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各退一步,7国达成一致,一架专机飞抵莫斯科,普京深夜接机

品味红梦史说 2024-08-10 03:34:24

2024年8月2日晚,普京亲自来到莫斯科机场欢迎从异国归来的英雄。

舱门打开,红毯耀眼,普京在在红毯的一端,与归来者一一握手、拥抱,甚至还向安娜·杜尔采夫母女献上了鲜花,向他们传达了崇高的敬意。

这是俄罗斯与美国长达两年多谈判的结果,双方都同意释放一部分囚犯。

众所周知,当前,美俄之间矛盾尖锐,尤其是乌克兰事件,更是横在两国之间的一把利剑。

双方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选择进行换囚?契机是什么?

难道这是双方为达成某种目的,而释放出的某种特殊讯号吗?或者仅仅是政治博弈的结果?

一、开始

事件的起因,是德国抓获了一名俄罗斯方面重要人员,随即提出愿意与俄罗斯进行交换,但俄方的释放的人物必须由德方指定。

既然是德国敢向俄罗斯提出交换的请求,那就证明此人在俄罗斯的地位一定是举足轻重,那么它要赎回的人物也必然具备同等的分量。

普京明确表示了拒绝,但是又不肯轻易放弃索要回本国人员的机会,便想到了美国。

美国在欧盟影响力极大,很多时候可以左右某个国家的决策,如果其愿意充当中间人进行这场谈判,或许能谈出一个双方能愿意接受的局面。

美国为什么愿意参与这场谈判吗?

肯定不是为了俄罗斯,利益的等价交换永远是双方交往的不二法则,这条法则不仅适用于国与国之间,也适用于人与人之间。

俄罗斯承诺谈判成功,也愿意释放一部分关押于俄境内的囚犯。彼时的拜登因为在民选中处于劣势,急需要一场外交的胜利来证明自己。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开始了新一轮的谈判。俄罗斯表示愿意释放德国的囚犯,但人选必须由自己选定。

美国为保证本国囚犯被顺利释放,自然不会考虑到德国的考量。

此时的德国也不再是冷战时期的德国,处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恐惊天上人,不敢高声语。

当即站出来表示,无论美俄谈判的结果如何,只要不符合德国本国的利益,德国都不予承认。

于是,双边交谈变成了三方谈判,德国始终不变初衷,声称只要俄方不释放自己指定的人选,其他一切都免予协商。

就在谈判陷入胶着状态,无法进行时,一个意外打破了这个局面。

2022年的年底,德国指定的人选于监狱中突然死亡,俄方给出的理由是突发疾病。由于无法验证真伪,德国自然是将信将疑。

谈判到底还要不要进行?德国是要效仿俄罗斯,同样给出一个“突然死亡”的回应?

还是平复情绪,继续新一轮谈判,以求最终利益的最大化?

博弈的关键时刻来临,重点握在了德国的手中。

德国没有使出昏招,而是趁机开出了让苏联无法拒绝的条件,既然囚犯在俄方监狱中去世,无论如何,俄方也无法逃脱干系。

因此,德国要求交换人数不能再以1:1的方式进行,必须要以16:8比例进行释放。即俄罗斯要用2名囚犯换一名囚犯。

俄罗斯自然不愿意同意,敌国在俄境大肆进行破坏活动,岂能说放走就放走呢?

本国的老百姓听闻后又该如何评价自己?因此,交换必须也要符合俄方的利益,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给本国百姓一个交代。

谈判一直在拖拖拉拉地进行,似乎谁也没有想过会成功,各方在释放的比例与释放谁的问题上,始终无法形成一致的意见。

时间来到了2024年,拜登在大选中始终落于下风,为提升个人的正面形象,拜登决定以此事作为契机,搞出一篇像样的“文章”。

释放人数比例再次调整,美德释放10人,俄罗斯释放16人,接下来就是协商究竟释放谁的问题?

经过艰难的抉择与谈判,最终确定好人选。

双方共释放囚犯二十六名,其中十三名为德国人,三名为美国人,十名为俄罗斯人,交换地点则定在了土耳其。

相对于普京的低调与务实,拜登则显得十分高调,着重在民众面前强调了白宫方面的努力。

换囚事件暂时告一段落,但是这件事情所激起千层浪仍在继续发展,难道真某些媒体所评价的那般,双方要进一步展开合作吗?

二、走向

美苏双方在冷战时期,相当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司马懿。

苏联是司马懿,美国是诸葛亮,虽然诸葛亮实力更胜一筹,就欧洲而言,其地理优势不如苏联远矣。

因此,他一心将苏联当成竞争的伙伴,扶持欧洲与其为竞争。

却不想在这个时期,欧洲各国同样总结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认为各国之间必须形成通力合作,否则难以与超级大国抗衡,欧盟在这个时间段诞生。

而美国全力打击苏联,迫使苏联解体,却使得欧盟异军突起。

原来其可以通过意识形态的工具打击苏联,又该通过什么工具打击欧盟呢?

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俄罗斯不再是美国的针对的目标。

其好比是一个奄奄一息的大象,已近迟暮之年,同时带着前苏联时期一身的伤病没有完全治愈好。

这段时间欧盟和俄罗斯因为地理优势,就工业制品、生活用品的输入与能源、粮食的输出形成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美国的市场份额再次被抢占,美国一方面要防止欧盟的崛起,一方面还要继续打压俄罗斯。

当然,打压的侧重点仍旧是后者,只要俄罗斯听话,自然有办法对付欧盟。

美国决定在其身旁安插一个威胁,这也是为什么北约极力邀请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原因。

基辅和莫斯科双方都没有要停下的意思,因此双方的主要矛盾依旧存在。只要矛盾存在,那就说明双方没有和解的可能。

但这次换囚事件不同于以前,这是自冷战结束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囚犯交换。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竞争,也没有永远的合作,时势一直处于变化阶段,未来如何发展是一个未知数。

但是睿智的掌权们明白,两个大国之间,直接诉诸武力解决问题根本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越是在对抗激烈的时候,就越要保持一份清醒。

这次换囚事件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俄罗斯和美国都要向世界传递一个信号,我们之间始终存在合作对话的可能。

即使两者之间的主要矛盾抵达峰值,也依旧存在这种可能。

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双方都渴望尽快停止这场白热化的冲突。

在换囚事件中,普京愿意找美国帮忙,拜登也愿意帮忙,这就是普京投出一块问路石。

至于效果的好坏,普京不敢确认,通过这次谈判,普京确认了最终的答案。

美方愿意充当俄乌之间的中间人,通过交谈的方式终止这一场战争,当然,谈判必须要拟定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约。

如同换囚事件,每一方的要求各不相同,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协商。

但只要结果有利于双方最根本的利益,谈判就有必要。

如今,换囚事件才过没多久,下一步,或者是俄方,或者是美方,大概会就这场战争提出和解的构想。

如果事情真如换囚事件这样以成功收尾,希望时间不要拖得太长,毕竟,每多耽搁一天,就会有许多无辜的生命因此而丧命。

当然,或许双方都不会提出和解的构想,所谓换囚不过是偶然事件,战争仍会继续。

身为旁观者,你更希望看到哪一种可能的发生呢?

0 阅读:0

品味红梦史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