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反鸦片战争传奇(四)

国际工程贸易资讯 2025-02-07 17:40:26

大约两个时辰之后,夕阳的余晖洒在营地上,史荣椿与吴仁率队凯旋归来,马蹄声与士兵们的欢呼交织成一片胜利的乐章。史荣椿一马当先,跃下马来,快步上前,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禀报道:“禀大帅,此战我军大获全胜,共计斩首英夷2000余人,收缴英夷火枪1500余枝,子弹、铜帽、底火堆积如山,此外还有大炮10门,皆为战场缴获。英夷舰队损失惨重,4艘军舰在激战中沉没,其余军舰在夜幕的掩护下败逃海上,踪迹难寻。”

刘明听闻捷报,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仿佛春日里绽放的花朵,他大声说道:“好,太好了!众将士辛苦了,你们是大清的骄傲!我军伤亡如何?”话语间,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关切与期待。

吴仁紧接着上前一步,声音沉稳地回答:“我军阵亡官兵50余人,皆是英勇无畏,为国捐躯;受伤官兵200余人,皆是在英人军舰炮火猛烈拦击时,不幸被炸死炸伤。他们虽身负重伤,但眼神中依旧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刘明听后,神色一凛,目光变得深邃而坚定,他郑重说道:“对阵亡将士,我们要给予最优厚的抚恤,让他们的家人得到应有的慰藉;对受伤将士,要让军医全力以赴,精心医治,确保他们早日康复。我即刻准备上奏圣上,为众将士请功,让他们的英勇事迹传遍四海,永载史册。”

说罢,刘明转身回到大帐,夜色已深,但他毫无睡意,连夜向道光皇帝书写奏章一份。奏章中,他详细叙述了大沽之战的激烈战况,英夷的狡猾与残暴,以及众将士的英勇无畏与顽强拼搏。每一个字都饱含深情,每一句话都充满敬意。随后,他命护兵火速将这份沉甸甸的奏章送往京城,以最快的速度呈递给皇上。

天刚蒙蒙亮,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亮了大地。吴仁匆匆来报,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大帅,海面上的英舰,已经离开大沽口,往南开走了,不知道他们的目的地何在?”

刘明听闻,当即站起身来,说道:“待我去观看。”他随吴仁一同登上大沽口炮台的制高点,拿起千里镜,仔细地瞭望着海面。只见海上30多艘英舰已经调转船头,几艘英舰的桅杆在战斗中折断,正被其他英舰用缆绳拖着,缓缓前行。运输舰上的英军,全然没了往日耀武扬威的模样,一个个垂头丧气、无精打采,仿佛战败的公鸡。有些英军的胳膊上还缠着白色的吊带,显然是受了重伤。更有一些英军,正忙着把船上的尸体往海里扔,进行所谓的“海葬”。刘明心中明白,这是英国海军为了避免在船上空间狭小引发传染病,而采取的一种残忍手段。

刘明在炮台上观察了约一个时辰,那些英舰缓缓往南驶去,逐渐消失在视野中。吴仁在旁问道:“大帅,不知道这些洋鬼子往哪个地方去啊?”

刘明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时空的迷雾,他沉声道:“估计是往定海吧。定海还被英人占据,皇上对此震怒不已。传令下去,让将士们做好准备,随时候命出征,誓要将定海失地收回!”

吴仁应声答道:“喳。”随即转身下去传令,整个营地瞬间忙碌起来,士气高涨,战意盎然。

果不其然,英军撤走后的第三天,从京城快马驰来一位太监,率领着50个军兵,推着装满赏赐的车子,来到了大沽口炮台。领头的正是当初那位田公公。田公公一见刘明,满脸堆笑,仿佛盛开的菊花:“恭喜大帅,贺喜大帅,打败英夷,为国争光啊!皇上可乐坏了,连说了好几个‘好’字呢!”

刘明微微躬身,谦逊道:“都是托圣上洪福,将士用命换来的啊。”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皇上的感激与对将士们的自豪。

田公公从袖子中郑重地拿出一道圣旨,高声道:“直隶总督刘明接旨。”

刘明率领众将士齐刷刷跪下,齐声道:“臣刘明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他们的声音在炮台上回荡,充满了对皇上的敬畏与忠诚。

田公公清了清嗓子,开始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钦差大臣、直隶总督刘明率领众将士大败英夷,斩首2000余级,为国争光,朕心甚慰。特加封刘明为太子太保,领兵部尚书衔,加封为钦差大臣,率领本部将士奔赴浙江定海前线,与两江总督裕谦大人共同收复定海城。特加封直隶提督史荣椿为署理直隶总督,履行大沽口防务之责。特加封吴仁为一等巴图鲁,领二品将军衔。朕特发放犒师银10万两,犒赏三军。望众位将士用命,奋勇杀敌,收复定海失地,勿负朕恩。钦此。”

刘明帅众人叩首谢恩:“臣领旨谢恩,万岁,万岁,万万岁。”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与决心。

礼毕,田公公道:“恭贺众位将军,圣上说让你们尽快启程,浙江那边军务紧急,3天之内就要出征。众位将军辛苦了,但国家需要你们,百姓需要你们。”

刘明昂首挺胸,朗声道:“大丈夫为国征战,即使马革裹尸,也是应当。我等即刻出发,3天内定能赶到定海前线。”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豪情与壮志。

田公公一行人告辞回京城去了。这边刘明命人取出车中的银两,将这10万白花花的银两分给众位将士。他大声说道:“我军将士,不论官佐,人人平等。现皇上犒师银10万两,总计1万官兵,每人10两。望众将士再接再厉,尽快准备,去浙东前线出征。”众将士听闻,无不欢呼雀跃,三呼万岁。

接下来的两天里,刘明安排众将士做出征准备。他亲自检查装备、粮草和药品等物资的准备情况,确保万无一失。同时,他与史荣椿仔细进行大沽口防务的交接工作。他深知,大沽口是京城的门户,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鉴于英国人已然撤走,大沽口炮台的房屋守卫无需太多人手,刘明特留下1000人给史荣椿守卫炮台。这1000人都是精挑细选的勇士,他们忠诚勇敢,不畏艰难。而剩下的9000军兵,则全部由刘明带往浙东前线。这9000军兵中,既有从回疆带来的5000旧部,也有大沽口的4000新部下。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都有着同样的信念和目标——驱逐英夷,收复失地。

刘明向来处事公道,赏罚分明。他深知,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人心,激发士气。因此,无论是从回疆带来的旧部,还是大沽口的新部下,都心甘情愿跟随他出征浙东。他们知道,跟着刘明将军打仗,既有前途也有保障。

到了第三天,也就是道光二十年九月十日,秋高气爽,天空如洗。由吴仁做先锋,刘明率领9000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浙东进发。一路上,军旗猎猎作响,马蹄声声震天。大军士气高昂,仿佛一群下山猛虎,誓要将英夷驱逐出境。

刘明望着前行的队伍,眼中满是坚毅与决心。他心中暗自下定决心:此去定海,定要将英夷彻底驱逐出境,收复失地,不负圣上所托,不负百姓期盼。大军渐行渐远,奔赴那未知而又充满挑战的浙东战场。一场更为激烈的战斗即将拉开帷幕……

0 阅读:4
国际工程贸易资讯

国际工程贸易资讯

主要介绍国际工程、贸易方面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