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红小鬼”,护卫毛主席走完长征,再见面主席夸赞:官不小嘛

斋小晗评文化 2024-08-04 17:02:46

1935年5月,长征路上的一个傍晚。

红军刚刚输了第五次反“围剿”,现在到处是敌人。

毛主席和其他领导,正在想办法过河。

15岁的陈昌奉。

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他负责给主席找个地方住。

山路上走来走去,看了半天,心里直叹气。

周围全是石头山,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

找个舒服的地方住,简直比登天还难。

正当他快要放弃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山洞。

陈昌奉凑近一看,洞里又暗又潮,地上全是苔藓,环境差得很。

但他心里明白,现在这样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陈昌奉二话不说,开始清理洞里的东西。

铺了些草草充当床铺,又用布遮住洞口。

忙活了好一阵子,总算能住人了。

可是等他要摆东西的时候,才发现一个大问题:

这里连张桌子都没有!

陈昌奉心里着急,主席每天要看那么多文件,没桌子怎么行?

正发愁呢,他突然想到主席可能已经累了一天,回来没水喝那可不行。

他也不管桌子的事了,赶紧跑去烧水。

陈昌奉在附近找到个小溪。

用水壶装了些水,然后在洞外生了堆小火。

很快,主席回来。

站在洞中间,似乎在思考什么重要的事情。

虽然简陋,但洞里简单收拾过,显得干净整洁。

“都弄好了吧?”主席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

陈昌奉点点头,心里暗自松了口气。

可是下一秒,主席的话让他僵在了原地。

“办公桌子呢?“

陈昌奉这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疏忽了这项重要工作。

脸瞬间涨得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嘴唇颤抖着,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他懊恼,自己怎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主席转过身,看着面前这个年轻人。

看出了陈昌奉的窘迫,脸上的表情缓和下来。

他轻声说道:“没关系,可以找块木板架起来当桌子用。”

听到这话,陈昌奉如梦初醒,猛地抬起头。

他看到主席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心里的紧张慢慢消散。

他用力点点头,转身就要去找木板。

洞里,煤油灯的光线昏黄而温暖。

主席坐在简陋的木板桌前,埋头处理文件。

陈昌奉站在一旁,看着主席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敬佩和愧疚。

电话铃声不断响起,听了一个又一个。

陈昌奉注意到,主席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不禁皱起了眉头,暗自责备:如果早点把一切准备妥当,主席也不至于这么劳累。

夜深了,寒意渐浓。

主席站起身,走到水盆前。

陈昌奉惊讶地看到主席用冷水擦脸,甚至擦身子。

冰冷的水珠,顺着主席的脸颊滑落。

他却像是浑然不觉。

陈昌奉这才明白,原来这是主席驱散困意的方法。

陈昌奉悄悄拿来一条干毛巾,轻轻放在主席手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窑洞外的天空已是漆黑一片。

主席依旧伏案工作。

陈昌奉站在一旁,努力抗争着袭来的困意。

然而,年轻人终究抵不过睡魔的诱惑。

不知不觉中,陈昌奉靠着墙壁,慢慢滑坐在地上,睡着了。

朦胧中,他似乎感觉有人给自己盖上了一件衣服。

当陈昌奉醒来时,天已微亮。

他猛地站起身,再看向桌前,主席仍在埋头工作。

桌上的文件,已经整理得井井有条。

看着主席疲惫,却依然坚持的样子,陈昌奉心中升起一股强烈的敬意和责任感。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更加努力,为主席分担更多工作。

阳光渐渐洒进窑洞,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陈昌奉知道,对于主席来说,这不过是无数个忙碌日子中平凡的一天。

而对他而言,这个夜晚却是难忘的一课。

病情还是复发了

日子虽然艰苦。

但主席,始终关心着身边每个人的成长。

每天工作之余,主席都会抽出时间教陈昌奉读书认字。

从最简单的笔画开始,主席耐心地指导陈昌奉一笔一画地写。

陈昌奉记得,自己的名字就是主席亲手教会他写的。

转眼间到了向六盘山进发的日子。

那天,天空突然阴沉下来,开始下起小雨。大家加快脚步,希望能在大雨来临前找到庇护所。

然而,老天似乎跟他们开了个玩笑。

没多久,大雨倾盆而下。

雨水打在脸上,顺着脖子往下流。

随着海拔的升高,道路变得越发艰难。

近山顶的地带,土地裸露,树木稀少,没有可以攀扶的东西。

湿滑的泥土,让每一步都变得异常困难。

陈昌奉紧跟着大家的脚步,努力不让自己落后。

就在这时,陈昌奉突然感到一阵眩晕。

双腿开始发软,身体不受控制地摇晃起来。

原来,他患上了疟疾,双腿肿胀。

虽然之前休息了两天,以为没什么大碍,但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病情还是复发了。

陈昌奉咬紧牙关,强撑着往前走。

然而,身体终究不听使唤。

一个踉跄中,陈昌奉重重地摔倒在泥泞的地上。

雨声渐渐小了,陈昌奉慢慢睁开眼睛。

他发现自己正躺在一个简陋的山洞里,身边燃着一堆温暖的火。

转头一看,主席正坐在旁边,目光关切地看着他。

“醒了?”

主席轻声问道,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陈昌奉这才意识到,盖在身上的是主席的大衣。

陈昌奉躺在那里,听着雨声和火堆的噼啪声,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他想起自己摔倒时的狼狈,不禁感到有些羞愧。

夜色渐深,主席一直守在陈昌奉身边,时不时为他擦去额头的汗水,或是添加一些柴火。

陈昌奉迷迷糊糊中,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安全感。

第二天清晨,当陈昌奉再次醒来时,雨已经停了。

他一下子站了起来,大声说道:

“主席,我好了!我们可以出发了!”

主席转过身,看着精神焕发的陈昌奉,微笑着点了点头:

“好样的!这才是红军战士。走!”

这简短的话,像是一剂强心剂,让陈昌奉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

他快步走到主席身边,跟随大家继续向前进发。

接下来的路,虽然依旧艰难。

但陈昌奉的心中,充满了希望和决心。

他知道,只要跟随主席,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官不小嘛!

终于,在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

大家顺利走出了六盘山,到达了陕北苏区。

1936年的秋天,延安的树叶开始泛黄。

陈昌奉站在主席面前,心中百感交集。

他即将离开这个,他视为家的地方,前往红军大学深造。

主席微笑着看着这个,曾经跟在自己身边的小伙子。

如今已经长大成人。

他从身后拿出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衣物,轻轻递给陈昌奉。

“这是送给你的礼物。”

陈昌奉小心翼翼地展开衣物,只见上面工整地写着:

“努力工作,忠实于党,忠实于人民,祝你胜利。”

看到这熟悉的笔迹,陈昌奉的眼睛湿润了。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陈昌奉始终牢记主席的嘱托。

他在山东的工作中表现出色,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

1955年,他被授予上校军衔。

1958年的一天,陈昌奉再次见到了主席。

多年未见,主席的头发已经花白,但眼神依旧如当年一样明亮。

看着曾经的“红小鬼”,如今已经成为军分区副司令员,眼中充满了欣慰和骄傲。

“官不小嘛!”

他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已经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

陈昌奉听到这话,心中非常感动。

他想起了,多年前在延安的日子。

想起了主席教他读书写字的情景,想起了在六盘山上主席对他的照顾。

所有这些回忆,都化作了一股动力,推动着他继续前进。

0 阅读:1
斋小晗评文化

斋小晗评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