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华支援的200名乌克兰专家,后来待遇怎样?中国的做法太贴心!

自有我在 2024-01-04 17:39:47

2012年,中国终于拥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舰,而这一艘航母的前身,就是“瓦良格号”。

鲜为人知的是,当年中国买下瓦良格号,乌克兰还派遣了大量的专家来到中国,帮助我们对这艘航母进行改造。

而在此之前,中乌两国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来中国援助的乌克兰专家就超过了200人。

人们对今天的乌克兰的认知并不多,虽然过去两国民间的交流很活跃,但是由于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乌克兰的亲美政策,中乌两国在国家层面的对话并不多。

我们都知道乌克兰是世界粮仓,农业非常发达,事实上,在苏联解体初期,乌克兰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不比俄罗斯差多少。

因为他们继承了前苏联的6大遗产,核武器、大量先进的坦克等陆军装备、先进的战斗机和战舰,另外,更重要的是苏联留下的军工产业,还包括航空母舰这样的国之利器!

在站队美国之前,乌克兰跟中国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不错的,多年来夹在大国之间,乌克兰的经济发展不起来,原有的军工企业已经失去了造血功能,变成了负担。

为了改善国内的经济环境,乌克兰急需寻找新的出路。

而经历了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体量不断扩大,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中国缺少的,是核心技术,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大型船舶、发动机等方面。

而乌克兰恰好有这些东西,而且他们已经没有资金继续进行科研,趁手头上的东西还有价值,及时出手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在这方面,中乌两国之间形成了默契。

对于将瓦良格号卖给中国,乌克兰是遭到了美国强大的压力的,但是乌克兰也看到了中国庞大市场的潜力,和中国搞好关系,乌克兰就多一条路走,不需要完全看美国人或者俄罗斯人的脸色。

当时瓦良格号停泊在乌克兰造船厂已经几十年了,早期的维护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后来干脆就荒废在那里。

而且瓦良格号并不是成品,因此中方提出要求,由中方另外出钱,让乌克兰先把瓦良格号修缮一番,乌克兰欣然答应。

而且为了促成这笔交易,他们还额外送上了很多航母的设计图纸,其实从价值上来说,这些技术甚至超出了这艘半成品航母本身。

但是要把这艘航母开回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当时中国是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又拥有惊人的发展潜力。

美国在70-80年代两次想要拉拢中国加入他们的阵营失败后,并不希望中国太早拥有自己的航母,因此沿路处处设置障碍,仅仅是在土耳其港口,瓦良格号就停泊了一年多的时间,最后还是俄罗斯出面协调,才成功地把瓦良格号开回来。

瓦良格号抵达中国后,作为交易的一部分,乌克兰的数十名工程师也来到了中国,巴比奇就是曾经参加过瓦良格第一期建造工程的专家之一。

对于巴比奇来说,看着这艘当时代表着世界最先进水平的航母胎死腹中,是一件很心痛的事情。

当年的乌克兰拥有全球前5的军事力量,有着世界上最为优质的平原,和全球最为发达的农业,巴比奇曾经幻想过有朝一日登上瓦良格号,驰骋在海洋上,只不过,这个愿望已经无法实现了。

但是来到中国,能够参与到瓦良格的改造工程中,等于是变相圆了巴比奇的梦想,曾经的瓦良格号已经死去了,但是“辽宁号”将让瓦良格号得到重生。

巴比奇作为航母领域的顶尖专家,深受中国政府的重视,在他的协助下,中方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巴比奇没有想到,他在中国一待就是十几年。

在辽宁号下水后,他还帮助中国进行山东舰的设计工作,为中国的航母发展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当时,建造或者改造一艘航母,首要的难点就在发动机上,在乌克兰专家的帮助下,最终我国经过十多年的时间,终于研发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燃气轮机。

