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90后,出生于河北省滦平县的一个普通家庭。
在这个普通家庭里,又有着极不普通的东西,那就是母亲言传身教,努力拼搏的奋斗精神。
她的母亲原本只是个因家贫而被迫辍学的乡村女子,却硬是凭着这股精神一边干农活,一边自学,终于考上了师范学校,成为一名教师。
教师虽然只是一个平凡的职业,但对于母亲而言,那就是一次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逆袭。
正是在母亲这种精神的鞭策和鼓舞下,她成为了中国首位,也是唯一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她就是王浩泽。
高考那一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双一流大学,位于江苏南京的东南大学,进入能源动力工程专业学习。
在四年的大学学习期间,王浩泽不仅保持了一贯的勤学精神和名列前茅的成绩,喜欢跑步的她还加入了校田径队,代表学校参加过省级运动会,锻炼出了过硬的身体素质。
大学毕业后,王浩泽获得了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机会,开始攻读工程物理专业并顺利毕业,最终就职于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从事新型火箭发动机总体设计工作。
相对而言,女生读理科的本就不多,成绩出众的更是少见,能做到跨学科学习还能如此优秀的,堪称凤毛麟角。
这倒并不是说女生的智商低,而是因为理科的学习过程实在太过枯燥乏味,青春洋溢,活泼好动的女生往往难以做到专注二字。
然而王浩泽却做到了,这不仅得益于她自身的努力,还得益于当她对学习感到乏味时,导师教导她的一段话:
不管你喜不喜欢,做学问就是要认真,唯有如此,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当你将来遇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你就能够认真对待了。
一语中的,王浩泽此后的人生轨迹,正是这段话最好的印证。
在潜心钻研新型火箭发动机设计工作的几年里,她逐渐喜欢上了航天事业,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间,对于她而言,就是一个全新的,充满着吸引力的神秘世界。
国家于2018年开始了第3批预备航天员的选拔工作,王浩泽闻讯后便立即报名参加了。
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以及精深的学识,她历经重重困难,一路闯关脱颖而出,终于成为一名正式的航天员,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2021年,王浩泽正式入伍从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四级航天员,
并被授予陆军中校军衔。
来到航天员大队的第一天,映入她眼帘的,是装满航天书籍的硕大书架,以及各种各样的训练和健身器材。
那一刻,她认识到到:航天员的工作不仅仅只是她的个人兴趣,还意味着肩负的使命,辛勤的汗水以及为国效力的军人职责。
虽然前面的路仍然很长,虽然等待她的,将是严格而又枯燥的训练日程,可是她对未来却充满了信心与斗志。
航天员的训练是在模拟太空的特殊环境下进行的,其中不仅包括模拟失重水槽、沙漠求生、离心机抗压等体力透支训练,还包括在密闭空间内心理极限训练。
在这个训练科目里,要求航天员连续72小时保持清醒,这也是人体生物钟所能承受的最上限。
考虑到航天员在训练过程中会出现身体难以承受的状况,教官们在每个航天员手里设置了一个呼救警铃。
可哪怕是再苦再累,王浩泽也从来没有摁响过它。
她不是没有过摁响警铃的念头,可是她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正如导师所说的那样,对于自己喜欢的航天事业,王浩泽确实做到了认真对待,全力以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事业已有30余年的历史了,作为这项事业的同龄人,王浩泽从火箭发动机设计师到航天飞行工程师,从建造火箭到搭乘火箭,这一路走来殊为不易。
10月30日凌晨4点27分,将准时发射神舟19号载人飞船。
此次飞行任务需要在空间站驻留为期半年的时间,具体包括与神舟18号的在轨轮换,开展以“太空格物”为主题的,多达80余项的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以及安装相关设备和装置。
衷心祝愿王浩泽和她的战友们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凯旋归来。
王浩泽的成长经历带给我们的启迪就是:认真努力是开启人生,把握命运的唯一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