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景道不得:有文无行崔颢

夏小晋 2023-10-17 21:53:34

提起黄鹤楼,人们就会想起那首著名的《黄鹤楼》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图片来源网络)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只看到白云在天空舒展飘悠。晴天的时候,隔江遥望汉阳平原,树木郁郁葱葱、清楚可数,鹦鹉洲的芳草长得非常茂盛。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感到忧伤。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经过此地。诗人登临古迹,泛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自然而发,全文气概苍莽,感情真挚,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崔颢(约元704—754年),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不到二十岁即中进士,《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

《唐才子传》记载,大诗人李白后来也到黄鹤楼游玩,眼前美景令他诗兴满怀,正准备赋诗之时,抬头看到崔颢这首大作,读罢称赞不已,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日后李白到南京作诗《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可以看出,模仿《黄鹤楼》的痕迹十分明显。在另一首《鹦鹉洲》诗中,前四句为:“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简直崔诗如出一辙,可谓以诗向崔颢致敬。宋人严羽把崔颢的《黄鹤楼》称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名,清人编写《唐诗三百首》的时候,把崔颢这首诗排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可见对此诗的器重。

除《黄鹤楼》外,崔颢还有两首很有名的诗,就是《长干曲》的第一、第二首。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 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 生小不相识。

同是长干人, 生小不相识 ‍

长干行是乐府曲名,横塘在今在的苏江宁县。这两首可以看做是男女相悦的问答诗,犹如民歌中的对唱。第一首是天真无邪的少女起问;第二首是厚实纯朴的男子唱答。诗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刻划了一对经历相仿,萍水相逢的男女的相识恨晚之情。清脆洗练,玲珑剔透,天真无邪,极富魅力。

崔颢少年得志,才思敏捷,但一生没做过什么大官,曾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最高官职不过从六品。为什么呢,《新唐书》说他“有文无行,好蒱博,嗜酒。娶妻惟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 就是说他有文才而无德行,好赌博,成日嗜酒,且是好色之徒,专娶漂亮的美人,既不专一,也不作妻妾之位,而是不负责任地娶一个休一个,再娶一个再休一个,所以搞得名声很差。

大致文如其人,崔颢早年的诗作多流于浮艳。《唐才子传》还写了他一个故事。当时的名士李邕听说了他的大名以后,备下宴席邀请崔颢过府相见。崔颢带上自己的诗作兴冲冲而至。待李邕展开作品,第一句便是“十五嫁王昌”,顿时变色说:“小儿无礼!”不再理会崔颢自己一人进内屋了。

崔颢给李邕看的这一首诗叫《古意》,全诗为: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自矜年正少,复倚婿为郎。舞爱前溪绿,歌怜子夜长。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王昌是三国时的美男子,诗以小女儿口气,写闺房乐事。李邕是当时道德文章名重一时的方正君子,崔颢为之得意的作品,老夫子则认为浮艳之至,有辱斯文,所以一读大为恼怒。

以上述种种原因,加上崔颢秉性耿直,在得中进士以后,一直得不到如意官职,就离开京城,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宦游生涯,二十年中,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沿黄河两岸至江南,再由淮楚而至武昌,让他名声大噪的佳作《黄鹤楼》就于此时写下,最后还到了东北边塞。漫游极大地开拓了崔颢的视野,他的诗作也逐渐脱离闺阁艳情,作品变得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起来。如《古游侠呈军中诸将》:

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

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

还家且行猎,弓矢速如飞。地回鹰犬疾,草深狐兔肥。

腰间带两绶,转眄生光辉。顾谓今日战,何如随建威。

这首边塞诗,歌颂一位将士的赫赫战功和威猛气概,抒发了主人公报国赴难的豪情壮志。全诗热情洋溢,豪迈奔放,风骨凛然。所以后代诗家说他“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

崔颢晚年回到首都,做了京官。公元754年,死于长安。

0 阅读:28
评论列表
  • 2023-10-25 16:33

    重阳早行》 九月初九早行工, 一车多半属媪翁。 化纤闹市蹒跚聚, 黑发不见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