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六代战斗机的竞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这场关乎未来数十年空中力量格局的较量中,中国的最新进展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美国《对外政策》杂志近日披露,中国空军的第六代战斗机歼-36已完成第二次确认试飞,这一消息无疑在军事领域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试飞选择在成都试飞基地的阴雨天气中进行,这一决策打破了传统战斗机试飞选择良好天气的惯例。这种大胆的测试方式充分展现了中国对新型战斗机全天候作战能力的高度重视。作为一款集成了全新气动布局、飞控技术、翼面操作方式、航电设备和动力系统的验证机,在第二次试飞中就敢于挑战复杂气象条件,不仅体现了研发团队对飞机性能的充分信心,更彰显了歼-36战斗机技术的成熟与可靠。
在试飞过程中,歼-36战斗机在起飞后即收起起落架,这一细节引起了美国军事专家的特别关注。按照国际惯例,新型战机测试时通常会保持起落架放下状态,以便随时应对突发情况。而歼-36的这一举动表明其测试已进入高级阶段,飞机将进行高速和复杂的飞行动作。起落架的收起不仅降低了飞行阻力,更使飞机的升力得到充分发挥,为后续的复杂机动测试创造了条件。
与首次试飞相比,歼-36在第二次试飞中达到了更高的飞行高度。这一变化预示着飞机将进行高速飞行测试,同时也表明其需要更大的空域来施展性能。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试飞并未出现歼-20伴飞护航的情况,这进一步印证了歼-36在首次试飞中表现优异,研发团队对其独立飞行能力充满信心。
面对中国第六代战斗机的快速进展,美国军事专家布伦特·M·伊斯特伍德表达了对本国研发进度的担忧。美国空军的"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战斗机项目目前仍处于严格的审查程序中,而新任国防部长对第六代战斗机缺乏兴趣的态度更是加剧了这种担忧。这种内部争议严重拖慢了美国在第六代战斗机研发中的步伐。
中国第六代战斗机的快速进展不仅展现了其航空工业的雄厚实力,更凸显了其在未来空中力量竞争中的战略优势。随着测试进度的加快和技术表现的持续稳定,中美在第六代战斗机领域的差距正在逐步拉大。这种技术代差的形成,不仅将重塑全球空中力量格局,更将对未来国际安全态势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