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是永恒的战斗力,伊朗核专家被斩首成功,看中国当年怎么做的

雪柳谈过去 2024-09-24 22:16:49

中东地区乱象纷呈在国际社会已经不是什么令人惊奇的事情,在这种局势下,涉及的国家出现军事专家伤亡也比较正常,但是回顾几十年前,中方也称不上多安全的局势。

在美苏争霸阶段,中方甚至出现过被双方抵制的时期,当时的危险性也不亚于甚至要超过目前中东的复杂局势,可我们会发现,中方的军事科研人员很少有被暗杀成功的。

对于伊朗等国家来说,核武专家可不是这么容易就能培养出来的,换言之,其军方团队必定会进行严加防范,但结果我们也看到了,中东地区出现核武专家伤亡也是为数不少。

这时,就不得不和中方的核武保密工作相互对比起来了,中东的利益冲突十分复杂,伊朗方面无暇顾及多方面的暗杀行动,最终导致了悲剧,辛苦培养多年的军事科研人员被暗杀。

从这件事来说,中方在核武研发初期面临的挑战是一样的,为了维护霸权,国际形势基本上就是多方胁迫,禁止接着研发核武器,否则就会发动针对性袭击,但中方没有对此妥协。

二战过后,核武威慑的阴影落在每一个国家头上,如果没有自己的战略级武器,就很容易会被其他人限制,中方深知这一点,在经济落后的状况下,毅然决然的启动了研发计划。

而我们都知道,在科研技术领域,培养一个专业性人才的难度极高,特别是中方当时的相关行业因为美西方封锁的缘故,缺少参考资料,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甚至需要专家转业。

主要在于中方的基础理论领域薄弱,不具备核武开发的条件,只能让国内的专家团队频繁更换研究方向,先是在理论保障方面攻坚克难,最后再发挥自身的专业素养。

可以说,当年的开发环境极其艰苦,就比如我们后来熟知的于敏等科研工作者,他在被派遣到氢弹的研究团队前,还在思考核弹的相关数据,结果这一下变化让他始料未及。

但于敏和当时众多科研工作者一样,最终还是服从安排,将过去的经验抛弃掉,完全投身到了一个陌生的领域,作为一个国内研发者,于敏的经历颇具时代特色,也展现了相应的背景。

当然,中方当时也希望各行各业的专家能够各司其职,但实在是人才储备稀缺,需要重复用人顶上缺口,在这样的条件下,每一位专家都显得尤为重要,不能有一点意外出现。

为了防止因为外界干扰导致科研人员伤亡,中方的核武研究属于完全保密,一旦相关人员加入到此项研究,基本就注定要过上隐姓埋名的生活,这是基于时代背景做出的正确选择。

因为中美关系的走低,美方在二战后多次对中方进行核威慑的行动,如果不做出突破,就会一直受制于人,所以相关部门对核武研发工作极其重视,安排好了一应事宜。

而保密工作则是核武研发中的首要保障,为了达成目标,国家不仅要求核武相关人员前往偏远戈壁地区隐姓埋名,还专门派遣了保护和值守部队,帮忙建设初期设施。

因为技术力不足的缘故,核武早期研究所,全都是这些战士用自己的双手托运石头,一锤子一锤子的打出来的路和房屋,而且在投身建设之外,战士们还要进行封闭隔绝任务。

首先要避免外界干扰,提前规避风险,其次是维持安全保障,不出现任何疏漏,国家对相关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可谓非常明显,光是防卫网就设置了三层,还增添了警卫人员。

在军队的设备升级后,该地区还部署了雷达联队,给核试验基地的隐蔽性提供了更多保障,可以说,中方核试验能够以隐秘性闻名,多亏了驻扎在基地的广大战士群体。

当然,能够达成这一规划目标,也离不开广大科研工作者甘愿隐姓埋名数十载的奉献精神,中方深知其重要性,所以才将核武相关的情报提到了最高保密级别,而伊朗则不是这样。

面对核武研发,伊朗方面可谓是大摇大摆将信息披露了出来,而结果就是利益冲突国家当街进行了袭击,完成了高调暗杀,这件事也让诸多大国引以为戒,加强了保密工作。

当前的国际形势依旧复杂多变,特工和军方调查探测消息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为了保护关键领域的研发,必须提起更高警惕,贯彻保密工作,才能拿出更多突破。

参考文献: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8393776547186922&wfr=spider&for=pc(青海日报)

0 阅读:0

雪柳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