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诊疗中,我接触到不少被焦虑症困扰的患者。很多患者家长甚至患者本人会觉得焦虑症是:“想太多,太闲了矫情”。为此羞于就医,觉得过段时间就好了,耽误了最好的治疗时间。
但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每个焦虑症患者背后都是存在体质偏差,才会导致焦虑恐惧不能自自我调整,超出自身承受范围。
从中医角度来说,多是外界压力大,或者长期体质不好,脏腑功能紊乱,在成心神失养,肝魂失舍
今天,我就通过一个案例和大家聊聊。
前段时间,32 岁的李女士找到我。她面容憔悴,眼神中满是疲惫与焦虑。李女士主诉,近半年来,她常常莫名地紧张不安,总是七上八下的。
晚上也睡不好,稍微有点动静就会惊醒,白天工作时注意力很难集中,记忆力也下降了,还老是心慌、气短。

我对李女士进行刻诊,发现她舌苔薄白,脉象弦细。结合她的症状,我辨证为肝郁脾虚,心神失养。
长期的忧思恼怒,使得肝气郁结,肝魂失舍,所以害怕失眠多梦易惊醒。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不能滋养心神,所出现了一系列焦虑症状。
针对李女士的情况,我为她开了疏肝健脾、养血安神的方子。
主要药材有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酸枣仁、远志、合欢皮等。柴胡疏肝理气,白芍养血柔肝,当归补血活血,茯苓、白术健脾益气,酸枣仁、远志、合欢皮宁心安神。
同时,我叮嘱李女士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作息,适当运动。
两周后,李女士前来复诊。她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了一些,自述心慌、气短的症状减轻了,晚上睡眠质量也有所提高,入睡更容易了,半夜醒来的次数也减少了。

看到李女士的变化,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根据她的情况,我对药方进行了适当调整,继续巩固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女士的焦虑症状基本消失,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焦虑症并非 “矫情”,它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在中医看来,情志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长期的忧思会对身体造成实实在在的损伤。
中医治疗焦虑症,注重从整体出发,调理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气血,从而达到身心同治的目的。

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药物调理,患者自身的情绪调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至关重要。希望大家能重视自己的情绪健康,当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时,及时调整,如果症状严重,一定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