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假期补课费9000+,我失眠了…”孩子的成绩,靠钱堆的吗?

诺妈家有男宝娃 2025-02-18 12:46:25

看到一位妈妈发帖,她坦言:自己因为孩子的补课费问题,失眠了。

她的儿子刚上高一,物理、化学、数学成绩都不太理想,一个假期的补课费竟然高达9000多元。面对这笔不小的开支,她感到压力山大,甚至夜不能寐。

她的焦虑引发了许多家长共鸣:“补课真的有必要吗?孩子的成绩,真的靠钱堆出来吗?”

我在帖子下找答案,12位网友的真实经历中,也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

补课真的有效吗?家长的困惑与反思

● 补课的效果,因人而异。补课的效果并不是对每个孩子都立竿见影。

有网友现身说法:“高中补课的前提要看智商和努力程度,如果两者缺一,那还是省省吧。”

的确,有些孩子通过补课确实能提升成绩,但也有孩子补课后成绩不升反降,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

对此,我深有感受。作为一名初中生家长,七年级刚开学,我给孩子报了数学班和科学班,花了一万多补课费,孩子的数学成绩却越考越差。每次去补课,孩子都是满身的抗拒情绪。

花下去时间、精力和金钱,却结果耗光了孩子“自主学习的兴趣”。

课程结束,当我决定不再续报时,儿子一身轻松,他说:

“妈,留出接送时间给你补觉,不香吗?留出补课费给我买双鞋,不好吗?”

“你放心,就算不上补习班,我也会自己通过上网课学习哒!”

补课很重要,但并不是万能的,关键在于孩子是否具备学习的主动性和理解能力。

●补课的“性价比”问题。9000元的补课费,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相当于一个家长一个月的薪水,有些甚至还不止。

为此,有家长自己算了一笔账,孩子从小学开始补课到高三,前前后后共花了一百多万,终于顺利将孩子送到一本上岸。

有网友调侃:“花一百多万买个房子不香吗?”

这话虽然说得有些戏谑,却也真实反映了家长对补课“性价比”的质疑:

教育补课的效果,是否值得如此高昂的投入?如果把这笔钱花在其他投资上,是不是会得到更有价值的回报?

●补课,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补课到底有没有意义?家长大多是教育门外汉,随大流人补,我亦补。

有教育人士网友抛开利益问题指出:“补课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时间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样的。”

如果孩子在上课期间补课,可能没有时间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如果在假期补课,孩子又失去了应有的休息时间。长期的高强度学习,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得不偿失。

这或许解释了,孩子埋头补课,成绩却依然上不去的本质原因吧。

二:

不补课成绩如何?论自学的重要性

补课虽成为当下主流现象,但我们依然能够听到这样的声音:

我家孩子从未补课,一直排年级前几。

我们是普通家庭,从小没管孩子的学习,照样考上985。

……

不补课的孩子,成绩怎么样?

●自学能力是核心竞争力

过来人家长晒出自家孩子的学习经历:

透过这两位家长的案例,你会发现,家长口中的孩子都是都是典型的“自学型”学生。他们的共同点是:上课专注,课后高效完成作业,善于利用网络资源自学。

并且,这一类孩子从来不缺少玩的时间,劳逸结合,反而促进了高效学习。

事实证明:自学能力才是孩子的核心竞争力,补课只是辅助手段,不能替代孩子的主动学习。

●家长的引导作用也很重要。当然,孩子并非天生会学习,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家长的引导。

有网友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让孩子拿着书给你讲知识,讲例题,讲课后的练习题。

这种方法不仅能帮助孩子巩固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好的教育润雨细无声,又似四两拨千斤,家长的引导和陪伴,往往比花钱补课更有意义。

●补课不是唯一的选择。补课不是错,但补课不是唯一的选择。

有家长称,自己的孩子在初三时参加了1对4的补课,但考上高中后就没有再补课,成绩依然稳定。

对于孩子来说,当他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补课”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事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盲目补课,不如学方法、找方向。

三:

找补课的平衡点,需要家长具备智慧

每个孩子都具有不一样的特性,也拥有不一样的情况。在补课的大潮水中,作为家长,应该具备“找平衡点”的智慧。

●找准补课的“精准性”

有网友的孩子在中考结束后参加了补习班,也在高三的时候参加补习班突击,前一个一点没用,后一个非常高效。

补课的关键在于“精准”。如果孩子确实在某些科目上存在明显的短板,补课可以作为一种“精准打击”的手段。

●补课与自学的结合

补课多了,常常会让孩子形成依赖。但,补课和自学并不是对立的。

比如,孩子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补课时重点攻克难点和薄弱环节。同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培养自学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家长的“放手”与“信任”

孩子的补课常态,有不少来自“家长补课意志”,其深层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的焦虑感。

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孩子的自我认知和选择同样重要。家长要学会“放手”,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节奏。

四: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知识的灌输,还是能力的培养?或许,真正的教育始于家长的自我反思。

1.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独立的人

有网友说:一等人不用教,二等人用言教,三等人用棍教。

会的就是会,不会的哪怕用刀架脖子上,也没用。

这句话虽然有些极端,但也提醒我们,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不是一味地依赖外部的补课和辅导。

2. 家长的角色是引导者,不是控制者

很多家长把孩子的成绩视为自己的“面子工程”,甚至不惜花重金补课。

但正如有个网友说的:“如果连好一点的高中都没考上,那更没必要费钱费力去补了。”

我们要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不是强迫他们走我们设定的路。

3. 教育的“长期主义”

教育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补课或许能在短期内提升成绩,但从长远来看,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才是教育的真正目标。

家长要学会从“短期焦虑”中跳出来,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

***

补课还是不补课?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需求做出选择。

但补课不是目的,成绩也不是终点,真正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人。

当我们放下焦虑,回归初心,才能发现教育的真谛——唤醒孩子内心的光芒,陪伴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是诺妈,家有男娃,探讨男娃的养育心得,记录孩子的学习日常,分享学习干货,一起共成长

0 阅读:1
诺妈家有男宝娃

诺妈家有男宝娃

家有男宝,致力于亲子成长研究,分享有价值的育儿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