副书记潘文卿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达产后年产值超过10亿元,不但年消化2万吨青稞、带动1000多人就业,还将是拉萨极具卖点的工业、文化旅游景点。
从朗热酒村到鱼跃医疗、藏建科技、雪鹰航空,一个个贴合拉萨发展需求,又嫁接江苏产业优势的龙头大项目接连落户。与此同时,江苏援建把招商亲商经验移植到拉萨,建立专班跟进、并联审批、挂钩联系三项制度,放眼全国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仅2023年以来就举办了10多场招商引资推介会,累计落实133个、总投资221亿元项目,实际到位资金99.56亿元,占自治区援藏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总和近一半。
把江苏“园区经验”引入拉萨,南京江宁开发区帮助拉萨经开区建立了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制定了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目录。镇江在达孜区建成首家自治区级工业园,集中发展农特产品加工、高原生物制药产业,并延伸布局产城融合、工业旅游项目,财政贡献占全区九成以上,并创成西藏首个国家工业文化旅游示范区。
江苏“园区模式”不仅用于发展绿色制造,还沿用到现代农业。泰州援建的曲水县才纳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面积3000多亩,拥有80栋日光温室,并建有玛咖加工厂、葡萄加工厂、游客服务中心,15家企业进驻园区,产、学、研、旅“四位一体”,为全县农牧民增收近3亿元。林周是拉萨第二牧业大县,过去牦牛人放天养,品质退化,苏州市投入1.5亿元在松盘乡建成格桑塘现代农牧产业园,构建草、牛、肉、奶一体化产业链,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牦牛育肥出栏用时从七八年缩短到两年半左右。
“产业造血”还需“消费活血”。4月18日,首批拉萨好物自动售货机亮相南京江苏大剧院。江苏援建指挥部精选青稞食品、牦牛肉、高原饮用水等20余种产品列入特色产品项目库,在南京设立拉萨产品前置仓,推动高原“土特产”上线江苏“交控商城”、江苏供销社“鲜丰汇”等10家平台,并在省级机关、宾馆饭店、服务窗口的门厅、食堂布置自动售货机,去年卖了1.12亿元,今年上半年销售更是远超去年同期。
不以山海为远,携手奋斗铸就苏拉情深
回眸30年峥嵘岁月,展望更长远的合作共建,苏拉两地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渐入高潮。
7月1日,由江苏援藏前方指挥部和拉萨市人民政府主办、南京援藏工作组承办的“点亮拉萨——秦淮灯会”,亮相布达拉宫脚下的宗角禄康公园,取名“吉祥八宝”“江南烟雨”“乌衣巷”的50个灯组,在璀璨的高原夜景中尽展江南灯会的风采与柔情,现场人山人海。灯会将一直持续到9月底。南京援藏工作组组长,墨竹工卡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宋建介绍,这次把秦淮灯会从南京复制到拉萨,就是以灯为媒,让拉萨人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历史悠久的江苏文化,在文化共享、共情、共振中巩固两地共有精神家园,让江苏援藏更加有形有感有效。
点亮拉萨——秦淮灯会。拉萨发布供图7月19日,川藏线上墨竹工卡松赞文化旅游周暨油菜花旅游推介会开幕。20年来,南京投资亿元建设甲玛景区、思金拉措、塔巴民俗村,把墨竹工卡318国道沿线打造为川藏线精品段落。
距离2024年江苏拉萨周暨南京墨竹周举办还有一段时间,江苏和南京援藏前方指挥部已经开始准备了。根据往年经验,拉萨的农特、文创产品在江苏十分抢手,单是墨竹小菜籽油,展会上就要卖出30吨,加上线上直播,销量达80吨,要提前生产备货。
从2023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三届的“南京墨竹周”升级为江苏拉萨周暨南京墨竹周,在南京、苏州、镇江、泰州同步举办。去年展会期间,四城市同办拉萨电影节,在南京环宇城举办拉萨非遗民俗展、篝火音乐节,在南京玄武湖、新街口、河西万达举行快闪秀,苏拉共同打造的音乐剧《天梦》在苏州湾大剧院上演……江苏拉萨周俨然成了内地版的“藏博会”——一场苏拉文化交流的嘉年华。
音乐剧《天梦》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援建故事:出身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藏族少女卓玛在援藏干部帮助下来到江南参加培训,成长为西藏第一批直升机飞行员,最终把“铁牦牛”开上了天。这样人才培养、“一飞冲天”的“智志双扶”事例,在江苏援建中可谓数不胜数——仅2023年,就组织拉萨专业人员赴江苏集中培训50多批、1680人次,在藏培养培训干部3500人次。
一次援藏行,一生拉萨情。今年南京墨竹周上,墨竹工卡社会各界90多人自发组建“感恩之旅”,赴南京学习考察。苏州第七批援藏干部董宏利至今仍记得,12年前第六批援藏干部返回苏州时,在当地一个林卡里面,林周送别的干部抱着苏州援藏干部钱文辉、黄亚平等人,不停说着祝福的话,眼泪不住地流了下来,“我当时也忍不住流了泪,这完全是发自内心的感受!”
这样不忍离别的场景,一次次发生在援藏干部期满返程时。从1994年至今,江苏10批次1021名援藏干部人才来到雪域高原,与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友情。“我们从未简单视墨竹为受援地,而是当作南京的一个区来建设”“达孜是镇江的第九板块”“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来自江苏援藏干部的真情告白,不仅展露他们一次次远赴边疆的家国情怀,也是江苏30年援藏事业的真实写照。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雷鸣、樊万朝、刘庆传、刘宏奇、顾巍钟、王岩、徐超、王梦然、颜颖、李爽 本篇执笔:顾巍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