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具体损失仍然未知,而美国高官则给出了20万这个惊人的数字。与此同时,北约集结在东翼的4万大军摆出了随时入乌作战的架势,兰德公司则发出警告,应尽快结束俄乌冲突,否则中国将会因此获益。
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一年出头,俄乌双方都已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在战时,各方的损失数字都不明确,外界对于俄乌各自的损失数字众说纷纭。近日,美国欧洲司令部司令兼北约欧洲盟军总司令克里斯托弗·卡沃利表示,他认为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军的伤亡总数已经突破了20万,有1800多名各级俄军指挥官伤亡,此外还损失了超过2000辆坦克。卡沃利强调,俄军平均每天发射超过23000发炮弹,这样的规模令人难以置信,北约必须适应新的现实。虽然很多人不愿意相信,但20万这个数字,很可能是目前为止俄军损失的一个较为可信的数据。
根据乌克兰国防部发布的信息,俄军的阵亡数字已经超过15万,按照正常的阵亡与负伤比例为1:3来计算,那么俄军应该损失了超过60万,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以俄乌冲突的烈度和持续时间,以及俄军部队的战力损耗情况来看,总计20万的伤亡,包括其中6万左右的不可恢复损失,这是比较符合现实的。同样可以推测,尽管乌军在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方面得到西方支持,但由于重武器数量较少,乌军很多情况下需要以轻步兵对抗俄军重装部队,这注定了乌军的伤亡要比俄军还大。因此,乌克兰军方的伤亡数字比20万这个数字只多不少。考虑的俄乌两国的人口差异,尤其是大量乌克兰人沦为难民,同样的损失对乌克兰的人力资源造成的压力更大,因此,下一阶段兵力不足的问题,可能会更多地困扰乌克兰。
在俄乌冲突持续僵持,而俄军仍然能够维持攻势的背景下,北约方面的行动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虽然迄今为止,北约仍然不敢直接军事介入乌克兰,但北约部队似乎已经做好了介入的准备。一段社交媒体上传播的视频,展示了波兰格丁尼亚港口上,摆满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北约重武器,包括坦克、装甲运兵车和悍马高机动车等。这些装备一部分是波兰自身采购的产品,一部分是北约进驻波兰的重型装备,还有一些则是欧洲援助乌克兰的车辆。不难看出,北约集团不仅在为乌克兰持续提供军事援助,同时也在进一步地加强于北约东部的军事部署。事实上,就在这个时刻,北约东翼靠近俄罗斯的地带,至少有4万北约精锐部队枕戈待旦。
在北约东翼,8个高度戒备的战斗群排成一字长蛇阵被部署在靠近俄罗斯的边境,这些战斗群都是高机动性的精锐部队,随时能够用于攻势行动。虽然北约组建这些战斗群的借口,是为了防御需求,但这些高机动性的部队,显然可以随时转变用途。在乌克兰局势紧张的当下,这些北约部队随时有可能进入乌克兰,例如在俄罗斯使用战术核武器的情况下,北约就可能迅速地用这些部队打击俄军,在乌军出现严重危机的时刻,也不排除这些北约部队化整为零介入的可能性。然而,对于北约持续刺激局势的行为,美国智库也有不一样的意见。
此前,兰德公司发文警告美国,提醒拜登政府应该及早结束俄乌冲突,理由之一就是持续的俄乌冲突可能让中国获益。兰德公司强调,持续的冲突除去令全球经济承压之外,更会把俄罗斯逼到墙角,这使得核冲突爆发的可能性大增。而且,美国和俄罗斯关系恶化,将导致俄罗斯被彻底推到中国这边,从而出现对美国极为不利的全面中俄联合。不得不说,兰德公司的分析已经把话说得非常明白了,归结起来,美国政府也许不害怕出更多钱,或者是全球经济的下滑,但美国显然也清楚核冲突的风险,也担忧俄罗斯彻底倒向中国的可能性。而现在看来,兰德公司警告的问题,正一步步地逼近现实。如果美国政府执意要刺激俄乌局势,那么中国倒是不一定获利,但一场失控升级的俄乌冲突,将让美国在内的西方各国都成为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