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傅作义逝世当晚,邓颖超连夜赶去叮嘱其妻刘芸生:不要搬家

时光织梦长 2025-01-13 11:11:29

1949年随着北平迎来和平解放,200万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免遭涂炭,北平这座古城也免遭战火的袭击,而其中功劳最大的莫过于傅作义将军。就连毛主席都夸赞道:“你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

1974年初,傅作义因癌症住院,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尽管当时的周恩来也因病住院,但仍强撑病体去看望他。4月19日,傅作义因病逝世,享年79岁。

然而就在傅作义去世当晚,傅家却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邓颖超。邓颖超紧紧握住傅作义妻子刘芸生的手,多次叮嘱:“千万不要搬家。”这是怎么回事呢?邓颖超为何要这样说呢?

刘厚同反复劝说,傅作义同意和谈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刚刚结束,东北野战军就挥师入关,和华北解放军配合对傅作义部实施分割、包围。此时傅作义面临三种选择:迎战、逃走以及和谈。

身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傅作义的第一选择就是战,他想要扩军,从而和我军对抗。但可惜的是扩军的想法没能实现,再加上精锐部队锐减,他只能放弃“战”这一条路。

第二选择便是逃,傅作义想逃去绥远,那里是他起家的地方。但由于张家口、新保安等地相继解放,他只能放弃这条路。

那么只剩下和谈这一条路,更何况中央为了保住北平这座古城,多次发表声明,想要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北平。但傅作义还是有所顾虑的,他过去常常和我党作对,再加上当时形势比较复杂,他一时难以下定决心。

就在傅作义纠结的时候,他的亲人、同乡和下属纷纷劝导,其中刘厚同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厚同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前辈,也是傅作义的老师。

1948年12月,傅作义的10个师被我军全歼,精锐部队人数越来越少,他也越来越慌张。这天,傅作义悲观的对刘厚同说:“老师,我的政治生涯要完了。”

刘厚同说:

“你只是旧的政治生涯完了,但新的政治生涯却开始了。你不要再执迷不悟了,如今只有和谈这一条路能走。现在北平和天津北解放军包围,你想从包围圈突出去势不可能的,你只有顺应民心,和共产党和谈,才能顺利解决北平问题,才有出路啊!”

见傅作义沉默,刘厚同继续说:

“宜生,我知道你也不想北平上百万的百姓遭受战火的袭扰,那么只有走和平道路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啊。共产党是信守承诺的,你和他们达成协议后,他们是不会秋后算账的,这是唯一的出路了。”

傅作义听了刘厚同的话后,点点头说:“老师你说的对,那好,我就走和平道路。”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傅作义白天答应的好好的,晚上又反悔了。

刘厚同生气道:“难道你非要把日月之光弄成萤火之明吗?你再犹豫不决,共产党可是不会给你那么多机会的!”见傅作义没有说话,刘厚同一气之下准备回天津,不再管傅作义。后来还是在我地下党员的劝说下,刘厚同才答应留下来。

1949年1月,解放军对天津发起进攻,下一步便是北平。如果傅作义还无法做出决定,那么我军只能采取行动。刘厚同焦急万分,再次找到傅作义说:

“你必须尽快下决定了,否则解放军在攻下天津后,下一步就是北平。你之前两次派出的代表不管从哪个方面,都无法代表你,你应当派出一位副总司令和解放军谈判。”

傅作义点点头,说:“我这次让邓宝珊去。”邓宝珊是华北“剿总”副总司令,足以代表傅作义。后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北平迎来和平解放,傅作义也被视为大功臣。

傅作义被人针对,周恩来连忙下令

1949年6月15日,北平召开新政协筹备会,邀请各界人士参加,其中就有傅作义。当时傅作义已经将北平的大军全部上交,但部分在绥远的兵力还和解放军对峙,再加上国民党特务频繁活动,令不少军官心存疑惑。

毛主席思考再三后,决定让傅作义去绥远解决这一问题。当毛主席将自己的想法说出后,有人担心道:“傅作义毕竟是起义将领,您让他去绥远,就不怕放虎归山吗?”毛主席笑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相信傅将军。”

傅作义没想到毛主席如此信任自己,他当即保证:“请主席放心,我一定会完成任务,绝不会让您失望的。”紧接着,他便乘坐专列出发了。与此同时,当蒋介石收到傅作义要去绥远的消息后,立即派特务刺杀。好在随同傅作义的阎又文警惕,布置多重警卫,这才保证傅作义的安全。

1949年9月19日,绥远宣布起义,傅作义、董其武等人赶回北平参加会议。会议期间,薄一波曾问傅作义之后想干什么,他笑着说:“如果可以的话,我想从事水利方面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被任命为水利部部长。当国防委员会成立的时候,他又被任命为委员,后来升任副主席。

傅作义刚担任水利部长的时候,曾有个别领导认为他不是我党人士,且过去曾和我党作对,便有些不服气。有一次,傅作义乘车去水利部开会,等会议结束后准备回去,但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车,后来才知道是有人故意将他的汽车停到偏僻处。

除此之外,傅作义虽然身为水利部部长,但却没有实权。毛主席知道后便问他:“是不是党内有人怠慢你?”傅作义连忙摆手说:“没有没有,我在水利方面是个‘门外汉’,是我胜任不了部长的职务。”

毛主席笑着说:“不会可以学,不是每个人生下都会的。我在水利部文件上没有看到你的名字,你这个部长是不是有职无权?”傅作义听后说:“我工作比较忙,经常外出,所以便由副部长帮我批示。”

毛主席没有说话,但事后却叮嘱周恩来好好调查一下。不久后,周恩来下达指示:“以后水利部不管大小事,只要没有傅部长的批示全都不算数。”

傅作义去世当晚,邓颖超对其妻说:不要搬家

1974年初,傅作义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周恩来知道这一消息后,不顾自己也患有癌症,拖着虚弱的身体去北京医院看望傅作义。

养病期间,他坚持给周恩来写信:

“我住院将近半年时间,身体越来越差,无法进食,只能靠精神强撑下去。我如今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看到祖国统一。我曾经翻过很多错误,但您还坚持来医院看望,真是令我十分感动。

1971年,您派人将我上交的7张存折还给我,但我分文未动。里面一共有40万元,如今想要继续上交国家,还请总理代国家接受。我的妻子刘芸生虽然是家庭妇女,但她也坚决主张将这些钱上交国家。”

周恩来收到傅作义的信后,深表感动,随即将这些钱收下,上缴国库。

1974年4月19日,傅作义因病逝世,享年79岁。刘芸生痛哭流涕,难以接受丈夫已经不在的事实。为了避免睹物思人,她决定搬家。谁曾想这天晚上,邓颖超突然拜访,她紧紧握住刘芸生的手说:“芸生,我听说你要搬家?”

刘芸生点点头,说:“我自己住这么大的房子实在是有些浪费,我决定搬出去住,把这里让给更需要的同志。”邓颖超摇摇头,说:

“不要搬家,傅作义同志为国家做了那么多,你身为他的家属,住在这里是理所应当的。更何况,你继续住在这里也是为了让大家记住傅作义同志的奉献,是很有意义的。”

最终在邓颖超的劝说下,刘芸生点点头,说:“邓大姐,您说得对,我应该继续留在这里,守护宜生留下的东西。”

0 阅读:3
时光织梦长

时光织梦长

时光织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