而且这个燃气轮机不仅仅适用于航母,还包括其他的舰艇、飞机以及工业的各个领域。

中国的陆军号称世界第一,尤其是我们的坦克部队,如今在全球市场上更是风头无两,而在早期,我军大多数自主研发的坦克型号,其实都凝聚着一代乌克兰专家们的心血。

据统计,从1993年到2013年,这20年的时间里,我国和乌克兰在国防领域的合作项目,多达2000多个,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乌克兰对中国在军事领域的帮助,甚至比前苏联要更大。

而除了军工领域外,多年来,乌克兰还派出了上百名专家团队,帮助中国提升农业和地质矿业的发展,帮助中国解决技术难题。

众所周知,中国拥有世界第三大的国土面积,资源丰富,但是中国的地质条件并不好,超过四分之三的面积都是高原、丘陵、沙漠,而石油、天然气以及一些珍稀矿石等资源大多数都是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开采难度很大。

中国拥有14亿人口,占据全球总人口的22%,而我们的耕地却只占全球的7%,我们能够用这7%的耕地,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乌克兰的专家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前文说到苏联解体后留下的遗产,还漏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一项,当年乌克兰总人口5200万,算是人口比较多的中型国家,难以想象的是,他们竟然拥有300多万国防科研人员。

而后来乌克兰的东西部开始分裂,国内经济萎靡不振,这些科研专家,有很多甚至失业沦落到饭馆刷盘子,还有一些投靠了西方国家,有些跑到俄罗斯去了。

因此在当初购买瓦良格号的时候,中方就有这么一个心思,希望从乌克兰引进一批专家,并且把他们留在中国。

在辽宁舰下水后,留住乌克兰专家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负责高端人才引进的李鹏认为,我们中国相比西方国家显然没有太多的优势,那么唯有付出真心!

这些来到中国的乌克兰专家,除了能够得到中国政府统一安排的舒适住房外,他们的妻儿子女的就业、读书问题也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并且对于他们将来离开中国全线开绿灯,并且为那些将来要离开中国的专家奉上优厚的遣散费。

这跟美国对人才流失设置重重关卡的方式是截然相反的。

特别关键的一点是,在军工领域,技术的更新换代是很快的,中小国家没有财力进行相关领域的科研,而大国在用完了这些专家后,大多数国家都不会给他们继续进行相关领域科研的支持。

除了前面提到的“航母之父”巴比奇外,在中国发光发热的专家还有很多,比如瓦列里·彼得罗维奇。他被中国聘用为核心技术总设计师,中国第一代自主研发制造的运输机,就是在他的运筹帷幄下造出来的。

而弗拉基米尔·郭瑞,则是材料与焊接领域的顶尖专家,如今弗拉基米尔·郭瑞已经在浙江担任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的乌方院长,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科研以及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而除了这些顶尖专家外,其他领域的专家也成了当时世界各国眼中的香饽饽,纷纷出手招揽人才,但是很多国家的做法都不地道,比如韩国。

当年为了摆脱对俄罗斯的技术依赖,韩国对这些乌克兰军工专家承诺,只要他们愿意去韩国工作,时间不设限,一年也好,半年也好,并且月薪不会低于2000美元。

在90年代,韩国确实是兑现了承诺,但是除此之外,其他的福利待遇却抠门得很,导致这些专家根本就无法融入韩国的生活。

而澳大利亚就更过分了,直接用骗的方式招揽这些专家,结果每天都要被一群士兵用枪指着工作,工作的强度大,时间也长,而且用完了就踢掉,完全把他们当作生产队的“驴子”!

而跟那些国家不同的是,中国为了吸引这些乌克兰专家,甚至专门为他们建设了欧式风格的小城镇,里面的一切基础设施,都是按照前苏联的样式来设计的,让这些专家在生活的时候丝毫没有想家的感觉。

很多乌克兰的专家在完成了他们的项目后,都获得了相关领域科研团队的邀请,有些人在退休后还被返聘,而他们也很喜欢在中国的生活。

从2017年起,大批俄罗斯的专家都跑到中国打工,《环球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正因为看到乌克兰专家在中国的待遇,如今越来越多国家的专家都把中国作为第一选项,可见如今中国在吸引人才方面,是很有竞争力的。

0 阅读:10

自有我在

简介:翻开一本书,开心读几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