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化干戈为玉帛。"
生于地雷遍布的边陲小村,王开学以一己之力,用镰刀和锄头书写了一段人间传奇。
从仇之心到无私大爱,他用20余载春秋,排除万颗雷障,开垦千亩良田。
雷区孤儿:地雷夺父仇恨种八里河村,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山村,却因一场战争,成为令人闻风丧胆的"地雷村"。
1981年,年仅11岁的王开学,正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学习,突然外面传来一阵骚乱的声音,随后一名老师急匆匆跑进教室,对着王开学喊道:
"王开学,你快点回家,你的父亲踩到地雷被炸伤了! "
王开学跌跌撞撞地跑回家,看到父亲躺在简易担架上,双腿和身上的衣服都被炸没了,
那情形简直惨不忍睹。
父亲就这样成为了八里河村第一个踩雷身亡的人。
年幼的王开学,心中种下了对地雷的仇恨种子,父亲死去时凄惨的样子,成为他挥之不去的梦魇。
几年后,噩梦再次降临。 王开学的堂哥也踩到了地雷,被炸断了一条腿。
亲眼目睹两个亲人的惨状,王开学内心的复仇之火熊熊燃起。 他恨透了这些夺走家园、夺走亲人的地雷,发誓要与之抗争到底。
自学排雷:一把镰刀化险为夷王开学深知,要战胜雷魔,光凭一腔热血远远不够,还需要过硬的排雷技艺。
可在这个消息闭塞的小山村,又上哪儿去找专业的排雷教材呢?
机缘巧合之下,他在山间发现了一本当年布雷部队遗留的说明书,上面详细记录了地雷的型号、生产批次以及布雷方法等种种信息。
这本书,成了王开学的"葵花宝典",从此,他废寝忘食地研读起来。
光靠书本知识还不够,王开学开始四处打听,寻觅村里的"土专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周折,他终于找到了几位曾参军打仗,有实战排雷经验的老兵。 王开学像个小尾巴一样,寸步不离地跟着他们,虚心求教排雷技艺。
渐渐地,他掌握了分辨地雷种类、判断埋设方式、拆除引信等一系列本领。
练就一身本领的王开学,终于要独自上阵了。 1996年的一天,他拿起镰刀和锄头,来到雷区蹲点。
眼前这颗地雷,曾经是他的"启蒙老师",而今天,他要亲手拆除它。
王开学屏气凝神,先用镰刀轻轻刨开地雷周围的泥土,生怕稍一用力,就会引爆地雷。
等到泥土被彻底清理干净,那颗狰狞的地雷赫然呈现在眼前。
王开学擦了把汗,心如擂鼓,手心渗出冷汗。 他知道,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差错,轻则残疾,重则丧命。
连续几个小时的忐忑等待,当"咔嗒"一声脆响,引信终于被成功拆除。
王开学长舒一口气,躺倒在地上,望着头顶蔚蓝的天空,脑海中闪过父亲和堂哥的身影。
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这一路走来,自己肩负的,不止是个人的复仇使命,更是整个村庄的安危。
就这样,王开学打响了个人的排雷战。 一把锈迹斑斑的镰刀,成了他手中的利器。 一座座"雷峰"在他面前轰然倒塌,化险为夷。
这一切,源于一个略显稚嫩,却无比坚定的信念——用这双手,换一方净土,让乡亲们重享安宁。 而这,仅仅是故事的开始……
无私大爱:二十载春秋换安宁1997年的一个早晨,王开学像往常一样,拎起镰刀和锄头准备上山排雷。
妻子看到他的举动,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焦虑,哭着央求他放弃这个疯狂的念头。
"你就是我们家唯一的顶梁柱啊,万一出了什么事,这个家可怎么办?"
面对妻子的泪水,王开学心如刀割,他明白妻子的担忧,这条路走下去,随时都可能命丧黄泉。
他没有多言,只是轻轻拥抱了妻子一下,头也不回地奔向雷区。
王开学的排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2005年的一个下午,一声巨响,在雷区中传出。
乡亲们闻讯赶来,发现王开学躺在血泊之中,手腕鲜血淋漓。
原来,他在排除一颗地雷时,不慎触发了引信,手腕被炸伤。
乡亲们这才知道,一直以来,王开学是冒着生命危险在默默排雷。
消息传开,王开学排雷的事迹,成了全村人心目中的英雄。
躺在病床上,望着自己血肉模糊的手腕,王开学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这些年来,他一直被复仇的怒火蒙蔽了双眼,却忽略了身边人的感受。
他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不仅是个人的恩怨,更是全村人的命运。
从那一刻起,王开学心中的恨意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私的大爱。
他暗暗发誓,要用余生,为乡亲们开创一片安宁的天地。
20年光阴荏苒,王开学用一把镰刀,一把锄头,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英雄史诗。
据不完全统计,他累计排除地雷10000余枚,开垦出200多亩良田。
曾经人迹罕至的雷区,如今欣欣向荣,庄稼飘香。 八里河村,从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地雷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平安村"。
王开学,这个来自大山深处的普通农民,用朴实无华的方式,诠释了何为大爱无疆。 他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一座永不褪色的丰碑。
正如他所说:
"活着,就要让更多人活得有尊严,有希望。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
英雄,不一定要惊天动地,有时候,只需默默无闻,在自己的领域,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可以改变世界。
结语:王开学用20多年时间,以血肉之躯与冰冷的雷魔抗争,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他是雷区蓝天下的一只飞鸿,振翅高飞,带领乡亲走出死亡阴霾; 他是和平田野里的一粒种子,深植泥土,开花结果。
正如龚自珍所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王开学以伟大的牺牲精神和无私大爱,为八里河村换来一方净土,托起村民安居乐业的希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