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739号公告,批准发放了国内85家企业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其中包括转基因玉米、大豆的种子。这是我国首次发放转基因玉米、大豆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
转基因的产业化在国内受阻,并非是因为一些人担忧的安全问题。转基因育种是一种精准的育种手段,一次只将少数目标基因转入到受体。转入的目标基因早已被科学家研究得非常透彻,科学家们能够据此准确预测后代的性状。而传统的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也是基因转移、重组的过程,但是对后代性状的预判性差,有很高的盲目性。转基因育种的优势是常规育种手段达不到的,转基因食品上市以来从未有一起得到证实的因转基因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常规食品倒是经常出现问题。网络上关于转基因的耸人听闻要么是以讹传讹,要么是故意制造恐慌。
2020年十三五计划结束,转基因玉米、大豆仍然没有得到产业化种植。十三五计划中提出的“推进新型抗虫棉、抗虫玉米、抗除草剂大豆等重大产品产业化”也成了泡影。2013年后的那近十年可谓是国内转基因的寒冬。
科技终究要发展,科技终究不能受愚昧摆布。即使是在转基因的寒冬,即使遭到愚昧无知者的恶意攻击谩骂,农业科学家及种子公司也很清醒转基因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转基因种子的研发始终没有停止。转基因在国内蓄势待发,就等闸门打开后迅速占领市场。
庆幸2023年里一套组合拳为转基因产业化铺平了道路,庆幸2023年里关于转基因的政策没有受到太多舆论的干扰。明年播种的春天就是国内转基因的春天。
只是那些不愿意接受转基因的人,会不会真的不吃转基因?其实虽然抵制转基因,但是之前每年进口的那么多转基因不会回避他们,他们依然吃得很香。产业化是最好的科普。照相机普及后,相信照相机能吸走灵魂的人少了。转基因的春天到来后,那些耸人听闻的转基因谣言终究会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