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见过比脸盆还大的萝卜吗?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竟然就有,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咱中国深耕十年之后突破限制种出来的奇迹。就在2024年西藏札达县的田地里,一颗颗重达二十多斤的“巨型萝卜”破土而出,亩产轻松突破万斤。
这个不是普通的萝卜,它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做圆根,是西藏人民的传统食物和牲畜饲料。在高寒缺氧、环境恶劣的青藏高原,到底是怎么种出这么高产的作物的?
藏北高原上的“巨型萝卜”2024年9月的西藏札达县,这片位于海拔4400米的土地上,11亩圆根试验田迎来了大丰收,经测量这片试验田的亩产竟然超过了1万斤。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巨无霸”圆根,重达23.34斤,需要两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起来。
圆根口感清甜不辣,兼具粮、菜、药、饲四大功能,是一种食、饲、药同源的植物,在西藏,它被俗称为“藏萝卜”,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要知道西藏地区以往种植的圆根,个头只有小孩子的拳头大小,半斤左右的重量就已是稀罕物,如今这20多斤重的“巨型萝卜”,怎能不让人惊喜万分?
这丰收的喜悦也让人回想起一个月前,在拉萨市曲水县的另一块试验田里,一颗更大的“圆根王”横空出世,重达24.08斤,打破了单个圆根重量的最高纪录。
从海拔3600米的拉萨到4400米的札达,捷报频传,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位执着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员姜丽丽和她的团队。
正是他们多年来的辛勤付出和科学探索,才培育出了这些适应高原环境的高产圆根品种,让这片高寒之地也能迎来如此丰收。
藏民们对姜丽丽团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纷纷围上来,询问种植技术,希望能把这些“巨型萝卜”种满自家的田地。他们期盼着高产圆根能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而姜丽丽和她的团队,也正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他们希望,通过科技的力量,让圆根在西藏“铺天盖地种起来”,为这片土地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生机。那么姜丽丽团队是如何培育出这些“巨型萝卜”的,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和困难?
60多个品种脱颖而出想了解这些“巨型萝卜”的故事,得从2018年说起,那年姜丽丽开始研究高寒地区种植的问题,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解决西藏的饲草短缺难题。
大家都知道,西藏是咱们国家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草原面积广阔,养牛养羊是当地藏民的主要收入。但高海拔和低温的环境,让种牧草变得很困难,这也成了西藏农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高海拔和低温环境却严重限制了牧草的生长,想要发展畜牧业,提高牧民的生活水平,就必须找到适合高原环境的优质饲草。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姜丽丽和她的团队踏上了漫长的科研之路,他们从60多个饲草品种中精挑细选,最终确定了6个候选品种,并在西藏多个地区进行试种。
经过反复试验和观察,他们惊喜地发现,圆根在恶劣的高原环境中展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简直就是为青藏高原而生的“天选之子”。
相比之下,娇气的苜蓿就显得脆弱得多,一场冰雹就能让它“香消玉殒”,而圆根即便经历四五轮冰雹的洗礼,依然能够屹立不倒。要理解圆根的“钢铁意志”,就必须了解西藏高海拔地区变幻莫测的气候。
以那曲地区为例,这里海拔超过4500米,即使在夏天,也常常是“六月飞雪”,一片云飘过,气温就能骤降10℃。更让人头疼的是,这里经常下冰雹,有时甚至是夹杂着冰雹的暴雨,对农作物来说,这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圆根却能在这种极端天气下生存下来,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但圆根也有自己的问题,那就是产量低,而且个头很小,就算普及种植也很难撑起饲草大头。如何让圆根从“小拳头”变成“大块头”,是摆在姜丽丽团队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而且在他们参与研究之前,相关团队已经在这个难题上绞尽脑汁四五年了,那么他们的加入会给这次研究带来全新的改变吗?
科技赋能高原农业为了提升圆根的产量和品质,姜丽丽团队开始了漫长的选育和改良之路,他们运用现代农业科技,筛选出适合西藏不同海拔、不同生态区的优质高产圆根品种。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培育出了能够适应高原环境的“巨型萝卜”,以拉萨为例,这里海拔3600米,气候相对温和,适合种植两季圆根。
经过改良后的品种,单个圆根最大重量竟然达到了惊人的24.08斤,亩产更是突破万斤,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即使在环境更为恶劣的那曲地区,单个圆根也能达到9.6斤,亩产同样超过万斤,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众多科研人员十余年深耕,终于取得了成果,科技的力量在青藏高原农业赋能领域,不仅体现在圆根的选育上,还体现在其他方面。
除了圆根,科学家们还在错那尝试种起了“太空种子”,在太空特殊的环境里待过之后,这些种子变得更厉害了,产量更高,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也更强。
现在一些太空牧草品种已经试种成功,也给西藏高原的畜牧业发展带来了新希望。不管是圆根的大丰收,还是太空种子的成功试种,都说明了科技的力量有多么神奇。
有了科技的帮助,我们不仅能让传统的农作物产量更高、品质更好,还能在高寒地区种出更多合适的作物,让当地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结语是不是被青藏高原的这些“巨型萝卜”惊呆了?从“小拳头”到“大块头”,这不是魔术,而是科技的力量。谁说高寒之地只能荒芜,姜丽丽和她的团队用十多年的努力,让世界屋脊也能亩产万斤,这不仅是高原农业的奇迹,更是科技扶贫的生动案例。
有了高产的圆根,藏族同胞的餐桌更加丰富,牛羊的饲料也更有保障,日子自然也越过越红火。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会有更多适应高原环境的作物在这里扎根生长,为这片土地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活力,青藏高原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