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露养过渡期管理,阳台外延花架摆放,半年抗风雨训练,造型控制图文攻略
在绿植的世界里,多肉植物那独特而迷人的姿态总是能吸引众多爱好者的目光。它们小小的,萌萌的,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团子,有的叶片圆润饱满,有的则呈细长条形,各种形状和颜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独特的画面。你能想象吗,就这看似柔弱的小东西,若是在露养时过渡期没管理好,那可真是让人头疼不已。你知道吗,好多新手在刚开始露养多肉的时候,由于不了解注意事项,结果多肉没养多久就状态不佳,甚至挂了。
咱先来说说这多肉露养过渡期管理的事儿。很多朋友啊,心一热就把自己精心养护的多肉搬到阳台外延的花架上去露养。这想法挺好,可问题就出在过渡期上。比如说,一位住在广州的朋友,他特别喜欢多肉,在网上买了好多不同品种的多肉,什么熊童子、玉露、寿等都有。一开始,这些多肉都在室内养护得好好儿的,叶片饱满,色泽诱人。
有一天,他想着广州的天气挺暖和的,就把多肉一股脑儿搬到了阳台外延的花架上。刚开始的几天,没什么事儿,多肉好像还挺适应。可过了大概 10 天左右,问题就出现了。好几个多肉的叶片开始变得有点发黄,有的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褐色斑块。这是咋回事儿呢?其实啊,这就是过渡期没管理好。
露养和室内养,环境差别可大了。室内温度相对稳定,光照也比较柔和。而露养呢,阳光强、温度变化大、通风条件也好,多肉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就像我们从一个舒适的空调房突然到炎热的户外,那不得有个适应期嘛。
再说说多肉在阳台外延花架上的摆放。这摆放可有讲究了。根据不同的地域和地形,摆放方式也得不一样。比如说,在四川盆地这种湿度比较大的地方,如果把多肉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环境里,很容易滋生病菌,导致多肉烂根。而像在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多肉在晚上可能会因为温度过低而受冻。所以呢,在摆放多肉的时候,得根据当地的实际地形和气候条件来决定。
就拿网友“多肉小仙子”分享的经历来说。她住在西北的一个沙漠边缘城市。那里气候干燥,阳光强烈。她一开始把多肉都整齐地摆放在阳台外延的花架上,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有些多肉的颜色变得暗淡无光。后来她仔细观察才发现,是因为花架上风向比较多变,多肉一会儿被吹到这边,一会儿又被吹到那边,导致部分多肉受到了不均衡的光照和通风,所以状态不好。
在过渡期的管理上,时间这个因素也很关键。一般来说,在开始露养的前 3 天,要多观察多肉的状态。因为这时候多肉还处于刚刚适应新环境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如果发现多肉的叶片有点发软或者颜色不对,那就得赶紧把多肉收回来调整一下。过 7 天左右,可以再进一步调整多肉的位置,根据光照和通风的情况,把多肉摆移到更合适的地方。
一个月左右的时候,多肉基本上就适应了露养的环境。这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多肉的生长状态来进行一些造型上的控制。比如说,有的多肉长得比较高,我们可以给它搭个支架,让它顺着支架生长,这样既能保证多肉有足够的空间生长,又能让它的造型更加美观。
说到造型控制,不同品种的多肉可有着不同的特点。像观音莲,它的叶片层层叠叠,形状像一朵盛开的莲花,非常适合盘起来控制造型。还有法师,它的分支能力强,通过巧妙的修剪和绑扎,可以打造出各种独特的造型,比如悬崖式的造型,就像多肉在悬崖边上顽强生长一样,特别有视觉冲击力。
另外,还可以把不同品种的多肉放在一个花架上,打造出丰富的层次感。比如把小巧玲珑的姬胧月和优雅的静夜放在一起,姬胧月的大叶片和静夜的小叶片相互映衬,美极了。
在露养多肉的时候,还得注意防风雨。就拿一个在云南的朋友的经历来说吧。云南的气候多变,有时候一天之内就会有晴、雨、阴多种天气情况。他有一次出去旅游了几天,回来发现花架上的多肉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得东倒西歪,有些多肉的叶片还被吹落了不少。从那以后,他专门给多肉搭了个简易的遮阳棚,遇到恶劣天气就可以拉起来,给多肉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不同品种的多肉在这方面的表现也不一样。像佛珠,它的枝条比较细长,垂吊着生长,要是遇到大风,它的枝条就容易被吹断。而景天科的大部分多肉,本身的茎干比较强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御较强的风雨。
咱再讲讲如何在居家或者办公室这些空间里更好地进行多肉露养过渡。在居家环境里,比如客厅或者卧室,虽然光照条件可能比不上阳台,但只要合理安排,也能让多肉度过一个不错的过渡期。可以在靠窗的地方放置一个多肉架,根据阳光的照射方向和时间来调整多肉的位置。要是办公室里人多,空气流通性不太好,在多肉过渡到室内养的时候,可以先放在窗户旁边,每天打开窗户通风一段时间。
多肉在露养过渡期还容易受到虫子的侵扰。比如说在湖南的一个地区,气候湿润,虫子比较多。有个养多肉的小伙伴就发现,他露养的多肉上出现了好多小蚜虫。这蚜虫可烦人了,吸食多肉的汁液,让多肉的生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后来他通过手工把这些蚜虫一一清除,并且在周围环境里撒了一些草木灰,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
在多肉半露养(也就是部分时间在室外,部分时间在室内)的过程中,营养的补充也很重要。比如说在江苏的一个平原地区,多肉在室内养了一个冬天,吸收的养分有限。当把它放到露养的环境中,土壤里的养分很快就被消耗殆尽。这时候如果不及时补充肥料,多肉的生长就会变得缓慢。可以用一些专门的多肉肥料,按照说明进行施肥。不过要注意,施肥也不能过量,不然容易烧伤多肉的根系。
关于多肉的浇水,在露养过渡期也有讲究。比如在东北的一个地方,冬天寒冷,多肉大多都放在室内养护,浇水频率比较低。等天气转暖,把多肉搬到阳台外延花架上露养,这时候如果还按照室内的浇水频率来,那可就出问题了。因为露养的多肉光照强、温度升高得快,水分蒸发也快,需要适当增加浇水的次数。但如果浇水过多,又容易导致积水烂根。
多肉的品种多得数不过来,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像十二卷属的玉扇,它的叶片肥厚,顶端有裂缝,看起来就像一把扇子。这种多肉在露养时,对通风的要求更高。还有十二卷属的寿,它的表面有一层白色的粉,这层粉很容易被擦掉,所以露养时要尽量避免接触。
多肉在露养过程中,造型是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控制的。比如用绳子或者软质的铁丝轻轻地绑住多肉的茎,引导它朝着我们想要的方向生长。像翡翠珠,它本来就是一串串垂吊着生长的,通过牵引,可以让它形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比如心形、圆形等,非常有趣。
想象一下,当你精心呵护的多肉在经历了半年的露养和抗风雨训练后,以一副最美的姿态呈现在你面前,那种成就感是不是无与伦比?那么,在你所在的地区,露养多肉有没有一些特别的技巧或者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