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路医生。
许多胆囊息肉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后会感到恐慌,担心这可能是癌症的先兆。然而,大家不必过分担忧,因为大多数胆囊息肉属于非肿瘤性息肉,包括胆固醇性和炎性息肉,这些通常不会恶变,具体来讲,可将其根据其大小分成3个阶段。

第一,是小于5mm的息肉:这类息肉通常为良性,最常见的是胆固醇沉着病。第二是5-10mm的息肉:建议在3个月和6个月时各做一次超声随访,如果大小没有明显变化,之后每年进行1次超声检查随访。第三,当息肉大小超过1cm时,就需要警惕了,这类息肉有潜在的恶性可能。研究发现,在大于1cm的息肉中,癌变率为43%-77%,应尽快进行治疗。此外,还有另一种胆囊息肉,就是肿瘤性息肉,当腺瘤性息肉超过5毫米且为单发时,癌变的风险同样较高。
临床上我曾遇到很多胆囊息肉患者,很多人的息肉会反反复复,并且也都没有及时控制病情,在息肉未变大时不予理会,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即使通过手术切除了息肉,依旧伴有大便不成形、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只能寻求中医治疗。
那么从中医的视角来看,胆囊息肉的形成与肝脾功能不足有关。肝负责疏泄,脾负责运化,情绪不畅和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肝脾受损,影响气血流通,导致水湿内停,痰瘀在胆囊积聚,影响胆汁排泄,长期下来可能形成息肉。要改善易长胆囊息肉的体质,需要健脾疏肝,化湿祛瘀,这不仅能从根本上阻断痰湿的生成,预防息肉再生,还能清除体内的病理产物,防止“病根”残留。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每位胆囊息肉患者的体质不同,具体的调理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辨证施治,合理用药,切勿盲目跟风,以免损害健康。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大家有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