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那伟一家因为种种原因,中年返贫。
作为中产阶级的那伟,原本住着800万的房子,开着50万的宝马。
彼时还是一家准上市公司的副总,拿到了千万期权。
妻子安心在家当个全职主妇,家里还请了保姆,锦衣玉食。
忽然一夜之间,积蓄全部打了水漂,那伟被裁员,一家人面临巨大生活压力。
沈磊是沈琳的亲弟弟,北京户口、高学历、事业编、月薪8000,但是没房没车。
那隽是那伟的弟弟,年薪百万,有车有房有积蓄。
在那伟一家中年返贫后,两个弟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
沈磊一副佛系的模样,安慰姐姐和姐夫:
“你们不是还有这套房嘛,800万呢!有这些粮草弹药,你们真就不用那么愁了嘛!”
在沈磊这样没车没房的人看来,再穷,只要手中还有一套房子,那就不算事儿。
那伟听了一时无言以对,只好玩笑地说道:
“我就是羡慕这份纯真。”
房子是底线,是一家人生存的基础条件,没房意味着在这座城市没有家。
再苦再难,也会想方设法努力挣钱。
经济困难就立马把房子卖掉,这不是他们的备选项,那是万不得已。
谁也不会甘心轻易卖掉房子,沈磊的一番话,就像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说的。
就连亲姐沈琳都一时没法接上他的天真无邪:
“快吃饭吧,少年!”
看吧,人类的悲欢,并不总是相通的。
02
再看看那隽,虽然是弟弟,可是他身上却有着一副成熟与担当。
当他得知哥哥家出了状况,他直接对哥哥说道:
“工作的事你们自己考虑,家里不用担心,我有钱,我托得住你们。”
给足满满的安全感,也一时间缓解了哥哥的焦虑。
那伟一家搬到了燕郊去,两个弟弟都一起出力帮忙搬家。
临走时,那隽偷偷塞了两万块钱给母亲,说给哥哥的,放着万一急用。
他顾及哥哥自尊,没有当面给,但是心里一直在为他们考虑。
那隽在哥哥的职业生涯中也贡献了许多教科书式的建议,可谓理智又清醒。
他金句频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比如这一段:
“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是变,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规划意识,首先要对自我价值要有清晰的认知,自己核心的卖点是什么。
第二自己取得的成就是平台成就给的还是通过自己能力得到。
第三得有破圈心态,得成为复合型人才,你得有跨行业的底层能力。”
如果放在现在,去当商业导师也是绰绰有余啊。
03
沈磊与那隽唯一一次正面交锋,是在一次家族聚餐上。
两个人都同样是名校毕业高材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
那隽是“卷王”,为了工作可以付出一切,甚至直接睡在公司加班加点。
而沈磊则是随心所欲,追求稳定,一下班就回家做饭,摆弄花花草草,连领导约饭都不去。
当大家提到天天加班这件事,沈磊是一副佛系的态度。
于是,那隽借着酒意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加班就证明我工作稳定,我要有一天我不加班了,就代表我可能要失业了。
给你1万让你996那是卷,要给你十万呢那是拼搏,那是搞事业。”
从此可见,同样是名校毕业高材生,同样是弟弟,俩人却是完全不同的认知。
因为原生家庭的关系,沈磊从小被父母过度呵护,没有吃过什么苦,到了30岁还像个大男孩。
他无忧无虑,因为背后随时有人支撑着他,不仅是父母,姐姐也格外宠他。
而那隽则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父亲去世后经历了生活的艰难,小小年纪就立誓要让家人过上好的生活。
沈磊追求稳定,随心所欲,30岁了没车没房他也不着急,对升职加薪没欲望。
那隽具有强烈的上进心,被大家称为“卷王”,公司同事都叫他“那神”。
只是在大结局,这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弟弟,最终都被自己的另一半抛弃了。
沈磊的妻子嫌他穷,嫌弃他不上进,做人没趣味。
那隽的女朋友不稀罕那隽的房和车,认为精神上的快乐更重要,她受不了那隽的“卷”。
那隽喜欢在李晓悦面前说大道理,讲人生智慧。
他还一直嫌弃她不上进不努力,最终让晓悦感觉到了压力和不自在。
作家艾小羊写过一段话:
“不要动不动在亲密关系中谈三观、争对错,而是懂得自省与感恩,明白亲密比正确重要,包容比改造重要。”
那隽却一直都想将李晓悦改造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让对方感觉到了窒息。
如果那隽能接受李晓悦原本的样子,包容和理解她的一切,或许俩人就不会分开。
许多人说,要是这两对互换一下就好了,那隽配谢美兰,沈磊配李晓悦。
原著中,李晓悦的确跟沈磊在一起了,谢美兰如愿嫁给了霸总。
这样的结局,你是否喜欢呢?
还有,如果让你做选择,那隽和沈磊,你更喜欢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