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言语类题目中的这些陷阱,你知道吗?

公考小师姐 2022-07-30 19:18:42

我们在做行测言语类题目的时候,总有人迷信语感,还有人感性地相信首尾句,却不知这些所谓的习惯,都是考官最喜欢挖坑的地方。

我们先来看一道真题,看完之后,我们再详细讲一讲言语中常见的几个陷阱。

例题,关于演员认证,大家最为熟悉的莫过于“一级演员”这个称谓,而“一级演员”的评选,有一个主要考量标准是,“为繁荣中国的文艺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这样的考量标准本身也是含糊的。另据相关资料显示,把“一级演员”称为“国家一级演员”只是习惯使然,在职称前面冠以“国家”二字,更多是出于对荣耀的显示。也可以这么理解,一个演员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主要来自他的作品,和他的职称并无关系。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

A. 评价演员的标准应明确、可行

B. 演员认证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尺

C. 评价演员应看重作品而非职称

D. 当前演员认证存在的现实问题

可以说,这道题真正能答对的很少,大数据显示正确率不超过20%,很多人都误选C,C选项的干扰性确实非常强,这就是尾句的同义替换,尾句从形式上也非常像主旨句,那到底为什么错了呢?

第一,找主旨句的套路可能会失灵。

我们较为常见的找主旨句套路,包括找首尾句,包括找关键词,包括“重点是、特别是、换句话说,总之,也可以这么理解”等,可以说本题的尾句至少符合两个找主旨句的套路,很容易就让人以为这就是主旨句,答案也正好有,完美,选完走人,然后成功做错了。

我们知道的套路,出题人都知道,所以总会在我们熟悉的套路中设点坑,我们不反对掌握套路,但是死用套路肯定不行。

第二,分析题干的逻辑层次是关键。

我们以句号分层,题干可以划分为三部分,第一句的核心意思是“演员认证的考量标准模糊”,第二句说的是“职称更多是出于荣耀显示”,第三句则是对第二句的补充说明,我们看演员要看作品不能看职称,对应C选项。

大家看到没有,尾句是对第二句的说明或是总结,但跟第一句并没有关系,自然不是总结句和主旨句,不能选C。

而再梳理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关系,这里可以回顾一下四维一体分析法(问题、影响、原因、对策),第一句说的是问题,即考核标准模糊,第二句说的也是问题,即职称不能反映演员真实水平,由此可知文段逻辑结构是“分-分”形式,概括起来就是“演员认证”存在的问题,对比选项,D是对全文的概括。

第三,没有找准主题词。

主题词往往是我们解题的关键,如果找准了主题词,就能快速排除A和C,选出正确答案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文段开头就明确了主题词“演员认证”,第二句的职称也能囊括进“演员认证”内涵中;而对于“评价演员”与第二句还存在较强联系,却无法囊括“演员认证”的内涵,所以不能选。

另外,就找主题词也多说几句,一是反复提到的很大可能是主题词,二是关键句很大可能包含主题词,三是外延更大的词语更可能是主题词。

0 阅读:10

公考小师姐

简介:笔面双第一上岸,目前一名在职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